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驱动下,汽车行业正处在以电动汽车为载体、智能网联为内核的变革浪潮中。里斯战略定位咨询高级顾问何松松在本次上海车展现场参与第一财经的直播,并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指出未来汽车市场的格局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在新技术、新应用、新需求的多方因素推动下,行业会诞生一批新的品类,把握住新品类机会的企业,才能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强有力竞争者。
第一财经:近期汽车市场出现了很多新入局者,包括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和众多互联网基因的企业,这会给传统的汽车产业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何松松:我们认为新势力、新玩家至少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两次推动:第一波推动来自第一批造车新势力(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伴随着电动车品类的推广普及,让消费者意识到原来汽车作为一个智能终端,也有与手机一样的OTA升级的概念,可以通过升级迭代,解决之前的使用痛点,甚至迭代出新的产品功能。可以看到如今的燃油车也在打通电子电气架构,燃油车普及OTA升级也是未来必然的趋势。
第二波推动将来自深度具备互联网基因的企业(小米、苹果、滴滴)。由于没有传统车企对汽车保有量的需求负担,它们可以更好地从“空杯心态”出发来看待新时代的汽车市场,真正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还原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一辆什么样的智能汽车,真正立足于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的融合,创造行车过程中对于智能汽车新的应用场景和技术,得益于行业共同的推动以及互联网企业的加入,毫无疑问将加速这一过程。
何松松:芯片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迈向了数字化的转变,从而诞生了智能汽车这一全新品类。之所以称之为新品类,是因为新品类能够解决新的问题。汽车从过去解决交通出行的机械工具,演变成了今天具备运算和决策能力的移动智能终端,在技术延展应用上可以说是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车企意识到的是,新品类具备新的特性,未来汽车将由“硬件为王”转变为“软件为王”时代。
如果说发动机是传统汽车的心脏,那芯片毫无疑问就是智能汽车的大脑。具备超强计算能力的超级芯片将成为智能汽车新品类的核心部件,而“算力”将取代“马力”,成为评价智能汽车好与坏、强与弱的重要标准之一。
硬件是基础,而软件则是打造用户体验的关键,因此才有了软件定义汽车的说法,新时代的汽车产品经理,必须更多的从用户角度出发来思考如何打磨产品,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动力、尺寸、空间、内饰、配置等维度。
在新技术、新应用、新需求的多方因素推动下,智能汽车也必将不断地分化,诞生出更多新品类。结合里斯对消费者心智规律的研究,我们判断未来汽车市场的格局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在新技术、新应用、新需求的多方因素推动下,行业未来会诞生一批新的品类,犹如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按照外观尺寸,功能、场景等特性,分化出了不同车型品类,有越野车,有旅行车,SUV等等。智能汽车一定也会基于需求、应用场景等不同维度,分化出更多新的品类。而把握住新品类机会的企业,将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强有力竞争者。
第一财经:从这次车展,我们可以看出不少车企都推出了新车新品牌,汽车的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自主品牌如何才能从中突围?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点在哪里?
何松松:里斯作为长城的长期战略顾问,这十几年我们也见证并参与了自主车企的成长和发展。我们看到自主车企取得了令人惊喜的发展和进步,但依然有一点被很多车企所忽视,那就是消费者的心智和认知。依靠更好的产品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是品牌时代,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点在于消费者的心智。
汽车市场从不缺乏产品,关键在于发现消费者心智中还存在怎样的空缺,品牌有着什么样的差异化才能赢得一席之地。赢得心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开创一个新的品类,成为心智中新品类的代表,在心智中占据有利位置,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通过对技术趋势的洞察、对消费者心智规律的洞察、有对市场发展趋势的洞察,都可以为开创新品类提供来源。
新的品类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新的市场,为企业赢得新的增长空间,而非在原有市场基础上仅仅做细分。
第一财经:本次车展,不少车企都推出了智能电动汽车平台,请您从品类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一下智能化对车企带来的影响,自主车企应如何抓住智能化的品类趋势?
何松松:根据里斯咨询对汽车行业进行的品类研究,我们发现,在消费者的认知中,智能汽车是一个全新的品类,具备推动汽车行业变革的重要价值。新品类就意味着能够解决新的问题,汽车从过去解决交通出行的机械工具,演变成了今天具备运算和决策能力的移动智能终端,在技术延展应用上可以说是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因而能够解决消费者更多的实际需求。
新品类也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能力需求,“软硬兼施”,成为车企必修课。车企不能简单地依靠堆砌智能配置,这样会陷入军备竞赛的误区,也不利于打造真正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必须把自己从过去的汽车制造商转变为集软件、硬件、数据、算法、用户运营等为一体的服务商。
在智能化的技术浪潮之下,未来也必将诞生更多的细分品类,车企想要抓住智能化带来的品类趋势,就要具备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品类创新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