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财经大学:德善相传育英才理实交融谱华章

  • 2023-03-08
  • John Dowson

吉林财经大学:德善相传育英才理实交融谱华章

  七十年中,吉林财经大学秉承“明德崇实”的校训精神和“尚学致用、择善鼎新”的大学精神,以开拓创新、百折不挠的执着,以探究源本、崇尚真知的追求,始终坚持“育人为根本、质量为生命、教学为中心、创新为灵魂”的教育观念,始终坚持“学科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砥砺拼搏,探索创新,培育英才,服务社会,努力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财经大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恢复东北的金融秩序,巩固发展东北根据地,东北银行总行于1946年成立了学校的前身——东北银行总行训练班。出于战争时期急需稳定东北金融秩序的现实考虑,训练班在抓好思想工作、培养主义理想信念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加强对学员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其在短期内就能服务于根据地的金融工作。训练班以东北军政大学编写的歌曲《深入学习,联系实际》为校歌即是当时办学思想的体现。短训班先后举办七期,培养了1207名金融干部,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东北根据地金融人才奇缺的问题,为巩固发展东北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从此确立了“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升动手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体系和办学理念。“德善相传,理实交融”的办学特色在这一时期开始初步形成,并在以后的七十年中薪火相传。

  1950年,学校改建为东北银行专门学校,这是新中国第一所金融高等学校。作为共和国培养金融干部的摇篮,学校所培养的500多名金融干部后来大多成为东北乃至全国各级银行的领导骨干。

  1958年9月,东北银行专门学校扩建为吉林省第一所高等财经院校——吉林财贸学院。学校建校初期就提出了“思想过硬、业务过硬、笔头过硬”的“三硬”要求,并以“能写会算”作为各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在注重思想工作和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学校把生产实践列入教学计划,规定生产实践课占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学校的思想教育和实践教育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也得到各系统的认可。1978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委托学校每年为其代培50名学生,一直延续到1984年。

  1983年,学校制定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教学管理文件——《吉林财贸学院教学管理规程》,特别强调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文件提出,要重视和加强讨论课、习题课、专题课、实验课,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实习,文件要求:“生产(工作)实习是学校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应积极建立一批稳定的实习点。”对于毕业论文,文件要求选题要有实践性,可以“接受社会委托”。

  德善相传、思想过硬、理实交融、知能并重,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财经人才的理念也体现在教材建设中,学校多部教材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而被选作全国财经类院校通用教材。如《银行会计学》《货币银行学原理》《金融审计》《对外贸易统计》分别被财政部、人民银行总行、审计署、国家经贸委列为财经院校通用教材。

  1992年5月,学校以其良好的办学声誉被国家税务总局遴选为直属院校,担负起培养国家急需的税务人才的重任。

  这一时期学校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根据行业办学的特点和要求,学校大部分专业人才目标定位对准税务系统的实际业务需要,努力培养“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要求大部分专业学生都必须掌握税收知识、了解税收动态、知晓税收政策,把税收核心课程作为必修课程。

  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加强,建立了模拟报税厅,安装了当时全国高校唯一的“金税工程”“CTAIS管理系统”等涉税软件,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务操作的“零距离”。在全国各级税务部门的支持下,各专业都建立了实习基地,满足了学生见习、实习的需要。行业办学为学校带来了独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了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重视教师教学与实际业务相结合,着力培养熟悉实务的教师队伍。学校多次派相关专业中青年教师到国家税务总局各司轮流进行“访问见习”,了解税收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情况;到税务局基层税务所“顶岗实践”,体验税收征管工作等,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实际业务能力,充分体现了本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

  这一时期学校为税务系统输送了大批公务员,税务专业毕业生有80%左右进入税务系统,其他专业毕业生有50%左右进入税务系统,进入税务系统的毕业生达到3000余人。其中为税务部门培养287人,有力地支援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目前,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同时,学校还以多种形式培训各层次税务干部近万名,前国家税务总局领导把学校誉为“税务系统的黄埔军校”。

