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第八届国研·企业发展高层论坛”和“第三届国研·企业发展圆桌会”于2010年5月6-7日在北京召开,权威部门领导和国内外专家,与参会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中国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和战略选择等关键性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第八届国研·企业发展高层论坛”和“第三届国研·企业发展圆桌会”于2010年5月6-7日在北京召开,权威部门领导和国内外专家,与参会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中国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和战略选择等关键性问题。以下是搜狐财经从现场发回的报道:
结构调整实际上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从原始人走向现代人,手解放出来以后用工具以后,我们以前可能最早的出现的产业是打猎,或是采摘,现在这样的产业显然已经没有了,被淘汰了。所以永恒的主题一直是存在的。特别是今年后危机时代调结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今年最主要的任务。
今天跟大家汇报几个问题一个是工业结构以及优化升级的概念,第二对信息化工业化水平的理解,第三个工业化信息影响和因素,还想对十二五发展方向做一个分析,对目标对基本思路做一些研究课题的理解,最后谈一点在今后一段时间以内推进结构优化升级主要应该做的事。
工业结构以及优化升级的概念,工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工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个工业部门之间,工业部门内部之间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的比例关系,它包括的内容应该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贸易结构,产业的组织结构,以及区域结构等等这样一些内容。工业结构是判断经济发展方向一个重要标志,工业的发展应该是包括了量的扩张和质的转变。作为量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工业规模的变化,从质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是工业质量的变化,有什么样的工业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增长方式,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通过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来实现的。大家可以简单回顾解放初的时候工业结构,当时轻纺工业可能是最先进的,那时候中国其他工业很落后,但是到今天肯定不是这样的,所以每个时期是不一样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指的是工业结构,工业这样一个门类它主动适应科技进步,要素供给条件和需求结构,这样三大因素,这些重要因素的变化,要适应这样的变化技术进一步的变化,要素的变化,还有需求的变化,适应这样几个要素的变化,使得资源在不同的工业行业和企业之间来配置,这种配置的比例关系要不断的优化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产业素质和生产供给结构要不断的提高,是这样一个过程。整个过程都是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包括工业结构的合理化和工业结构高级化。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伴随着工业化整个历史过程,同时升级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充分发挥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地区的比较优势。还有一个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鲜明的时代技术特征,刚才我举了解放初的时候,可能纺织工业,轻纺工业最先进。到了今天可能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是最先进的,所以它有鲜明的时空特征。这是第一个内容。
第二点想对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我们做什么样的理解。工业化从本质上说,就是专业化分工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理解工业化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说的是工业化就是工业本身的发展。工业化指的是整个产业化,这里定义的产业指的是三次产业,就是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因为随着工业化,第三产业也会伴随着改变。农业这样的产业本来是一家一户的,真正工业化之后,农业也会变成产业化,所以这个层次理解就要再高一个层次。还有第三层意思工业化指的工业结构转型,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变革,产业变革引发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历史进程,当中国工业化完成以后,因为我们说两化融合下,可能那个时候就是一个信息社会的雏形还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社会,还是一个信息社会。工业化过程专业化分工不断加深,以及生产链不断加强的过程,这是从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利用。信息化指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的共享,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一个历史进程。是在传统的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完成以后加起来一个新的队伍,中国要两步并在一起,促进产业分工的细化,并且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使信息化能达到它的目的和内容。信息化的特征决定了它能够克服工业化面临的分工细化所导致交易成本上升这样一个矛盾,这是传统的经济理论所认为的。通过信息不断的对成可以降低信息成本。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劳动者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传统的能量转换工具,这是我们前一个课题研究的。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换这样的一种技术被人类所掌握,所以把人的体力给解放出来了。信息化实际上把能量转换成工具再智能化,智能化步伐加快,信息成为与能量,材料同等重要的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信息在信息社会时代,在今天,当今这样一个时代,或者今后,它会跟能量,跟物质相对称的三大领域,这个同样重要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它会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并且以此引发产业结构汽车主要特点,生产方式,组织方式都会出现变革这样一个进程,这就是信息化的内容。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本身在工业方面融合会促进工业由大到强,现在中国工业已经很大了,主要要把它变成工业强国,要靠信息化水平高,要靠信息化渗透去推进,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层面是产业层面的融合,构建现代的产业体系,传统的农业是不能构成一个产业的,一家一户,要把农业变成产业化。最后一个层次经济社会的融合带来新的社会形态。
