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国民经济分类中国最好的期刊杂志我国市场规制主体《经济》期刊

  • 2023-11-21
  • John Dowson

  21世纪初,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是复杂多变的

联合国国民经济分类中国最好的期刊杂志我国市场规制主体《经济》期刊

  21世纪初,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与处在急剧变化的过程中。中国也在变。由于经济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迅速增长期,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正在发生重要变化。旧的经济安全问题有的淡化了,有的消除了,但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这样的问题很多,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我们更加关注的是:

  一、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掩盖下的经济质量问题是中国经济安全中的最大隐患。中国同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在经济内涵和质量方面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增长。据2006年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1979年至2004年中国GDP的年均增长率为9.6%。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我国市场规制主体,在长达四分之一的世纪里,经济保持了这样高速的持续增长,并且这种势头还会继续下去我国市场规制主体,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这种现象一旦出现,肯定会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最好的期刊杂志。2005年中国GDP总量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四位,贸易总额占世界第三位,吸引的FDI总量位居世界前列。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过日本甚至美国,只是时间问题。这种超越性的增长无疑增加了中国的经济安全度。

  但在看到上述现象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事情还有另外一面:我们同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在经济内涵和质量方面的差距缩小得要慢得多。对于什么是经济内涵和经济质量,目前国内外并无一致的界定,也没有统一的测量指标。但如果考虑到科技竞争力是目前国际竞争中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看一看这方面的情况。2006年1月10日,在中国科技大会上,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指出,在具有科技竞争力的可以比较的49个国家中,中国大约排在第28名左右,只能算中下水平。这同GDP和贸易总额在世界的排名状况不相适应。在科技竞争力中,自主创新能力占有核心位置。但恰恰在这个方面,我们的问题又最多。由于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们主要还是依靠廉价劳动力,依靠资源消耗赢得竞争优势,在国际产业分工中长期处于低端位置。二十多年来,这种状况并没有因为经济高速增长而发生根本改变。相反,旧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高污染和高资源消耗使高速增长难以为继,我国的经济安全面临着不容忽视的严峻挑战。目前我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1.3%)过低,与日本、美国的3%和以色列的4.7%相距甚远。即便我们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了日本、美国的水平,中国的科技竞争力要像GDP总量和贸易总额那样名列世界前茅,这中间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无论是科技竞争力还是自主创新能力涉及的不仅仅是研发投入,也不仅仅是科学和技术。它们还涉及到体制、管理、品牌乃至人员素质等问题。这不是仅仅依靠增加研发投入就能解决的。研发投入固然要增加,但我们更需要进行总体的思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进行综合的考虑。

  我们还要说一下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从总体和长期看,经济规模的扩大一般都会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提升。经济规模的扩大为结构的提升提供财力、物力支撑,也为这种提升提供了发展空间。而结构的提升既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它反过来又为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新的动力,使经济规模的扩大在新的内涵和质量基础上进行。这就是经济结构的提升和规模扩大之间存在的正相关系。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联合国国民经济分类,经济结构就必然随之提升了,更不等于说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提升之间是一种同步的关系。经济规模扩大和结构提升之间除了统一的、正相关系外,还存在着矛盾的、反相关系。特别在下述四种情况下,事物的另一面会突显出来:

