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现以经济内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双循环战略目标,须准确定义经济内循环的概念与内涵,深度分析经济内循环的特征与规律,充分揭示经济内循环存在的桎梏与困难,在此基础上,本着目标与问题导向,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推动技术创新、挖掘消费潜能,激活投资能力,实现经济内循环速率的提升、规... 摘要:实现以经济内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双循环战略目标,须准确定义经济内循环的概念与内涵,深度分析经济内循环的特征与规律,充分揭示经济内循环存在的桎梏与困难,在此基础上,本着目标与问题导向,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推动技术创新、挖掘消费
摘要:实现以经济内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双循环战略目标,须准确定义经济内循环的概念与内涵,深度分析经济内循环的特征与规律,充分揭示经济内循环存在的桎梏与困难,在此基础上,本着目标与问题导向,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推动技术创新、挖掘消费潜能,激活投资能力,实现经济内循环速率的提升、规...
摘要:实现以经济内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双循环战略目标,须准确定义经济内循环的概念与内涵,深度分析经济内循环的特征与规律,充分揭示经济内循环存在的桎梏与困难,在此基础上,本着目标与问题导向,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推动技术创新、挖掘消费潜能,激活投资能力,实现经济内循环速率的提升、规模的扩大,充分发挥内需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2020年是我国“十三五”计划收官之年,即将到来的“十四五”则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且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成为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第一个五年计划。70年的新中国发展与建设,为未来成长夯实了前行的基础。目前,我国仍然处在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当今世界也正经历着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崇尚和平和坚持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但另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发展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特征和新的问题,迫切需要求我们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战略、模式重新定位与选择。
纵观国内外经济形势,党中央2020年7月30日局会议上对当前我国所处的经济形势及历史方位做出基本判断,认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仍不乐观,发展中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是当前重要特征,并指出目前所显现出的有些问题还是中长期性的,因此,在应对经济当中的问题上,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并指出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要尽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新格局。
提出经济双循环和以经济内循环为主体的战略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有“三驾马车”概念的简单相加或演绎,特别是经济内循环将涉及到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重新选择,经济顶层政策的重新设计,发展动能重点的重新定义等等。因此,当前背景下深入研究经济双循环,特别是经济内循环为主的概念、发展特征、存在障碍及突破重点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指导意义。
经济双循环和经济内循环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理论研究成果及实践成功模式也不多,但是,就经济内循环、经济双循环的有关内涵、背景及实践路径还是有所表述与探索。
陆岷峰(2020)认为经济双循环、经济内循环是以国别来划分的。首先国际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世界经济的大循环,在此前提下,各国、各区域又有自己的小循环;其次经济内循环是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内循环运行的好也利于世界经济大循环;第三经济内循环与世界经济大循环是一种从属关系,不存在对立,也不是此消彼长关系,而是一种共同发展的关系。第四坚持双循环或内循环实质是一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模式的选择,有些是主动性作为,有些是不得以而为之。第五内循环并不等于闭关自守,而是在坚持对外开放前提下的有限的、相对的内循环 [1]。
周军煜(2020)认为经济内循环的关键词是“内”,界定了当前我国今年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力点范围是在国“内”,这个“内”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范围在国内,二是重点是内需,而内需求中的重点是消费内需[2]。
徐阳洋(2020)认为经济内循环核心是循环,即要形成有利于生产、交易、分配、消费周而复始的良性运动的体制与机制,这种循环不是单纯在原来的基础上重复,而是一种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的螺旋式增长,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结构、效益的同步提升,我国所面临的社会基本矛盾才能得以更好解决[3]。
欧阳文杰等(2020)认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平衡、不确定性因素偏多,而且以美国为代表的逆国际化潮流的国家不在少数,其政策极端、反复,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其负面影响。因此,要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须选择可控性强的经济内循环的发展模式,而国内的资源也具备内循环的条件,线上经济、数字经济、新型消费等都是经济内循环发展可拓的蓝海 [4]。