第一个城市化进程跟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非常密切关系的,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密切相关,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城市化倒过来是工业化的市场,这里我们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慢慢进入这个工业社会这个阶段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农业社会实际上也有城市,有人民大学的教授早就研究过,在乾隆时代世界上十大城市中国占了六个,当时人口是百万人口,城市化不一样,只是个别几个城市,而且那时候几个城市给皇宫贵族消费用的,是工业性的城市,是生产型的,所以有很多分散农民到城里打工,要在城里生活。我们理解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因为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倒过来城市化又给工业化带来宽广的市场。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当城市化率达到60%左右,第二产业在国际经济比重最高的时候,底下这个图大家可以看到,最高的是德国,德国到了76名,日本也是比较高,美国是62,这个时候第二产业的比重最大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当然也有建筑业,建筑业现在在中国也是很大的。到了这样一个60前后区间里面,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比重最高,再往前走的时候,相对来说就要慢慢下降,但不等于快速下降,或者等于没有,但是今天后危机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又提出了回归工业化这样一个概念,他们想起来靠虚拟经济也不行,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人均金属矿藏消费呈现A字型发展趋势,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人均矿藏消费是上升的,城市化过程慢慢减下来了矿藏业也会慢慢降下来,这次金融危机中国采取措施就是大量城市化进程,高速铁路,公路,水泥钢材就会很大程度上升。西欧经济体五六十年代,主要的矿藏材料都呈主要的上升态势,中国这样一段时间,工业化进程加速这样一段时间,中国金属矿藏资源的消费也是逃避不了,因为只能靠本国来做,要不然去国外进口这个成本就很高了不合适的。
第二。工业化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当人均GDP在4500美元以下的时候,第二产业跟第三产业他们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比例的上升,是一个平行发展的态势,随后4500美元以上这也一个大致的图,第三产业往下掉,这个趋势比较明显。
第三,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的关系,通常技术进步速度比较快的部门,它的生产成本下降速度也会比较快,所以各个部门的技术进步速度是不同的。这样就带来了部门之间出现了生产力上升力不均等的现象。使得资源从生产力比较低的部门向比较高的部门转移,从而推动了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这是一个历史的规律。大家可以回顾第一次工业,当时产生纺织业,机械,冶金,煤炭这些行业,第二次工业是电力,后来产品电子工业,石油开采业,石化工业,第三次工业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高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化开始实现了集约化,绿色化和高级化,科学技术不断加快世界升级,和主导产业更替的步伐。
第四个国际化进程,我们17大提出来,五化并举,五化里面市场化带来了国际化,工业化促进产业化分工促进产业链不断的加强,市场不断拓展过程中必然要走向国际市场,所以国际市场实际上是市场化的一个延伸。
第五个比较优势的变化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地区它的经济增长所依赖主要要素是不同的,从最原始的以资源为主,资源主要是土地、矿藏,劳动力这些,实际上改革开放30年资源起了最大的作用。第二个阶段就会转向以资本为主,物化了基础,最后慢慢变成知识和技术为主。
第六,制度变迁与产业优化升级。工业化浪潮发生于产业,不仅是技术创新应用的过程,也是一个制度替代,制度的一种创新的过程,工业化是一个技术变革的过程,是一个社会转型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制度持续创新的过程。所以中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发展道路,应该说是在当今中国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必由之路,既需要技术化的过程,也需要制度化的过程。
第七,当前经历了一场危机,经济危机实际上跟经济结构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他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举这样几个例子1857年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第一次工业,波及全球,所以引发了电器,推动了从蒸气时代走向电器石材,29年那次是最深刻一次危机,引发电子,29年危机维持时间十多年,到了40年代,而电子随着经济半导体计算机出现恰恰就在这里,1940年代,所以20年代末这场危机波及了十多年以后,最后引发电子信息产业,最后人类进入了电子时代,这一次经济危机,这是实际上金融危机引起的。危机过后现在整个世界都在强占制造业汽车主要特点,有物联网,有智慧地球、低碳经济等等,这些实际上在寻找危机过后新的替代法律,肯定会到来,抓住了这个,实际上抓住了未来真正成长的根本。
第四个,想说说主要一些经济指标的判断。第一个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问题,刚才说到了一点,在4500美元左右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达到最高值,再慢慢就会往下走。现在中国人均GDP超过三千了,像北京这样的地方已经超过一万了,上海是一万多了,因为不均衡嘛。现在有的农民工进程身份还是农民没有算到城里来,所以人均GDP这些因素不见得是正确的,应该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之后,可能第二产业就会出现慢慢速度比较平缓的过程。另外从市场化进程来看,一般是60%左右城市化率就往慢慢往第二产业走了。现在到了40%几快50%了,但是到了60%还有十几个点,还有一段时间要走,可能2020年前后也要出现第二产业往平稳发展过程走的时期。从工业结构演变的发展趋势来看,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认为还会有一个上升的过程,我们用回归的数据模型分析56年时间,我国GDP比重随着时间表现出负二次曲线的规律,随着时间变化工业产值所占GDP比重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目前应该说快要到了巅峰,正处在上升的时期。我们说工业化的中期,我们试着分析这样一个过程,综合起来看,未来我国工业经济增长速率将逐渐放缓,工业产值在GDP比重将逐渐缓慢下降,但是从长期来看,我国的工业还是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工业发展还是将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基础,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工业在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地位不会改变,工业还将保持比较快速发展的势头。西方发达国家回过头来看觉得对他们带来痛苦非常大,所以要回过头来要回归工业化。
