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附属和补充”“必要的补充”,到“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再到“重要组成部分”,以个体经济为代表的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已脱离公有制经济的依附地位,不仅有了独立的经济、地位,而且正式从“制度外”进入了“制度内”,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从“附属和补充”“必要的补充”,到“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再到“重要组成部分”,以个体经济为代表的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已脱离公有制经济的依附地位,不仅有了独立的经济、地位,而且正式从“制度外”进入了“制度内”,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金秋九月的北京,天高云淡。广场到处花团锦簇,彩旗飘飘,洋溢着节日气氛。1997年9月12日,在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党的十五大正式开幕,2074名代表和特约代表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本次会议第一次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并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非公有制经济做出了新的定位。
从“附属和补充”到“必要的补充”,再到“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以个体经济为代表的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已脱离公有制经济的依附地位,不仅有了独立的经济、地位,而且正式从“制度外”进入了“制度内”,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主力军。
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针对过去把家庭副业、集市贸易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加以限制的做法,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这打开了农村个体经济发展的大门,为调整所有制结构留下了伏笔。
改革开放初期,允不允许个体经济?如果允许个体经济,允许的范围有多大?由于意识形态的禁锢、也由于没有先例可循,党中央对于发展个体经济的态度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1979年,中央谨慎地提出“允许修理我国经济市场现状、服务和手工业等个体劳动”,还只是把个体经济限定在个体劳动范畴,还没有把它视作一种独立的经济形态。但个体劳动的闸门一旦打开,个体经济的洪流早晚会从个体劳动中喷涌而出。实践证明,个体劳动的发展不仅是解决当时棘手的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而且也有力地刺激和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就业、创造税收、改善民生等,成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成为非公有制经济最重要的贡献。
1979年10月,时任全国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经济学最权威的期刊,提出:“目前在有限的范围内继续存在的城乡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附属和补充。”这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经济学最权威的期刊,首次承认“个体经济”,并确定个体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附属和补充”。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补充。”次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在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把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我国经济市场现状。”
从党的文件对个体、经济定位的不断变化可以看出,中央发展个体经济的政策日益清晰,个体经济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社会上一些“左”的东西开始回潮,一些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言论纷纷出现,一场全国性的“姓资姓社”大争论平地而起。
在此背景下,1992年毅然南巡,发表重要谈话。以深刻的智慧和巨大的理论勇气,冲破了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发展市场经济的理论桎梏,提出市场和计划都是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大胆论述,并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破除了“姓资姓社”的枷锁,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再次统一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上来,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了新的目标模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
由此,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在沿用十三大“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这一提法之外,增加“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现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日趋平等,而允许联合经营,则打破了公与私之间的界限。
党的十四大后,个体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据统计,1991-1994年,个体经济共创产值1531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4719亿元,向国家缴纳税金1153亿元。
1993年3月,全国八届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提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国最穷的省,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党的十五大提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党的十四大之后,非公有制经济对国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但理论界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仍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一样如同一个桌子的四条腿缺一不可,有人还坚持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只能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还有人认为经济发展过于迅猛,已经威胁到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要限制经济的发展。
1995年,社会上悄悄流传着4份《影响我国的若干因素》《未来一二十年我国的内外形势及主要威胁的初步探讨》《关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若干理论和政策问题》《1992年以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动态和特点》,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姓“公”姓“私”的暗潮,剑锋直指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问题。非公有制经济再一次被推到的风口浪尖上。
在改革开放的问题上,最大的阻力依然来自于“左”。多次强调“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不论是“姓资姓社”还是姓公姓私的争论,背后都是“左”的思想在作祟。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经济行为,或是缩小生产规模,或是停止生产,或是秘密前往海外。
当时,在社会上也不乏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声音。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夕,在《中国改革报》和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新时期中国民(私)营经济现状与发展”高级研讨会上,经济学家董辅礽仗义执言,他形象地把整个社会主义经济比作一碗八宝饭,在八宝饭里面,不能没有江米、莲子,也不能没有豆沙、红枣等等。他们共同组成八宝饭,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经济。董辅礽的这一比喻得到与会者的普遍认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
接着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要“高举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发出了排除一切左的干扰,继续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号角。会议首次提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同时,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要发展“混合所有制”。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一举终结了姓“公”姓“私”的无谓争论,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
在党的十五大小组讨论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说,中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只会有好处。缺一条腿,发展就快不了。
八宝饭也好,桌子腿也罢,董辅礽等人无疑是最懂中国经济的专家,他们的说法都形象生动地捍卫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事实也证明,正是因为打破了所有制的禁忌,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才有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成长,也才有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我国体制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打破了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要么从属、要么对立的状态,通过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体制内,实现了两种所有制经济的平等,并共同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同时,也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为实施抓大放小的国企改革、国民经济的战略调整,以及日后进行的股份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打开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自此,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就如一家二子,承担着各自的职责,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1999年3月,全国九届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此次修宪把“非公有制经济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中国最穷的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内容写进了宪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升为国家意志,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有了宪法保障。
此次修宪,是根据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情况,继1982年、1988年、1993年修宪后再次以国家根本的形式,提升和肯定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的法律地位。非公有制经济从“改造论”“补充论”变为“重要组成部分论”我国经济市场现状,其宪法地位不断提高。
时任九届全国政协、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接受媒体采访时,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宪法谈到:修宪是保障,更是责任。遵照法律上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关系,非公有制经济要尽的责任、义务不是减少了,而是加重了,比如参加社会保险,比如依法纳税。他提出现在非公有制经济纳税增长速度跟不上产值增长速度,非公有制经济对国家税收的贡献是否还能再大一些?经叔平颇有远见地看到了随着非公有制经济法律地位的提升,经济力量的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对社会经济的贡献、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责任也会越来越大。
截至1999年底,我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6240.91万,经济从业人员2021.55万,共计约8262万经济学最权威的期刊。此外,经过改制转为个体企业的乡镇企业1977万个(当时乡镇企业总数是2071万户),与此同时吸收1.2亿城乡富裕劳动力。个体经济从业人员超过2亿人。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毫不动摇”是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是立足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回应了社会上对于基本经济制度确立后依然存在的如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疑虑,进一步宣示了我党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立场和态度,并在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基础上,明确增加了“支持”两字。在党的十六大上,蒋锡培当选为全国代表,民营企业主第一次登上中国最高舞台。
党的以来,党中央对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寄予厚望,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我国经济市场现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最权威的期刊,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两个都是”论的提出,进一步阐明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同等重要的地位,进一步发展了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表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的作用可以用“五六七”来概括,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最穷的省,我国民营企业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诚如习总所说,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我国经济市场现状、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真正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转变,真正具备了成为基本经济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足够实力。
在11月1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总再次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没有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写入宪法、党章,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都不要听、不要信!这是破除“离场论”“唱衰论”等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言论的利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