许旭明(2020)认为选择经济内循环是基于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出判断后而进行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坚持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的发展,外贸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最新国民经济分类。但现在国际市场风云变幻,出口形势出现了新的情况,因此,扩大内需,走经济内循环之路有利于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盘[5]。
马进等(2020)认为当今年世界和平与发展虽仍是主旋律,但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与第一大经济体之间的博弈更多无纳、选择对抗方式,“修昔底德陷阱”甚至认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中国期刊排行,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从近年来美国的一系列政策看,对我国的打压已经是不择手择,可以预期未来十年,不出意外,中国经济总量雄居第一毫无疑问、悬念,世界将会长期存在经济和军事两个超级大国,世界的格局会发生新的变化,两个超级大国的存在及其斗争是公开的、白热化的,因此,我们必须要有长期应对斗争的准备,要保持我们的经济定力,选择经济内循环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应对措施[6]。
王婷婷(2020)认为当前选择经济内循环战略是党中央审时度势的英明决策。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沉重打击,世界疫情控制目前尚未显示向好拐点,国际社会相当部分地区处于停摆状态,贸易往来断链停止,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且短期难有反转迹象。如再将希望完全寄托外需拉动显然不现实,而国内巨大的市场潜力可以进行挖掘,完全可以补短腿,保持我国经济发展的适当的速度与质量,这也是实现“六稳”“六保”的根本基础 [7]。
陆岷峰(2020)认为实现经济内循环一是要充分挖掘潜在的消费能力,激活消费动机,特别是广大农村的消费潜力;二是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点燃投资新的亮点,扩大生产消费规模;三是大力发展线上消费方式,创新系统的线上消费品,提升线上消费的满意度;四是充分发挥消费金融的杠杆作用,提升各层级消费者的消费能力[8]。
陈捷(2020)认为实现经济内循环一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的内循环,即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期刊排行,要充分尊重我国的区域经济之间差别、八亿农民现实最新国民经济分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状况等;二是要坚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参与消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的企业和个人都是内循环的参与者中国期刊排行,这为扩大和拓展内循环参与主体范围开拓视野打下基础,因为旅游、教育等在国内的国外企业和个人也是重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9]。
周军煜(2020)认为经济内循环实质上分为经济活动本身运行条件及外部环境的创造,本身内部条件就是要生产、交易、分配到消费过程要通畅,不能有堵点,这就要通过构建相应对的激活机制来保证;外部环境主要有法律、生态、文化等,这要有相应的管理体制来保障[10]。
综上所述:经济内循环的定义是指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依靠国内一切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参与生产、交易、分配、消费等活动,实现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经济质量的不断提升,以驱动我国社会经济保持稳步前行的过程。
从现有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看,对国内经济内循环的必要性在认识上基本一致,对其内涵也有了进一步的明确,对实现经济内循环的路径也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但就实现经济内循环目标路径缺乏基于概念、特征、存在问题及对策上内在逻辑的推导,因而在对策选择上略显不够系统及针对性。
文章的创新点在于在认真总结现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经济内循环的概念进行了完整、精准的定义,认为环就是通过一定的路径实现国内生产、交易、分配、消费持续增长的过程,为对提出的措施更有基础与逻辑性,文章认真分析了当下我国经济内循环的基本特征,深度挖掘经济内循环存在的不足,从而基于特征、针对不足、结合国情、拓展思维提出促进经济内循环的若干措施更具有创新、适用、针对、系统性,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发经济内循展经济内循环方向与策略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经济内循环特征决定实现内循环措施的顶层设计,而经济内循环存在的现实问题既是实现内循环目标的堵点,也是加速内循环的突破口和重点。精准把握经济内循环的特征、深究经济内循环的难点是做好经济内循环工作的基础。
经济内循环的特征是经济活动运行规律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经济内循环发展对策设计的依据。精准提炼、总结经济内循环的特征有利于政策设计的有效性与针对性。1、独立性。2、体量性。3、周期性。4、复杂性。5、两面性。6、交替性。
经济内循环能否顺畅、实现螺旋式增长,由多种因素影响与决定,最主要的包括供给是否有效、合理,消费能力是否强大、迫切,消费文化是否急进、主动,循环过程技术是否提供支持、保障,投资主体是否积极、活跃,等等。而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实现经济内循环还是有很多的制约因素。
1、中等收入人群比重不太高,消费爆发力不强。2、消费理念文化被动且保守,积极消费风险巨大。3、民营投资社会投资增速慢,生产消费呈萎势。4、经济供给侧结构仍不合理,有效供给严重不足。5、高新科技相对落后,高精尖产品成内循环梗阻。6、供应链、产业链链接不畅,核心企业常爆雷.
