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抗击实录 第一财经YiMagazine 合刊预售

  • 2022-12-06
  • John Dowson

新冠肺炎抗击实录 第一财经YiMagazine 合刊预售

  2020年以来,一种不明来源的病毒在中国肆虐蔓延,从武汉到其他城市,每天增长的确诊人数牵动人心,一线传来的种种信息令人窒息。

  坦白说,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爆发公共疫情,该如何应对,全球几乎都没有充足经验。这次经历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现代城市和社会来说,都意味着前所未有的痛苦与煎熬。

  令很多人难以接受的是,我们处在技术高速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快的时代,怎么会被病毒逼到如此境地?这正是荒诞之处。事实证明,病毒在全球化时代具有更强大的传播力,它善于伪装和隐藏。如果这是一场战争,我们首先对敌人的身份和踪迹一无所知,其次,我们的城市缺乏足够的应对经验。 许多问题都值得探讨,而这些问题变最终构成了我们这一期新刊的主要内容。

  ◎本文为新刊内容介绍。看完下文介绍后若想购买整本纸质杂志,你可以在文末找到购买方式。 图片:《第一财经》YiMagazine 2020年2&3月合刊封面

  疫情终会好转,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曾经发生过的一切。正如加缪在《鼠疫》中所说,经历一场疫情,人们能赢得的全部东西,就是知识和记忆。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成为记录这些知识和记忆的载体。

  作为商业杂志,我们力图围绕商业、城市管理、生物科技等多个角度对这次公共卫生事件展开记录、复盘与反思,以完成一本商业杂志的职责。但事实上,这更像是一种对于现实的笨拙的努力。这期合刊,就这么达到了有点“笨重”的200页。

  现场——《武汉求生》,试图将这座城市从松懈、恐慌、无序,到逐渐稳定的过程,不完全地,但真实地呈现出来,从一线医生、确诊者家属、社区基层人员、课外班教师,到志愿者、年轻导演的体验,他们的感受与经历,我们唯有倾听与记录。所有人都相信疫情会过去,但没有人知道武汉将如何从这次劫难中复苏,如何再次面对生活。 一位采访对象,在封闭的小区里,推开窗,把自己的声音融入“武汉加油”的巨浪中,然后她哭了。“这泪水是弱者的哀叹,也是强者的呼喊。”她这么说道。 武汉人的泪水,每个人都能体味其中的咸涩。

  现场——《我在武汉》,借由《我给医院捐了300瓶消毒液,想换一个妈妈的住院资格》《命运将我降临武汉》《封城之后,我送出了9万个口罩》《我是最早警觉起来的人,但是》四篇口述还原封城后普通武汉人的真实经历。他们有的是被病毒选中而后又自寻出路反击成功的人,有的是本不必相聚但因为人生情义再次靠拢然后被困在孤岛的过客,有的是步履不停凭借个人意志支撑下去的志愿者,有的是拥有天然警觉但又无时不刻处在牵绊之中的孤独者。

  调查——《京沪保卫战》则在危机之下记录了人们同样关心的超大城市该如何应对突如其来危机的过程。

  我们的新一线栏目的《大数据在这次疫情防控中起了什么作用?》、未来预想图的《“疫”外灾害: 疫情阴影下的海外华人》将分别从数据和全球的角度提供观察的视角。而作为国内第一家报道武汉不明肺炎的媒体,第一财经的新媒体报道也将在这期有独特的展现。

  我们还在杂志中设置了相应的内容《我们的行动》《他们的誓言》以及《让我们铭记在新冠疫情中殉职的医护人员……》,表达我们对医护人员的敬意。

  同时,这期合刊还包括公司研报《谁能成为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3M》、职场100击《2019年公司人薪酬福利调查》、话题《“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外刊精选《 疫情之下,法国口罩生产商准备好了吗?》等度的泛商业报道及社会洞察。

  戴老板、崔鹏、黄湘、朱英豪四位大家熟悉的专栏作家也分别用《抗击“新冠”之战,亦是医改17年再复盘》《疫情中普通投资者该做什么》《全球化时代的流行病魔咒?》《檀香山往事: 战袍、鼠疫与鱼生饭》四篇专栏文章进一步为大家拓展了关于疫情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有腔调和有态度板块也依旧将会为你呈现商业新知和有趣话题如《善于报道生活方式的那位主编,又为优衣库出版了一本新杂志》《未来城市会是什么样?》,富大人、曹寇和海带也继续用他们独到的创作为大家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

  此外,本期还将首次增加音频杂志的形式与大家见面。大家可在“喜马拉雅”搜索第一财经YiMagazine找到我们的频道。音频杂志正在抓紧制作中,很快就会发布。

  最后,希望你拿到它的那一刻,除了感到压手的一点点重量,还能感受到一份心思:我们,所有人经历的这一切,值得铭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