国际经济与贸易介绍全球经济理事会官网

  • 2023-08-12
  • John Dowson

  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按PPP计算的增长率约为5.5%

国际经济与贸易介绍全球经济理事会官网

  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按PPP计算的增长率约为5.5%。2021年亚太经济将持续调整复苏态势, 预计2021年亚太经济体加权增速6.4%。中国工业活动表现相对强劲,后疫情时期中国工业迎来“小时代”。

  疫情后的一段时间,在消费者没有完全摆脱疫情等不确定性冲击带来的心理阴影的时候,宏观调控的重点仍然应该放在投资领域,以及将企业作为重点。而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我们的宏观政策框架也是顺势而为,遵循了这一方向。

  2020年12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研究所在京共同发布《世界经济黄皮书: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黄皮书分为总论及国别与地区篇、专题篇国际经济与贸易介绍、热点篇、世界经济统计与预测几部分。其中,总报告对2019~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与展望;国别与地区篇聚焦美国经济、欧洲经济、日本经济、亚太经济、印度经济、俄罗斯经济、拉美经济、西亚非洲经济及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专题篇以国际贸易形势回顾与展望、2020年国际金融形势回顾与展望、国际直接投资形势回顾与展望、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形势回顾与展望、全球智库重点关注的经济议题为主题展开论述;热点篇关注了全球产业链的发展与重构、国际原油价格震荡、美国熔断原因与前景、非洲国家的债务困境与主权重组减免机制、主要经济体的纾困政策及效果等经济议题。

  黄皮书指出2020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国际经济与贸易介绍,2021年世界经济将强劲反弹,按PPP计算的世界GDP增长率为5.2%,比2020 年提高9.6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GDP 整体增长3.9%,比2020 年提高9.7 个百分点。美国GDP 增长3.1%,欧元区GDP增长5.2%,日本GDP增长2.3%,比2020 年分别提高7.4个、13.5 个和7.6 个百分点。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GDP整体增长6.0%,比2020年提高9.3个百分点。中国GDP增长8.2%全球经济理事会官网,比2020年提高6.3个百分点。印度GDP增长8.8%,俄罗斯GDP增长2.8%,巴西GDP 增长2.8%,南非GDP增长3.0%,比2020年均有明显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预测,按市场汇率计算,2021年世界GDP 增长率为4.8%,比2020年提高9.5个百分点。其他国际组织也预测2021年世界经济增速将明显提高。世界银行预测2021年按PPP 计算的世界GDP增长率为4.3%,比2020年提高8.4个百分点;按市场汇率计算的世界GDP增长率为4.2%,比2020年提高9.4个百分点。经合组织预测2021年按PPP 计算的世界GDP增长率为5.2%,比2020年提高11.2个百分点。

  黄皮书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按PPP计算的增长率约为5.5%,按市场汇率计算的增长率约为5.2%,均比2020 年上升9.9个百分点。2021年世界经济增速明显反弹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形势好转和世界应对疫情的能力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介绍。我们的估计值略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值,主要是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一是2020年四季度疫情再次暴发将对世界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影响,2021年的增长基数相对更低;二是拜登政府上台有利于美国疫情控制、国际抗疫合作以及国际经济合作;三是从目前看来,疫苗研发工作相对较为顺利,有利于2021年的全球疫情控制,特别是主要经济体的疫情控制。另外,考虑到2021年春季疫情仍有暴发的可能,且疫苗普及需要时间,再加上财政货币政策受到的约束和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世界经济增速反弹乏力的风险仍然存在。

  黄皮书指出受疫情冲击,亚太地区加权制造业PMI 在2020 年4 月跌至40.6 的谷底,随后不断回升,9 月为52.5。这意味着,尽管疫情在一些地区出现反复甚至蔓延,但是市场参与者已经从最初的恐慌性冲击中走出来,逐步接受在疫苗出现之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实。这对于修复预期、增强经济动能有积极作用。鉴于此,2021 年经济持续的调整复苏态势是确定的,预计2021 年亚太地区经济体加权增速为6.4%A,高于IMF预计的5.2%的全球增速国际经济与贸易介绍。但是对于2021年增长水平的预测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全球尚没有度过一个与新冠病毒共存的完整的冬天,金融部门的脆弱性可能卷土重来,这都会加大2021 年经济下行风险。同时,疫苗研发的进展以及亚太地区复苏的共振效应,又有望使得本区域经济出现超预期的复苏。因此,像面对未知病毒一样,审慎面对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是必要的。

  疫情对亚太经济的重塑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疫情冲击带来的经济体相对规模的变化。亚太经济体经济恢复的差距,与其对疫情的快速响应相关,也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例如基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对占比,疫情对服务业的冲击更加持久,因而以服务业为主的国家经济恢复的速度更慢。复苏的差距将改变经济体的相对规模,这一情形在上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后也曾出现。

