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调整期,阵痛难免会被释放出来,宏观经济也面临着更大的下行压力。越是如此,我们越需要保持定力,坚持不懈地啃改革的“硬骨头”。作为实体经济的助推器,金融业不但需要做得更多,还需要确保自身改革调整处在正确的、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宜的轨道上。
如何让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在“做加法”的同时也“做对题”?对此,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外滩金融峰会上,不少业内人士就金融业改革攻坚中的热点问题分享了“业界视角”。从中,我们可以汲取到不少“养分”。
其中一大热点呼声就是资本市场改革。中国要顺利度过改革调整的阵痛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必须依赖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而这需要大量原创性的创新,离不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助推。从外部经验看,英国崛起的背后站立着伦敦金融城,美国科技企业的勃发受益于华尔街力量,离不开纳斯达克。这也是我们推出科创板的原因。对于各层次的资本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和融资体系,我们都需要加紧改革与开放的步伐,使其更加适应科技创新的需求。
在论坛上,作为外资机构的代表,野村控股中国委员会主席、野村证券执行副社长饭山俊康提出,中国要实现资本市场开放发展的目标,应该打造多层次投资者的市场结构,让市场效率更高,各种投资者可以交流信息。饭山俊康以及他所代表的野村证券在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去年公布的《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规定,外资合计持有上市内资证券公司股份比例,以及非上市证券公司股份比例的上限,从25%和49%提高到51%。得益于这份新规,野村证券才能成为第一批外商控股的合资券商,在上海筹建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因此,饭山俊康站在业界角度提出的建议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在宏观经济面临不确定性时,中国金融市场同样会遇到巨大挑战。饭山俊康认为,中国需要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大力发展一级市场,让产品更加多元化,从而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毫无疑问,我国资本市场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和对外开放。2018年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2)达到了182.67万亿元,规模庞大。相较之下,保险资产规模约为17万亿元,仅为银行存款的10%左右,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股票虽然有50多万亿元的市值,但股票原始融资在整体融资结构中的占比仍然很小。保险、债券、股票等多种资产的力量对于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不可或缺,对于形成成熟的直接融资体系必不可少。对此,曾任中金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朱云来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国人积累了很多财富,有很强的投资需求,而国际上亦有很多积累的资本有意愿参与中国市场,我们应建立更有效的金融市场制度,同时跟国际接轨、融合,为资本找到长期、稳定的投资标的。朱云来所说的“长期、稳定的投资标的”,不仅仅是人们手中闲余财富的好去处,更应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汲取资金与发展动力的地方。
另一大关键点,则在于金融业对待新技术的态度。近段时间以来,被推上“风口”的区块链,无疑是金融业关注的焦点。大热之下,我们仍需理性和冷静地看待,既不高估技术的今天,也绝不低估技术的未来。当我们尚无法准确把握新技术的未来走向时,首先要冷静地为新技术找到明确可行、风险可控、有实际价值的落地场景,并做好配套监管,避免新技术“脱实向虚”,沦为炒作的工具,尤其是在金融业应用新技术时更是如此。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系统性研究和审慎监管,确保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落脚于对实体经济的服务。
企业界、监管方对待“区块链+金融业”的态度,是不谋而合的“潜力巨大+审慎监管”。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表示,外汇局正在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在跨境贸易融资、宏观审慎管理中的应用场景,但当我们不太清楚某一种业态会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时,必须注意风险管控。复星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广昌则表示,区块链在安全性、透明性以及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提高效率方面,会给整个金融行业带来巨大的机会,但必须注重风险管控,因为金融科技首先是金融,科技只是技术和手段,脱离了实体经济和实体产业的金融没有生命力。
从业界的发声可以看到,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以及果断而又审慎地运用新技术,应当是金融业下一步改革调整的着力点之一。金融业改革应为企业服务,聆听业界呼声,急业界之所急,满足业界之所需。这样的改革和调整,才能使金融业的每一滴“雨露”都更切实有效地滋养实体经济和企业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