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郎眼首部自制纪录片《见证·共生》硬核上线!

  • 2022-10-12
  • John Dowson

财经郎眼首部自制纪录片《见证·共生》硬核上线!

  5月18日、25日晚21:10,广东卫视《财经郎眼》特别策划的中国抗击疫情纪录片《见证·共生》将在广东卫视播出。聚焦数字经济和科技行业在此次中国抗疫中的突出表现,讲述不同领域的中国人,用创新力量共同筑成坚实的“抗疫防线”,在困境中守望相助、努力生活的故事。

  疫情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一开始,整个线下经济陷入停摆,各行各业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尤其是中小企业,几乎“弹尽粮绝”。在这一特殊时期,许多企业不得不想方设法“自救”。

  人们需要用前所未有的思想和办法来破局,作为受疫情影响最少的“线上”,很多平台在这个时候收获了大量流量和关注。“直播”这一新兴技术,成为人们自救的绝佳武器。

  这些在困境中守望相助、努力生活的故事,是中国人在疫情下的精神写照,也是中国经济成熟稳健的内核所在。

  危与机始终并存,新兴与传统的结合,碰撞出许多机遇。2020年,广东出台《广州市电商发展行动方案》,争取两年内将这一“千年商都”打造成为“直播之都”。在政策推出后,许多MCN机构纷纷进驻广州,广州本地的传统企业迎来一个绝佳的契机。

  “新”趋势已然来临,一场因“病毒”带来的挑战,正在悄然改写中国消费市场的逻辑,也在改变社会前进与经济发展的方向。《见证·共生》第一集“抗疫新经济”(5月18日广东卫视已播出,视频于爱奇艺已更新)以全景式视角见证特殊时期的传统经济与新经济,共克时艰、生生不息的“共生”关系。

  复工潮下,全球性范围疫情的蔓延还在紧张遏制中,大量的人口流动,势必造成防控难度的加大。如何做好防控,成为这个阶段的一场硬仗。非接触式测温设备的出现,则为公共场所的疫情防控画下第一道防线。“技术”如何捕捉温度?新技术的背后,又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疫情期间,北京一中院的法官借助远程视频展开案件审理,“云法庭”让司法工作不因疫情而停摆。与此同时,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线上问诊等互联网应用渗透人们的生活,居家隔离带来的网络流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仅移动端来看,工信部数据显示, 一季度移动互联网流量在去年同期增长 129.1% 的基础上再增长 39.3%。为什么在高负荷的网络需求下,我国的网络没有崩溃?

  在这次抗疫狙击战中,中国速度和中国效率一度让世人惊叹。一架飞机运来20吨援助物资,仅用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卸载、交付;我国科研人员在疫情发生的短短几天内,就快速从样本中分离出新冠病毒以及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从55分钟缩短至27秒;24小时随时更新的疫情实时地图,助力人们第一时间了解疫情情况......全民居家隔离,抗疫并未停滞,从信息共享、物资调配,到病毒筛查、疫苗研发,是什么在为抗疫攻坚战添砖加瓦?

  疫情防控形势刻不容缓,劳动力短缺和人力效率有限,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无人机化身防疫工作者,解决了很多难题。一是广播播报宣传防疫知识,有效助力基层工作者防疫;二是巡查和追踪人流聚集的公共区域,第一时间发出警报;三是对特定区域展开大面积、无死角的消毒查杀;四是穿梭于医院等高风险区域,代替人工进行物资配送。“谁”在操控这些无人机?当机器在空中忙碌的时候,他们又藏身在哪里?

  5月25日晚21:10,广东卫视《财经郎眼》特别策划《见证·共生》第二集“抗疫黑科技”,将为您揭开中国科技战“疫”的秘密,聚焦新技术在战“疫”中的成长、成熟,见证科技与人类命运的共通、共生。

  从疫情暴发初期,到复工复产潮来临,这些科技企业经历了什么?这些大规模应用于抗疫的科学技术,背后又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