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样式的周报)致力于解释、剖析全球、经济,是全球有影响力的媒体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样式的周报)致力于解释、剖析全球、经济,是全球有影响力的媒体。相比它每周出版的时效性,其旗下的智库则以专业报告和咨询业务见长。虽旨在服务于商业,却涵盖全球的方方面面,从而打造成一个全球信息服务商。独立运营的《经济学人》智库(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中国经济现状分析,简称EIU,又译为《经济学人》情报社或信息社)回报甚丰,其发展策略值得学习。
《经济学人》智库成立于1946年,和《英国学人》同属于《经济学人》集团。其成立70多年来,助力商业公司国民经济分类、金融机构和各国政府理解变化的世界,从而规避风险,获取商业机会。2013年,《经济学人》智库成为独立运营的企业。根据《经济学人》集团2018年年报数据,其下属的智库收入为6023万英镑,比2017年的6078万英镑略有下降;利润为1719万英镑,比2017年的1792万英镑少了70多万英镑。
但如果我们往前看,从2012年到2017年,智库收入都是稳步增长的。尤其是2017年比2016年增长超过10%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在收入构成方面,咨询(Consulting)占比从2012年的14%上升到2018年的33%,研究(Research)占比从86%减为67%①。
《经济学人》智库为营利性智库。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和公民社会项目”(TTCSP)发布的《2015年全球智库报告》显示国民经济分类,在全球6846家智库中,《经济学人》智库位列最佳营利性智库排行榜第三名,仅次于麦肯锡和德意志银行研究部。2018年,其排序有下降,但也排在全球最佳营利性智库30强中的第9位(第一名仍为麦肯锡公司)②。
4.研究报告、网络研讨和播客:如全球国家指数、全球生活水平指数(2019)、欧洲的新阶段(2019年)等。
6.定制解决方案:比如选择哪个拉丁美洲国家为物流业务提供最佳运营地,预测中国哪些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人口统计更适合某特定消费品的市场销售,为建筑设备的非洲分销渠道提出建议等。
专题服务包括消费者、公共政策等专题。在中国专题服务中,它声称“对于中国客户,我们使用自备的全球专家团队获取信息,帮助他们掌控危机并提供针对全世界任何市场的战略参谋——并将我们的结论用中文在中国提交给客户”。
专题产品则包括石油供给与消费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市场预测分析以及通过全球收入分配数据库了解全球消费者的需求等。其中竞争对手分析专题产品的用户遍布72个国家6个不同行业的1500家公司。
从上述产品和服务可以看出,虽然“在商言商”,《经济学人》智库以专业分析市场、洞察消费者为核心竞争力中国经济现状分析,但实际上也涉及了、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以世界指数来看,该智库已经连续10年发布报告,从而奠定了在该领域的威望。
《经济学人》智库的产品和服务在销售方式上,包括专业定务(咨询)和订阅服务(研究)中国经济现状分析。前者是非公开的;后者则是开放的国民经济分类,个人及机构花钱即可订阅。比如《国别报告》,875美元可订阅12个月的推送;《时政前瞻》,510美元订阅12个月;《经济前瞻》12个月的订阅费为850美元。此外,也销售一些单一报告,如题为《理解中美贸易冲突,有备无患》的独家报告,主要分析了三个主要产业:农业、汽车和信息产业。该报告售价为995美元。按《经济学人》智库官网介绍,其订阅用户数超过200万。
市场需求,无论是大众化的,还是个性化的,是智库存在的前提。要满足这些需求,必须有对路的产品。产品的品质则取决于智库的研究团队。《经济学人》智库能在全球营利性智库中排名第9,并能推出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就是因为它有优秀的专家团队。
根据官方网站介绍,《经济学人》智库拥有不同国别的130位全职专家和经济学者,75%有硕士学位。智库办公室在全球有24处,使用25种语言。客户遍布156个国家,共3000个以上,三分之一以上是世界500强公司。
虽然客户需要不同,专家背景不一国民经济分类,但《经济学人》智库坚持认为“独立”判断的重要性。其宣称:“我们直言不讳。与我们的姐妹公司《经济学人》不同,我们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客户定制并要保密。但我们对独立和正直有着同样强烈的。客户与我们合作是因为我们不怕告诉他们我们的真实想法。我们从不畏手畏脚或努力支持一些先入为主的策略。我们对任何具体建议都没有既得利益——我们不会采取后续工作来帮助客户实施战略或参与并购。我们只是分析事实并提出我们的结论。我们相信客户会执行更好的策略”。
《经济学人》智库是媒体创办的智库,与一些研究机构或独立公司创办的智库是有区别的。其长处在于更独立、自主,也更灵活。另外,平台的开放度也更高。
从2018年7月到12月,《经济学人》印刷版每期发行量平均为867,733份。其中订阅量为80万份,零售6.7万份。在地区分布上,北美地区最多,达48.9万份,超过一半(56%);英国15.6万份国民经济分类,欧洲(英国除外)13.5万份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两者加起来占比为15.7%;亚洲为6.9万份;拉美、中东及非洲均不到一万份。也就是说,《经济学人》印刷版的读者七成在欧美④。
