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周刊:硅谷就是这样

  • 2022-10-11
  • John Dowson

第一财经周刊:硅谷就是这样

  关于创业的可能性。你应该知道的天使投资人的三重底线:首先,他们成功了,并想靠自己的经验帮助别人成功;其次,因为智力刺激,他们更愿意追求新新事物;最后,他们想赚钱。

  上市或者被收购,硅谷创业公司的目的大抵就是这两种,如果你不是下一个谷歌,那你的公司被谷歌收购也不错。

  10亿美元公司,这是量化硅谷创业者野心的标准。2004年以后成立的硅谷初创公司里已有7家市值或估值达到这个数。

  硅谷社交关键词是咖啡馆。 硅谷的人相信帮助各种人结识是一种投资,而他们自己也的确在这种文化基础上建立了密集的人脉网络,最后形成了社区这种集聚效应。

  全称为Demonstration Day,展示日。风险投资商与创业者直接见面的展示活动,每个人必须在短时间内吸引投资者注意。

  开创一家公司很有乐趣,会让人有满足感,几乎相当于一门艺术。它可以让你一夜暴富,也可以让你输得连衬衫都不剩,但最重要的是,这其中其乐无穷。

  这是一个对失败很宽容的地方,只要你失败得还算有逻辑。对风投来说,建立在数次失败之上的团队更成熟更有价值。

  Friend和Enemy的复合词,“是敌亦友”。指同行业公司之间维持一种平衡的竞争关系,不会因为对方来自对手公司就如临大敌,老死不相往来。

  这是个扩展词,它包括创新发明的、改造世界的过程和纯粹的创业精神。在硅谷这个词基本等同于工程师。

  60年前这意味着计算机,40年前是微处理器技术,20年前是互联网技术,现在则是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

  孵化器这个词并不来自于硅谷,但是诸如Y Combinator这样的公司把它变成了培育创业者的一种方式。孵化器的创办人本身的人脉网络和经验是关键因素。

  创业本身就需要热情,大胆尝试任何想法,全速前进,不在乎职位高低,即使大部分想法都失败了也不打算放弃。

  实验室不仅意味着硅谷的历史成立在各大公司的研发探索之上,还意味着今天硅谷的技术吸引世界各地看似不相关的公司来这里建立研发机构。

  每一个成功的硅谷公司背后都有一个影响它的人,他们可能来自风投、董事会,也可能是精神领袖。相对钱这个因素,创业导师更多靠经验帮助创业者。

  书呆子,或者讷客。这个词与其说是一种人,不如说是一种专注执着的性格。它还代表了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产品是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准。红杉资本合伙人迈克尔莫里茨(Micheal Moritz)说起他投资的创业者有两个要求:30岁以下的年轻人;正在制作一种他们自己也想使用的产品。

  专有名词,意思是转型。比如Flickr最初只是一个让人把图片传输到即时通讯工具,再拖动到别人桌面上的小软件;YouTube则想着用浏览视频的方式为各种热辣女孩打分。

  如果你要创业,就丢掉大公司那一套从市场调研、反复测试到打广告发布产品的流程。企业管理规则有可能很重要,但你也不用只按照这个来。

  创业者和他们层出不穷的新主意、以斯坦福为代表的新技术以及以沙山路风投为代表的资本。这就是硅谷。

  创业公司有价值的部分可能是那个好主意,但更可能是因为这个主意聚集在一起的人。找到合适的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不管你的点子多炫、多酷,你的想法多美妙,或你有多厉害的技术,离开了用户你的公司什么也不是。Color就是这样。

  硅谷的核心是创造价值。发布产品前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它有意义吗?它能创造潮流吗?它智能、完整、精美并能传递情感吗?这就是价值。

  硅谷有一种野性,他们为世界总结的规律之一是:要发现某件事情是否可能的界限,唯一的办法是跨越它,从不可能到可能中去。

  来自东海岸的资本是造就硅谷繁荣的因素之一。对风投来说,不能错过一个伟大的idea,这成了它们最重要的指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