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GDP初步核算数一般于季后15日左右发布,具体日期参考当年《国家统计局主要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在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上公布;季度GDP最终核实数在国家统计数据库、《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上公布
季度GDP初步核算数一般于季后15日左右发布,具体日期参考当年《国家统计局主要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在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上公布;季度GDP最终核实数在国家统计数据库、《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上公布。
国家年度GDP初步核算数一般在次年1月20日左右发布,年度GDP最终核实数在隔年的1月份发布中国百名经济学家。年度GDP初步核算数在年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上公布;年度GDP最终核实数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以国家统计局公告的形式发布;同时,年度GDP最终核实数还在隔年的《中国统计摘要》和《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
GDP 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产法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核算期内全部最终生产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
收入法是从形成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反映最终生产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历年世界经济增速、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去向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
理论上讲,三种算法得出的数据结果应当一致,但由于不同算法的数据来源不同,其结果会有一定的差异,这是正常的现象。
发布的每年GDP的增长率是用不变价计算的。一个行业的现价增加值用相应的价格指数缩减则得到该行业的不变价增加值,各行业的不变价增加值加总得到不变价GDP。某年的不变价GDP与上年同基期的不变价GDP比值则为该年GDP的增长率。
分行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请查阅《中国非经济普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中国经济普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等书。
在GDP核算中,需要用到贡献率的概念。如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被定义为各产业增加值的增量与GDP增量的比值。假如某年GDP增长为负,即GDP增量为负数时,我们就不再计算该年的贡献率所属国民经济行业。假如GDP增量为正数,但某个产业增加值的增量为负数,还是照常计算贡献率,其结果为负值。
对于某一企业来说,可以按照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或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来计算其增加值。
核算企业增加值,首先应确定企业所属的国民经济行业——若企业有多种行业的经营活动,应尽可能地按产业活动单位划分归属到相应的行业,再按照生产法或收入法来计算各行业的企业增加值,加总后得全部企业的增加值。
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改革的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中国季度GDP核算分为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通常,年度GDP最终核实后所属国民经济行业,要对季度数据进行修订,称为常规修订;在开展全国经济普查,发现对GDP数据有较大影响的新的基础资料,或计算方法及分类标准发生变化后而对年度GDP历史数据进行修订后,也要对季度GDP历史数据进行相应修订,称为全面修订。
中国目前对季度GDP数据修订的方法是比例衔接法中国百名经济学家历年世界经济增速,即利用年度基准值与年内四个季度汇总数的差率调整季度数据的方法。比例衔接法的基本做法是:目前我国季度GDP按40个行业分别进行核算,因此,每年对这40个行业分别进行现价和不变价增加值衔接。将衔接后的各行业季度现价增加值加总得到衔接后的季度现价GDP。不变价GDP的衔接方法与现价相同。
其中季度核算和年度核算两者的关系是:先有季度数据,再有年度数据;待某年度GDP最终核实结果出来后,该年度的季度数据要以之为基准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季度数据作为下一个年度的季度核算的基期数据。不会在没有季度核算的情况下,直接由年度核算数据得出季度数据。
月度核算和季度核算之间的关系应该也是如此,不会在没有月度核算的情况下,直接由季度核算得出月度数据。因此,无法将季度GDP转换为月度GDP。
三次产业贡献率是指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等于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增加值增量均按不变价格计算。
例如: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是指第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等于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
按支出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分为最终消费支出历年世界经济增速、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中,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顺(逆)差等指标。在使用这些数据时,需要注意分清各指标之间的差别。
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对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支出,包括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支出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以实物收入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消费,自产自用的货物价值,银行中介服务支出,保险服务支出、自有住房服务支出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二者主要差别表现在:一是销售给居民的零售额包括了城乡居民建房用的建筑材料,而居民建房支出是投资,不属于消费。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服务性消费,例如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娱乐服务、自有住房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等,而居民消费支出包括对这些非物质性服务的消费。三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农民自产自用的农牧产品,而居民消费支出则包括对这些产品的消费。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耐用消费品、小型工器具。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是核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主要基础资料来源。二者主要区别表现在: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土地购置费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中国百名经济学家,旧设备购置费、旧建筑物购置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不包括这些内容。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城镇和农村非农户500万元以下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这部分投资。三是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矿藏勘探、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权产品的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这方面的支出。四是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房地产开发商的房屋销售收入和房屋建造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即商品房销售增值,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则包括这一内容。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是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出口包括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口包括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核算的资料来源是外汇管理局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海关统计的进出口贸易是指实际进出口我国国境的各种货物总金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与海关统计的贸易顺(逆)差额主要区别表现在,一是统计范围不同,海关统计的贸易差额只包括货物贸易差额,不包括服务贸易差额。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既包括货物贸易差额,也包括服务贸易差额。二是计价方法不同,海关统计的货物进口是按到岸价格计算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中的货物进口是按离岸价格计算的。货物到岸价格和离岸价格之间存在运输费用和保险费用等方面的差别。
综上所述,不能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货物进出口三个统计数据直接套用或等同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