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服务小微企业的“硬功夫”(财经观)

  • 2022-08-19
  • John Dowson

练好服务小微企业的“硬功夫”(财经观)

  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近年来,金融系统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余额53.4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余额20.6万亿元,同比增速22.6%。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一些小微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加强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更显重要。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银保监会召开小微金融工作专题(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坚持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专业体制机制。无论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建立这一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小微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小微金融风控成本高,是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的原因之一。难题怎么化解?一方面要继续完善行业相关管理制度,健全风险分散机制、制定差异化考核标准,增强金融机构开展小微金融业务的意愿;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自身要通过强化科技赋能、加强产品创新等,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功”。

  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离不开科技手段的运用。农户要,卫星查勘当“参谋”;加强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对小微客户精准画像,实现钱从“云端”来、精准助小微……近年来,金融机构加大金融科技创新,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了风险评估效率、降低了业务风险和成本,小微融资覆盖面不断提高。今后,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新风险评估方式、提高审批效率,让金融机构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创新特色化金融产品是重要一招。比如,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开展应收账款、预付款、存货、仓单等权利和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既能精准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也有效地降低了业务风险。金融机构要根据小微企业生命周期、所属行业、交易场景等特征,有针对性地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更好破解传统融资模式不适应小微业务的难题。

  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一些地方的金融机构与当地工信部门等加强合作,通过相关企业清单精准对接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有的金融机构通过与税务部门合作,加强税收信息共享,全面、准确掌握企业真实经营状况。未来,金融机构要深度挖掘自身金融数据和外部信息资源,发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作用,对小微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加快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

  总之,金融机构以强化科技赋能、创新金融产品、加强信息共享等为抓手,练好服务小微企业的“硬功夫”,有利于破解“不敢贷”“不愿贷”的难题,更好助力稳市场主体、增就业创业、促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