  当这四种情况同时出现时,中国同发达国家在经济规模差距缩小的同时,经济结构和经济内涵方面的差距最有可能扩大。这是我们要十分警惕的。

  当年,中国进口波音747飞机时,要出口1500多台机床才能换取到买一架飞机的外汇。这种情况现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不同的是,现在我们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了。现在全世界的电脑,每3台中就有一台是从中国出口的。在手机的生产和销售方面,中国也占了很重。这是中国经济规模扩大和对外开放的结果。但事情同样存在着另外一个方面。拿MP3、MP4来说,现在我们生产和出口的产品,都是用人家的技术生产的。一部MP3卖79美元,成本只有13美元,卖那么贵,是因为每台要付给外国人专利费45美元。我们生产一台只赚1.5美元的劳务费。这种情况在许多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中都存在。发达国家争夺的主要是知识产权和专利权,目的是垄断和主导世界经济及其发展方向和运行机制。美国国会中美工作小组联席主席迈克柯克2006年1月16日说,人民币汇率和中美贸易赤字不是美中关系最关键的问题,也不是美国人民最关注的问题,美国最关心的是知识产权保护。说到底,知识和知识产权是发达国家的优势所在,同时又是发展中国家的劣势所在。发达国家所讲的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有两层含义。第一,是说出了事物的客观发展趋势联合国国民经济分类,它是谁也无法阻挡的。第二,借此向世界表明,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是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时代,因为美国在知识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认为美国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并且正在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推动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如果说,在工业经济方面美国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方面,这样的严峻挑战则几乎等于零。当我们也跟着兴高采烈地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欢呼时,应当严格地区分开上面所说的这两层不同的意思,不要盲目地跟着发达国家的感觉走。在发展知识经济方面我国市场规制主体,我们明显地落在了后面。这种落后给我们的经济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

  2005年11月30日,韩国最大报纸《朝鲜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认为,3年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只有50%,现在已接近80%(美、日等国家不到20%),说明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伴随着经济的脆弱性。文章认为,自上世纪90年始,中国经济无论是内需还是出口,只要需求稍为不足,就发生供过于求的现象,进而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最近10年来,中国的经济规模扩大了90%以上,但就业岗位只增加了10%,陷入了经济增长而就业岗位不太增长的泥潭。这些看法值得我们注意。

  国内外对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从计算方法到其影响都存在不同看法。本文不拟对此展开讨论,而只想说明以下几点:

  1、我国的外贸顺差集中在美国等少数国家,这对我国带来的安全问题比给美国带来的安全问题更大。据美方估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至少将达到2120亿美元;2006年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接近1万亿美元联合国国民经济分类,超过GDP的7%。2006年是美国的中期选举年,美国国会要求实施《舒墨修正案》的压力会加大。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会采取措施进一步限制从中国的进口,并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向中国施压。加上多哈回合谈判全面中止,贸易保护主义可能进一步抬头。目前世界经济的总体形势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但我们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却比过去严峻。

  2、中国通过对美国等国家贸易顺差取得的外汇储备,很大一部分投入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现在人们担心,一旦国外对以美元为票面的投资失去信心,大量抛售股票和债券等美元资产,可能造成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把利率推向高位,或使美元急剧贬值,从而引发美国经济的危机。近年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并不大,但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不但对美国经济,并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我们手中的大量美元资产会成为烫手的“山芋”。我们不能因为近期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而忽视这一问题,不去研究应变的预案。

  3、中国的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靠外需拉动的,我们要降低外贸依存度的增长速度必须要扩大内需,提高内需的增长速度。但在扩大内需方面,我们又有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已达14万亿元的历史高峰。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加了,但在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很不完善的情况下,人们宁肯把钱存入银行,也不敢敞开消费。我们现在在努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收入增加肯定有助于扩大内需,但现在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加遇到的那些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正在农村出现联合国国民经济分类,需要认真研究。从总体看,我们降低外贸依存度的空间恐怕并不大。

  近些年来,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出现两个新特点。一是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采取并购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二是出现明显的独资化倾向。2004年外商独资企业已占全部外商在华投资的67%(按到位资金计算),比1990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这一比重还有继续上升趋势。这两个特点都加强了跨国公司垄断市场的可能性。我部分行业的外资集中度明显上升,中国企业通过合作、合资方式引进资金、技术的可能性减少了,中国经济受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和策略的影响增大,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与社会的稳定。鉴于并购是目前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我们不可能完全限制这种活动,但应对并购实行管理和疏导我国市场规制主体,这是发达国家已经实行多年的办法。比如美国要求对外国公司的并购行为进行严格调查,对外资并购设置了规制和措施《经济》期刊。德国法律规定,在跨国并购中如果投资人收购德国公司的股权超过一定比例,必须通知联邦卡特尔局。不久前美国国会阻止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法国政府阻止百事可乐竞购达能,是这方面引人注目的两个新例子。现在,美欧一些家和势力打着“国家经济安全”、“经济爱国主义”等旗号,推动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政策,矛头所指超出了贸易本身的范围,而扩大到反对外国企业并购本国所谓“战略性部门”等领域。非经济因素更加明显地介入到了对外经济决策中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加快制定《反垄断法》,并在外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方面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估体系和标准。

