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杂志(财经杂志是官媒吗)

  • 2022-10-09
  • John Dowson

财经杂志(财经杂志是官媒吗)

 

从以CCTV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到各大网络媒体,我们每天都在接触财经新闻。

但是通过每天十几分钟的快速浏览财经新闻,怎么把新闻读懂、变成自己的学问谈资呢?这可是一门学问。

今天老博就简单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前提看懂财经新闻,需要非常扎实的经济学知识吗?

老博说句找抽的,那些财经砖家常常在吵架,吵的不过是逻辑问题,而不是学术问题。

老博认为,如果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大可不必先去读那些大块头。

看到个新闻,不懂的名词拿起手机马上搜,搞懂大概意思了,再联系一下实际生活(跟我有啥子关系)。

搞完后,若无兴趣,便丢开继续看其他的,不必深究——深究了也搞不懂,还会打击积极性。这是因为在知识体系未建立的情况下,知识点一旦交叉会难以理解。

这样能达到的前期效果是:再遇到看不懂的财经新闻时,起码知道要问度娘什么问题啊。

想要对财经新闻有更深一层的认识的同志们,也大可放松心态:

如果真有心于此,多想想新闻本身传播的知识,并慢慢学习一下经济学基础知识(微观、宏观、概率论等等),相互参照,利用思维导图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也能看出其中一些逻辑上的道道。

做完这些后,才是慢慢挑选所谓经济学书籍的事情。现在的经济学书籍,只有观点和模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各位可要千万注意。

自从新媒体崛起,成千上万的大媒体、自媒体各家花开,官方稍有动态,热点信息会以爆炸性的速度炸到每个人的社交平台上。老博认为,别说通过新闻预测未来了,最可怕的是,不知道何时就当了别人的喉舌、做了别人脑子的复制机呢!

老博就如何带着自己的脑子、真正看懂财经新闻,再给大家几个建议。

1.保证信息源真实——始发者是谁?

媒体的定义是:传播资讯的平台。

在如今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里,想要保持对海量资讯、政策动态清醒冷静的头脑,就要彻底抛开第一时间上各大新闻网站看主编说啥的习惯。

如果涉及政府新政策、公告,请务必上官网查找公告原文,自个儿先解读一遍!

在这个社会,认真就赢了。

比如每年两会的新政策出台,各大媒体就各开各花,标题求新求异就是不求真,大家看花了眼,也不知道哪些只是媒体们断章取义过度解说,哪些是官方更新声明的精确资讯。

没几个人真的在官网看过两会的官方文件。

再比如前段时间延迟退休的政策刚刚摆上讨论议程,就有多少70/80/90后或刚好赶上延迟退休的标题新闻刷爆了朋友圈?

思考:有没有最原始的信息来源?撇开观点不说,背后的客观事实到底是个啥?

2.渠道——选定几个背景不同的媒体参照着来看财经新闻

官媒:CCTV新闻联播(作为纲领信息)

一般媒体:网媒有新浪、凤凰、财新等等;纸媒则有:南方系(21世界经济报道、南方周末)、经济观察(三联系)、财新系(胡舒立)、一财系(第一财经周刊等)。

一般媒体对同一事件总能找到不一样的报道角度,看的时候要多考虑这个媒体背后的利益点:他们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报道的位置是放在头条还是副刊还是只是200字的豆腐块?

还有就是微博微信等等。(最丰富的信息渠道,或掺杂软文,需要找到其背后的商业逻辑)

不如从这几个渠道里选择几个固定的媒体,进行资讯的集中处理。(别光泡在一个平台里,就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

比如先看CCTV,能了解国家的立场和态度;

股票投资小常识:在纽约证券交易营业时间里,每隔半小时公布一次道琼斯股价平均指数。这一股价平均指数自编制以来从未间断,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时期的股票行情和经济发展情况,成为反映美国股市行情变化最敏感的股价平均指数之一, 是观察市场动态和从事股票投资的主要参考。

再看看如新财经的说法作为补充;

胡舒立:出生于新闻世家,知识分子中的红二代。财新传媒总发行人兼总编辑、财新《新世纪》总编辑,洞悉体制内言论自由边界。因为她的背景,不少人把她所属媒体发文作为一个风向标,作为官媒的有效补充。

再看看外媒如CNN、华尔街见闻,他们又是怎么说。

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保持这个习惯一小段时间,就已经能看出很多有意思的解读差异和立场态度。收获自然也大了。

思考他们发这篇文章,代表着各自什么样的利益立场?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

3.门路——政策看发文规则,市场信息看逻辑

勤看财政新闻的同志们,必定是希望了解到财政对于自身行业的影响。他们经常会问到如何培养行业敏感度、政治触觉这些问题。

老博认为没有捷径。

上层政策又变了?先试着去了解政府机关发文规范流程。熟悉发文规则有助于大家看出一些细微的名堂,谁发的、谁接收、文件级别、为什么发给这个机构,而不发给其他机构?

对于行业内的高管制定规则,也可用同理。

为什么行业专家又站出来说风向变了?不妨收集梳理一下专家的言论与时势的关系。他以前曾说了些什么话?逻辑上是否说的通?其背后的既得利益方又是谁?谁最先受到冲击?

思考:事出必有因,发布有门路

4.自己做结论——不做愚民 也不做愤青

李嘉诚每天早上都会看各种新闻,但他只看新闻标题。他直言,目的就是不受新闻篇章内的作者立场观点影响,自己判断时势、下结论。

很多人在讨论财政新闻时,都会用以我的观点来说作为开头。

现在开始,尝试用这句——从我的立场上来说

这样,对于了解以下几点都很有好处:

自己是属于哪种人(喜欢风险还是规避风险?)

站在了哪个立场(读到的财经新闻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能起到什么作用?)

对自己的观点起到了什么影响(能不能从别人的角度再解读一遍?)

传统的国内权威媒体,和类似于CNN这样标题激进的外媒;官方媒体CCTV,和社交媒体;大V,和满页广告推广、只插了200字新闻内容的公众号;价格感人的街边小报,和价格赶人的重量级商业评论杂志……

股票投资小常识:高级的价值投资,一定是先判断企业的经营模式和人才构成,低级的价值投资才会死板的看当下的财务数据选股。

人的精力时间很有限,请在它们之间认真筛选、选择有立场、有态度的那些资讯平台。

但作者的观点,永远只是参考观点。

最后老博来个总结:

财政新闻的正确打开方式:

1.信息源头要真实

2.阅读渠道要参照

3.发布门路要摸清

4.分析结论要自定

简单几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谢谢捧场!

想看更多原创轻松财经内容,欢迎关注老博的微信公众号:博闻社(bowshe)

股票投资小常识:投资人会非常容易变成投机者,特别是在面对不断变化的报价和大量的信息以及人性的弱点上,尤其如此。所以,远离股市是投资人成熟的标志之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