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12月公布的《经济参考报》2016年度十本财经好书中,林毅夫与王燕合著的《超越发展援助》成功入选。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威廉·伊斯特利所著《经济增长的迷雾》和《威权》,对发展经济学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依照发展经济学家的建议,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为穷国提供的支持,包括直接经济援助、项目投资、教育支持、债务减免等,但这些政策的推行并不理想。
威廉·伊斯特利的书,着眼于对发展经济学、发展援助的批判,而林毅夫和王燕给出的则是基于可持续和包容性理念与结构的“药方”:在一个多极世界,找到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关键性问题,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同步推进创造就业、福利改进、供给教育与项目投资。
林毅夫和王燕同时解释了为什么传统意义上的发展援助很难奏效。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将中国几十年来利用比较优势帮助非洲一些国家建设或改造基础设施和轻工制造业的经验,进行了详细梳理。这样的经验,显然已经超越了仅仅基于经济学模型的发展经济学,但延续了一如既往的发展合作主义。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推动结构转型就像攀登一座“大山”,发展中国家都处在攀登这座大山的不同阶段。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各个发展中国家只有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才能够更好、更快地问顶那座山峰。
本书以新结构经济学为分析框架,重点探讨可持续和包容性的结构转型,以及在一个多极世界中超越传统的发展援助的需要。结构转型是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引擎。传统的北南发展援助未致力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结构转型的瓶颈问题,因而未能实现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目标。
本书超越传统的北南发展援助来研究南南发展合作,将援助、贸易与投资相结合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结构转型和更加广泛的发展目标,包括创造就业和可持续的福利改进。通过展现来自巴西、中国、印度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观点和不同视角,本书引入了新的理念来拓宽后2015发展援助与合作的定义和融资工具,以实现互利共赢。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资深讲席教授、名誉院长。1994 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 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2012 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
林毅夫现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专职,曾任十一届代表,第7至第10界全国政协委员,第10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在国内外多个有关发展政策、农业、减贫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兼职。
主要著作:《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新结构经济学》,《从西潮到东风:我在世行四年对重大国际经济问题的思考与建议》等二十余册。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100多篇论文。
乔治•华盛顿大学访问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她曾在世界银行担任高级经济学家和项目组负责人 20年,并长期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政府和私人部门合作。她还曾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和中国研究组的协调员,主要负责中非发展合作与投资的研究工作。从世行在退休后,她又担任了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顾问, 并兼任国际金融论坛研究院副院长。
本文部分来源:《经济参考报》,阅读《2016年十本经济类好书》请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