  第二,区域价值链的重塑。疫情对于价值链冲击的短期影响是让生产停摆和价值链断链,中长期影响则有两个:一是价值链、产业链兼顾效率和安全,各国考虑产业链回流、分散和备份;二是疫情相对持久的不确定性加强了从疫情中较快恢复或较少受疫情影响国的产业链竞争力,这两个影响因素成为亚太地区后疫情时代产业链重构的推动力量。第三,公共部门债务累积和债务可持续性。政府应对疫情带来财政赤字和公共部门债务上升,降低了未来政策应对空间。低收入经济体还需关注债务可持续性,目前缅甸加入了G20暂停偿债倡议(DSSI)框架,老挝尚未加入且面临较高债务风险。

  黄皮书指出观察工业、服务业的GDP增速对比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半个世纪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年及以前的大部分时间,工业增速都快于服务业增速,结果是工业在GDP中的占比不断上升。第二阶段,从1997年开始出现了总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问题,直到2013年的这一时期,工业增速与服务业增速大体一致。从另一个角度看,工业在总体GDP中的占比较为稳定。第三阶段,2014年进入新常态之后,工业增速显著、持续低于服务业增速,工业占GDP比例出现下降趋势,中国进入了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时期。

  上述三个阶段,是大部分工业化国家都经历过的产业结构变迁,是长期的观察视角。有趣的是,在服务业增速逐步超过工业增速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次逆历史潮流的“小时代”,即2003~2004 年、2009~2012 年这两段时间,工业增速一度显著上升并短暂地反超服务业增速,工业在GDP 中的占比也重拾升势。这就是中国工业经历过的两次“小时代”。

  2020年二季度以来,在全球贸易显著萎缩的情况下,中国出口增速反弹大超预期。二季度,中国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创下了历史高点全球经济理事会官网。2020年8月,中国出口增速甚至达到11.6%(人民币计值),为多年来的较高水平。与此同时,中国工业的整体生产恢复状况也比较好,4月以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持续反弹。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工业生产增速已经比较接近正常水平。与此同时,服务业的恢复进程相对滞后。不论是国内外的比较,还是我国第二、三产业之间的比较,都显示出:中国工业活动表现相对强劲,似乎迎来了久别的“小时代”。

  首先,这确实是一个结构特征迥异的“时代”,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将与历史趋势发生暂时性的偏离——工业部门增速超过服务业部门,而且将持续一段时间。二季度工业增速大幅高于服务业增速近3个百分点,这可能是“小时代”的开始。我们将会看到,工业部门和对应需求端的固定资产投资,将对后疫情时期的经济增速起到主要支撑作用。同时,工业占GDP 的比例也将出现暂时上升。这一逻辑和2003~2004 年、2009~2012年两个“小时代”的逻辑基本相似。

  其次,这是一个“小”的时代。一方面,持续时间可能较短。目前,工业部门将迎来为期4 个季度以上的“小”时代,具体持续时间与全球和国内的疫情形势有关。但是最终工业部门增速还将回归到低于服务业部门增速的长期趋势。另一方面,和第一轮2003~2004 年相比,本轮“小时代”缺乏强劲外需的支持;和2009~2012 年相比,本轮工业“小时代”缺乏巨量基建投资的支撑。因此,本轮中国工业的“小时代”,更多的是相对于服务业疲弱角度而言的“小”时代。

  中国工业的“小时代”意味着什么?当我们在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部分观点认为,当前需求端的消费偏弱、服务业偏弱,因此需要增加对消费者的转移支付,刺激消费需求。这方面尤其是关于消费券的讨论较多,例如林毅夫等(2020)、王成等(2020)、陈芳芳和朱德超(2020)。从公平和保障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水平来看,增加消费者转移支付的力度,这是比较有共识的。

  不过,从宏观调控的视角来看,在2003~2004 年、2009~2012年都出现过——消费、服务业偏弱,工业偏强——这样的情况。在疫情冲击或者经济衰退的冲击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介绍,不确定性预期上升,居民预防性动机上升、储蓄率也会倾向于上升。而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确实存在显著影响。这时候,消费特别是服务业较容易受到冲击。这时候即使政策对消费进行刺激,效果也会较为有限。

  当然国际经济与贸易介绍,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生产也对经济冲击敏感,但是基建等公共投资受政策调控影响更为直接。2020 年疫情之后,中国经济结构在需求端、供给端的这种变化,实际上和2003~2004 年、2009~2012年的变化是一致的。

  如果看到了中国经济在中期经历这种结构变化的必然性,就能够以更少的争议得出以下结论:疫情后的一段时间,在消费者没有完全摆脱疫情等不确定性冲击带来的心理阴影的时候,宏观调控的重点仍然应该放在投资领域,以及将企业作为重点。而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我们的宏观政策框架也是顺势而为,遵循了这一方向。

  (《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张宇燕主编,孙杰、姚枝仲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