  五、能源和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2005年国际油价上涨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消极影响。但如果从经济安全的角度看问题,更加令人关注的不是油价本身,而是油价背后的因素。

  大家都知道,这次国际油价上涨并不是国际石油资源短缺或开采成本提高造成的。目前,世界石油生产的边际成本为每桶10-15美元,中东更低我国市场规制主体,油价高出成本数倍之多。由此产生的高利润主要流入了控制石油资源的西方跨国公司以及国际炒家手中。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最好的期刊杂志,2004年全球有8000家对冲基金,拥有资产9000亿美元。这些资金大量流入油市是造成2005年油价高位动荡的重要原因。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国际炒家的交易量占了世界石油市场交易量的70%《经济》期刊,他们改变了国际油市的运行状态。油价上涨有利于生产石油的石油输出国,对石油进口国不利。据统计,油价上涨中,90%的利润流入了交易商的腰包,尤其是美国交易商的腰包,生产国只能得到10%左右的利润。这使美国的石油公司和交易商从油价上涨中获利。从这个角度说,油价上涨给美国经济带来的不仅是亏损,还有利益。

  冷战后的国际局势总体趋缓,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世界石油市场更加开放,全球竞争更趋激烈。鉴于此,石油供应中断的可能性确实下降了。从这个角度说,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价格风险,而不是供应中断风险。但这并不等于说,供应中断或减少供应的风险已经不存在了。在某种情况下,供应中断或减少供应仍然是目前能源出口国向进口国施压的手段。虽然使用这种手段的机会减少了《经济》期刊,持续的时间缩短了。2006年1月1日乌克兰被俄罗斯停止输送天然气后,另一个独联体国家摩尔多瓦又于1月2日对外宣布也被俄罗斯停止输送天然气。国际人士认为,俄这样做是要以“能源牌”对付“颜色”,打击亲西方势力,维护独联体的团结。这些都已超出了油价的范围。我们不能低估,由于油源、油路缺少安全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形势正在变得更加严峻。

  对我们来说,能源短缺不是孤立现象。我们有些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比石油还高得多。2004年中国GDP总量经过经济普查从16537亿美元调整为19317亿美元,占当年全球GDP总量的比重由3.8%提高到4.4%。而当年我们消费的原油中国最好的期刊杂志、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却分别占全世界消费总量的7.4%、31%、30%、27%、25%和40%。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石油短缺,而是自然资源的全面短缺中国最好的期刊杂志。从1990年到2001年,在石油消费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的同时,中国的钢消费量增长了143%,铜增长了189%,铝增长了380%,锌增长了311%,10种有色金属增长了276%。国内资源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增长。如果以这样的速度消费下去,中国将很快面临自然资源全面短缺的危机联合国国民经济分类。届时,凡中国进口的重要资源价格都有可能大幅度上升,使我们无力用进口来弥补国内的需求缺口。由于有了东亚以及拉美国家金融危机的教训,现在我们对金融危机给经济造成的危害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从而正在认真采取措施防止这种危机的爆发。但对一场全面的资源危机给经济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可能延续的时间之长,解决之困难,我们许多地方和企业,还没有切腹之痛的认识。再加上体制问题等原因,许多地方对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并没有认真执行。这使我们的资源安全形势变得相当严峻。如何从全球资源配置的现实出发,制定正确的中国能源和资源战略的任务已经迫在眼前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