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北京5月25日电(记者邵海军叶书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拉美访问的行程中,产能合作成为高频词。相对而言,资金、技术是中国企业进入拉美的所具备的硬优势,目前需要构建和完善的主要是信息、制度等“软环境”。只有“两手”兼备,才能使中拉产能合作取得预期成果。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企业投资拉美所面临的软制约正逐步显现,比如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项目成本增加、制度约束框架不完善导致经理人代理风险、人才培养和投资平台滞后于战略部署导致投资效率低下等。中拉产能合作契合双方现实需求,能够推动双方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为各自经济可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因此,优化投资“软件”显得更为必要。
首先,应尽快构建全面的企业拉美投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以政府服务为基础、媒体及中介机构充分参与的信息网络。与中国对拉美市场拓展力度相比,中国的拉美研究稍显滞后,企业层面的战略咨询和信息服务资源匮乏。实践中,不少中资企业因不了解拉美国家国情和市场匆匆进驻,结果吃了不少苦头。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为企业提供诸如投资环境、风险提示等商务信息,但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此外,企业投资所需要相关的法律、会计等中介服务发展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其次,应加强对企业投资拉美的宏观指引,减小投资项目风险。当地时间23日,李克强总理在同秘鲁中资企业座谈时提出,政府将在政策上继续支持企业“走出去”,并同秘方加强沟通协调,为中资企业营造更好营商环境。这就需要国家制定并利用相关政策调节企业在拉美投资流向,对投资区域和重点项目有宏观布局,也要通过商会等组织协调企业投资,避免因不当竞争而导致国家利益受损。另一方面,建立跨国经营风险预警系统,构建风险、文化风险和财务金融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拉美重点国家和地区经济形势、民族宗教矛盾、社会治安状况等信息的收集、评估和发布工作,建立安全风险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帮助企业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
再次,应尽快搭建中国投资拉美的多元金融服务平台。金融是经济的血脉,近几年国有大中型金融机构在推动中资企业投资拉美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一些大项目融资仍然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性资金,中资商业金融机构尚未深度融入中资企业在拉美地区的投资活动,商业融资助力企业拓展市场的潜力有待充分发掘。
此外,中国企业走进拉美市场,不仅着眼于现有产能合作,而且要创新激励和保险机制,鼓励高科技创新企业等进入拉美市场,实现有序梯度技术转移,为中拉合作提质增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