持续保持经济内循环且要不断扩大规模,一要解决内循环的动力,主要是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投资与消费的积极性;二要解决内循环的能力,需要有相应的经济条件和资源配置;三是要解决内循环的活力,并且是要有有效的、高质量的,并统筹了社会安全、结构、生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平衡;四是要解决内循环的耐力,即要有长期打算,甚至要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进行持续的内循环。实现这些目标的措施还需要配合“十四五”和未来一百年发展规划一起进行顶层设计。
(1)做好消费分层,增加消费的针对性。(2)抓住消费重点,突破消费瓶颈。(3)发展线上消费,适应消费趋势。(4)提升消费层次,满足消费刚需。(5)发展旅游教育卫生事业,加大国际开放的力度。(6)加大在职继续教育力度,构建教育新体系。
投资是经济内循环的源动力,虽然在拉动经济内循环中的历史地位有所下降,但是根据经济内循环的特征,这种地位随着环境的变化也是交替作用的,当前,保持投资规模适当的增长速度,也是保持经济内循环的重要条件,如果有新行业的产生也有可能出现爆发性、报复性投资规模的增长。
体制和机制是经济内循环的河床,决定向经济内循环流量与流向。体制与机制越宽大、科学、规范,经济的内循环则会更通顺、更有效率。(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3)深化教育、医疗、养老体制改革。(4)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内循环要做好没有外援的底线思维准备,伴随着国际间各种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公开性,有些国家随时都可能用技术来控制、影响经济的内循环,过度依赖的技术一旦被封锁,内循环的秩序就会被打乱,经济稳定发展基础就发生动摇,因此,对于一些高精尖核心技术要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技术的自给率。
(1)集中全国人才资源,发挥制度优势办大事。(2)重点攻关影响到经济内循环的咽喉项目。(3)重点突破一批新产业、新动能的重要项目。(4)重点解决一批新技术赋能传统产品的项目。
坚持目标导向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问题的有效思维方式。经济内循环的目标就是要保证生产、交易、分配、消费全过程顺利通畅,且不断扩大规模;而问题导向则是针对所有阻碍这一过程顺利通畅的任何因素,通过必要的手段加以解除。市场机制作为一种渗透力强、作用大,市场经济中无所不能的力量,不仅有利于经济内循环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经济内循环各类问题的解决。
(1)发挥市场机制配置作用,激发经济内循环活力。(2)做好区域经济内小循环,打造好城市群生态圈。(3)锻牢拉长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经济内循环畅通中国期刊排行。(4)推进数字要素的产业化,做优生产要素新资产。
1、提出经济内循环为主的国际双循环战略是我们党在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基础上,对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战略、模式重新定位与选择,对应对国际经济复杂性、不稳定性以及做好长期性对立博弈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2、经济内循环的核心要义是指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依靠国内的一切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参与生产、交易、分配、消费等活动,实现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经济质量的不断提升,以驱动我国社会经济保持稳步前行的过程。
3、经济内循环特征决定实现经济内循环措施的顶层设计最新国民经济分类,而经济内循环存在的现实问题既是实现经济内循环目标的堵点,也是实现经济内循环采取措施的突破口和重点。
4、要保证经济内循环运行畅通并持续做大,必须做大做优消费、投资两大主体,而这一过程中,体制是保障、技术是解决循环中梗阻问题手段、而目标、问题导向将使实施措施上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1、重视外需对于内需的保护及关联作用。强调经济内循环并不否认外需的作用,在做好现有外需保有量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出口是保持经济内循环有序进行的条件。经济内循环也并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国内解决,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充分发挥外贸稳定增长的基础作用,实现经济内循环与外需的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2、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内循环中的骨干作用。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也是我国实现经济内循环的中坚力量,因此,实现经济内循环战略在深化改革,促进消费,激活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同时,重点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壮大国有经济力量,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压仓石作用。
[1]陆岷峰.新冠疫情背景下商业银行数字小微金融发展战略研究——基于未来银行的发展视角[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6):01-15.[2]周军煜.数字货币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未来发展前景、变革与重构[J].西南金融,2020,(09):03-13[3]徐阳洋等.数字小微金融:产生场景与发展策略[J].西南金融,2020(01):62-70.[4]欧阳文杰等.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痛点与监管方向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0,(01):13-19[5]许旭明.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特点、存在问题与治理对策研究——基于城商行2016年至2019年会计年报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06):36-46.[6]马进等.商业银行智能化风险特点与管理研究[J].南方金融,2020(03):123-132.[7]王婷婷等.基于数字银行背景下数字信贷风险控制管理的战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01):21-26.[8] 陆岷峰.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纾困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20(04):27-35.[9] 陈捷等.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供给结构、导向错位与校正重点[J].福建论坛中国期刊排行,2020(07):25-34.[10]周军煜.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改革策略[J].济南大学学报,2020,(04):13-26
(原文标题:《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内循环的概念、特征、发展难点及实现路径》。近18000字符,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上,阅读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