  2009年9月,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税务总局签署协议共同建设学校。2010年3月,学校更名为吉林财经大学,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学校根据财经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培养思想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实际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具备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财经人才为目标,全面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育质量,大力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七十年的砥砺前行,学校以“德、实、学、善”为内核,凝练成了“尚学致用、择善鼎新”的大学精神,并以此形成了“善治、善教、善思”的校风、“正己、正学、正人”的教风、“唯真、唯志、唯行”的学风,构建了完整的、具有吉林财经大学特色的大学文化。位于净月大学城的校园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环境优雅,隅山、实山遥遥相望;善水、莲湖楚楚相依;隅山亭、荷月亭交相辉映,点缀出一幅美丽的风情画卷;东银广场、吉财广场、长税广场、德实广场,依次展现出学校厚重的历史脉络;以“德、实、学、善”为核心元素的校园景观路名,充分融入了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善、真、俭、谦”与“忠、孝、诚、勇、和、廉、恭、勤”。在学校中心广场——德实广场,一座高大的雕塑挺拔而立,雕塑上的“明德崇实”校训熠熠生辉。明德作训,崇实为章。七十年中,吉林财经大学走过了一段段光辉灿烂的岁月,培养出一批批大有作为的学子。培桃育李、经世济国,吉林财经大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谱写出一曲华美的乐章。

  学校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建设。学校现有32个本科专业,包括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授权学位52个,是国家工商管理、法律、税务、应用统计、国际商务、会计、金融、公共管理、审计等9个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学校有吉林省高校“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立项建设学科7个,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立项建设一级学科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保障。

  师资队伍是强校之基。伴随着吉林省高教强省战略的实施,吉林财经大学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学校通过国外培训进修项目和国内访问学者项目,逐渐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借助“长白山学者”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平台,引进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建立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爱岗奉献的优秀师资队伍。

  为丰富实践教学体系,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突出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综合运用,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6月完成了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建设。该平台通过以制造业的生产活动为中心,以资金为主线将制造企业、贸易企业和银行、税务、工商、会计师事务所、物流公司等外围机构和企业有机关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创新创业生态链。如今,吉林财经大学创新创业成果丰硕:学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和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中均获一等奖;毕业生刘佳晗获第五届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十大创业先锋殊荣。2015年,在首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10个学生团队分获金银铜奖,学校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015届毕业生、“宅窝窝”项目创始人王佐文自主创业,获得北京天使投资人500万元的资金支持,这在吉林省是首次。学校还被教育部授予“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吉林财经大学在加强教学改革的同时,主动服务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了以经济管理应用为核心、以财税为重点、以经济管理咨询服务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鲜明特色。学校针对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长吉图开发、“三化统筹”等战略性课题,依托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经济研究中心,增设了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长吉图开发研究等研究方向。2014年,学校应用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学科成功遴选为吉林省“重中之重”立项建设学科。2015年,学校成功举行了“长白山学术论坛”。2016年,学校成功举办了“全球商务、营销和旅游国际会议”和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八次研讨会。

  怀着新丝绸之路的梦想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吉林财经大学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己任,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如今,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科研成果蓬勃而出。学校依托省级科研平台,积极服务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先后有21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和吉林省领导的批示并被相关部门采纳。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傲人的成果。近年来,学校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83篇。教师的科研成果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教师撰写的书稿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及规划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学校主办的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会刊《当代经济研究》、学报《税务与经济》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在全国经济学界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行修养,开展了“青马工程”和《资本论》学习辅导,坚定了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吉林财经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大力抓好党建工作,学校先后被评为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大学生思政评估优秀高校、吉林省“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吉林省“五一奖章”……一系列的荣誉和嘉奖,彰显着七十年深耕力行的成长和收获,昭示着更加广阔的未来。

  学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搭建起“思想充实、为人诚实、做事踏实、作风朴实、基础扎实”的德育教育平台,涌现出一批公益典型,比如原贸易系和法学系连续24年照顾孤寡老人的“爱的接力”、办报育人的“妈妈老师”吕金华、全国“十佳孝贤”之首张尚昀、“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张爽……他们将善举与伟大的“中国梦”相结合,以仁心暖人心,为吉林财经大学书写了一段段感人佳话。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七十年间,已有近10万名毕业生秉持“明德崇实”的校训精神,从这所校园走出,他们中有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著名大学和科研单位的学界精英;有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等担任领导的高级管理人才;有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海尔集团、东北证券、长江证券等担任高管的创业先锋;有在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担任领导职务的政府官员;有在商海遨游、自主创业的企业家和创业明星;同时还有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在祖国各条战线上勤奋工作、努力奉献的优秀基层工作者。

  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新的希望。吉林财经大学秉承校训“明德崇实”的精神和内涵,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指引,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修业传道,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