第二点工业轻重比例关系。轻重工业比例工业是在工业内部,小一点的结构问题,我国工业化正处在重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是一个事实,尽管在经济环境前些年一直在争论,中国还要不要走重化工业的路子,中国需要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城市化的发展,那么重化工业必然要往前走,这个争是没有用的。重化工业程度加快,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密切相关,也是我国制造业加快转移的重要体现。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滞,重化工业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我去每个城市跟各地官员说结构太不合理了,因为很多城市超过75%,但是还在争大项目,有些官员跟我说,你说没有用,我需要大项目解决就业问题,我需要大项目解决利润问题,我需要房源,没有这些带动不起来,所以这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关键是两方融合提高效率汽车主要特点,不能笼统把粗放型增长方式归咎于重化工业迅速发展,从产业人才,资金、技术分布来看,我国粗放型增长方式还主要体现在轻纺行业,还有一些层次比较低一点的中小企业。实际上重化工业中有一些很先进的,精细加工非常先进,不能理解重化工业一定是粗放的,我国工业发展之所以出现环境破坏等问题,还是在于有一些重化工业技术相对落后,所以要加速信息化的路径。从我国轻重工业比重变化的态势来看,重化工业所在比重还有一个短暂的上升期。我研究这个课题之前我认为应该走轻的路子,越研究最后告诉这个改变不了。对钢材,化工这些产品还会保持比较高的需求,今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重化工业在未来比重这种增速会慢慢放缓。玉树抗震救灾了,我对水泥行业有了深刻理解,水泥有一个最佳的运输半径,200公里以内,200公里以内的建设你不可能到海外去运了,那个成本是很高,钢铁其他的行业也同样这样,所以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消耗。
第三个行业集中度,大型企业跨国公司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参与国际竞争重要载体,也是产业竞争实力最重要的体现,我们说企业发展规律,大中小并存的,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中小企业也要做强,但是一个国家要想没有骨干的那些大企业,这个企业应该是市场化,应该是充分竞争的,这个国家是不能构成强国。林毅夫早在十多年前就说往前推进什么时候中国经济规模跟美国相似的时候,那个时候不是看总规模,跨国公司在世界上排位有多少位汽车主要特点,这种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产业集中度现在还很低,其他行业像钢材,有色,建材实际上我们产业集中度还非常低。
展望一下目标吧,在十二五,今年正在做十二五期间,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幅度提升信息化重点领域渗透融合水平,继续推动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到了十二五末的时候我们这么预测的,基本时间工业结构从传统产业结构主导,向先进的制造主导,从低级的粗加工组装主导,向高深加工组装主导,从区域发展不均衡到产业布局合理的方向转变。这里有一些预测的指标,比如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08年是43.5%,我们想到了2015年可能还要深那么两三个点,我刚才说了还没到顶点还可以往前走,再往前走第三产业可能使用更多。类似于这样的,还有重化工业占工业的比重现在是71%,现在是不是适当降一点,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不到10%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那个时候我们想提到15%左右。
我们往前走了一下十二五期间一些总的思路,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这样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把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作为解决当前工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问题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的融合,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整体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工业由大到强,这些基本思路,一个是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提升整个工业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政策也是我的一个主要工作。要加快产品的质量管理,推进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产业急剧化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度,综合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自主创新和利用国际资源。
第一,巩固提升传统支柱产业,主要说一下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工业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是实现工业化基础条件,装备制造业工业化水平决定了整个国家工业化整体水平。随着中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需求结构的变化,将为推动装备制造业保持高速成长的态势,也就是说装备制造业肯定还是要往前走的,装备制造业在我国工业地位发展中的作用还会进一步凸现,制造和与制造相关的技术创新非常重要。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等新技术,新工艺将会融合到制造业生产体系中,新的生产体系还在重构过程中。政策,包括装备制造业的政策中心,国务院06年出台了一些政策,现在还在落实中,兼并重组等等。
第二个,原材料高耗能工业,我现在正在做另一个课题,试图对资源型的产品生产国际贸易过程中一些政策应该怎么辅导,现在正在做这个课题,现在不能笼统说两高一低,实际上里面有很多因素,资源约束确实是我们现在面临很大的问题,在信息化条件下深加工,可循环绿色的原材料发展道路是我们必走之路,积极调整原材料工业的结构和空间布局,提高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水平,提升产品的档次,技术含量和产业的集中度。消费品工业,跟老百姓息息相关,增长方式总体还是比较粗放的,在当前资源环境约束的形势下,迫切的需要把信息化注入到消费品工业环节里面,推动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我们提出来要按照打造自主品牌,提高质量效应汽车主要特点,增加品种类型,提高产品设计生产质量控制能力为重点,促进信息技术在轻工纺织食品等等领域广泛应用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提升像通讯领域设备制造国际竞争力,这个领域现在在国际上,我们中国实力是最强的,还有许许多多的后危机时代的制造点都在这个地方,要提高消费电子产业整合能力,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的能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新的产业,新的业态。还有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汽车主要特点,航空航天,新材料层出不穷,产业要升级主要靠新材料,要靠软件,硬件主要在材料上,材料核心技术上在软件和配方,软件核心主要在数据模型。
区域的积聚区的建设,推动产业积聚发展,建设国家重点产业基地,引导企业合理有效转移,调整和优化产业生产力布局。生产型的服务业,在十二五期间这个领域里的重点,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就是两化融合的东西,大力发展物流业,加快发展生产信息技术的服务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