从《经济学人》周报2018年财报可以看出,自2014年以来的5年里收入是递增的。总收入从2014年的3.28亿英镑,提高到2018年的3.67亿英镑。运营利润从2014年的5500万英镑降为2018年的4700万英镑。2018年总收入3.67亿英镑中,产品订阅与发行收入为2.21亿英镑(60%),广告收入为6300万英镑(17%)⑤。
《经济学人》周报与《经济学人》智库可以说相得益彰:周报因撰稿建立的专家库也可成为智库的专家;智库的成果反过来可以为周报提供专业、独家的内容。
比较典型的是《经济学人》周报每年年初推出的年刊《The World in》,它就是智库之作。智库官网的分析师页面资料显示,《The World in 2019》副总编辑Leo Abruzzese亦是智库全球高级公共政策主任,已经担任年刊《The World in》副总编辑长达11年。该年刊公开发行,对新的一年进行预测性分析。中国的《财经》杂志曾于2018年独家推出中译版的《The World in 2018》(《世界2018》)。
虽然是商业公司,《经济学人》智库也免费公布一些研究成果,从而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影响力。这些免费报告让智库成果与普通百姓见面中国经济现状分析,不少媒体也报道相关内容,进一步扩大了智库的知名度。
2019年4月30日,笔者登录《经济学人》智库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下载《亚洲基础设施融资2019年》《俄罗斯和欧盟:敌人,还是朋友?》《美国政党陷入困境》《中国的党代会对其经济意味着什么》和《奢侈品的未来》等多份研究报告⑥。
作为一家本部在英国的公司,《经济学人》智库和很多跨国公司一样,也践行“全球化思维,本土化操作”。针对中国企业推出的名为“迈向全球”(Go Global)的专项计划,旨在利用专业经验和国际专家网络,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该专项计划通过智库分析、经济预测、国际地区/行业/市场研究,精选案例,帮助中国企业进行短期、中期、长期战略规划。
此外,中国海外投资指数(GGI)在2013年首次推出,它将全球67大经济体对中国企业投资的吸引力进行排名。为了将中国投资者对不同行业投资兴趣的变化反映在指数中,2015年GGI的指数构成从之前的55个指标增加至70个指标。新的指标涵盖诸如农业、对外承包工程国民经济分类、基础设施质量、服务行业和国家信用风险等领域⑦。《经济学人》智库还推出了“进入中国市场”(Access China)计划,为国外公司进入中国提供如下产品和服务⑧:
既帮助中国融入世界,也让世界其他国家走进中国,《经济学人》智库聪明地将自身的服务和品牌推向全球。
作为媒体创办的智库,《经济学人》智库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国际影响力,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经济学人》智库至少有以下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1.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媒体型智库,或媒体创办的智库,本质上是媒体品牌的延伸。我们难以想象,如果媒体办得没有公信力和影响力中国经济现状分析,其本身何以成为智库?其创办的智库何来好声誉?对什么是智库,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和公民社会项目”的高级讲师James G.McGann是这样定义的:智库是公共政策研究分析或相关组织政策导向型的研究、分析和建议,从而使政策制定者和公众能够就公共政策做出明智的决策。在分类上,智库分为自主与独立型、半独立型、政府所属型、政府资助型、大学所属型、政党所属型和营利型⑨。
我国的媒体型智库大多属政府资助型,其产品大多针对公共政策,如何深入了解我国实情与世界逻辑,进而对现行政策或未来行动提出科学、有效的分析和建议,是最大的挑战。在一篇关于中国智库的报道中,《经济学人》强调智库独立性、开放性的重要性。该文写道:“多元的观点可能会让领导者不舒服。但一些不曾听过的建议,才是他们最大的损失。”⑩
2.专家库的建设与更新。某种程度上,专家多元与丰富与否直接决定了智库的水平。《经济学人》智库的研究队伍是国际化的,也达到了一定的量级,从而丰富了产品和服务。
对我国媒体型智库来说,一方面要建构自己的专家库,另一方面应打造开放的专家平台。比较可行的是与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战略协作。另外,若能将专家库国际化当然更好。
3.智库产品的多样化。一方面,智库产品可以是政府机构、商业组织定制的;另一方面,也应适时推出面向全社会的公共智库产品。通过网络免费下载、媒体报道,从而提升智库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编者按:近期,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成为热点。相比尚不熟悉互联网的老人,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应用操作的老年网民同样面临网络谣言、网络、虚假广告等陷阱,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远低于年轻网民。…
在现代社会数字化与智能化飞速发展的当下,老年人与互联网之间的“数字鸿沟”已成为必须逾越的课题。2020年底中国经济现状分析,工信部正式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