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高水平大学。学校现有学生2万余人,专任教师1300余人,设有教学机构23个,拥有仙林、福建路和桥头3个校区,主校区坐落在21世纪江苏省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重点地区--南京仙林大学城。学校深入实施“财经底色”“粮食特色”“工科亮色”“文体增色”四大工程,扎实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学校现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本科专业49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4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农业科学”“工程科学”和“一般社会科学”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
学校现有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室、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教育机构、建设基地等10个,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实验室、研究中心、智库等24个,江苏省厅局共建科研机构8个。
学校现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团队8个,江苏省高校科技优秀创新团队7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含培育点)4个。拥有国家级人才称号者30余人次,入选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双创计划”等省级人才工程321人次,获江苏省特聘教授、教学名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者40余人次。
有良好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和较强团结协作精神;身心健康。
学术造诣深厚,取得学术界公认的杰出成就,具有学科梯队建设能力和团队引领能力,能够凝聚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教学科研团队的著名学者,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学术造诣较深,取得学术界公认的代表性成果,或在所从事的学科、专业领域内崭露头角,创新发展潜力大,具有协助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先进水平的中青年学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
科研基础扎实,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或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具备较强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胜任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和本专业核心课程讲授任务的优秀青年博士,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已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或具有较强的科研潜力,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在国内外高校或研究机构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已取得博士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
上述人才均纳入事业编制管理。符合条件者可同时申报国家海外优青、江苏特聘教授、江苏“双创计划”、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创新项目择优资助计划等人才计划。
师资博士后在站期间,享受和在职在岗讲师同等薪资待遇,年薪约20万元/年(含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科研启动费5万元/年;租房补贴或生活补贴5万元/年。上述待遇正常享受时间为两年。
高水平以上人才,学校可积极协助解决配偶工作。具体根据配偶的年龄、学历、职称、原来从事的职业和业务水平等实际情况,通过协助联系其他单位、学校货币化安置、人事代理安置等多种途径安排。
副教授职称及以下人才,科研成果若符合我校校内教授、副教授聘任管理基本条件的,经研究同意,入职即可聘任为校内教授或副教授,享受相应的奖励性绩效工资。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学校可提供过渡性宿舍、帮助子女联系入学、教职工健康体检、校园健身房、体育馆、田径场、校园班车、房补餐补等各项福利。
师资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按有关规定办理落户手续;可以凭省人社厅出具的介绍信为其未成年子女办理入学手续;可以根据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相关规定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学校根据学科特点和人才发展规律,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发展需要,面向校内外设置高端人才岗位:杰出人才岗位、首席教授岗位、学科领军人才岗位、青年拔尖人才岗位。
符合“高端人才支持计划”各层次遴选条件的入选者,可享受40-120万元的年薪待遇,首轮支持期为三年。
学校为加强青年教学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学科梯队建设,激励青年学者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培养造就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对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给予资助。
学校为提高教师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教师国际化层次和水平,积极鼓励教师前往国(境)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进修学习或开展合作研究。
符合“海外学者支持计划”的人才,可以申请出国从事访学或博士后研究或其他学术交流活动,学校按相关规定资助学费或生活费。
每个学院不超过2人,博士点学科所涉学院不超过3人。不设专业限制,拟开展的研究工作与博士后流动站有良好交叉并具有创新性。
教学科研岗人才和师资博士后应聘均采取网络报名方式。应聘者通过“南京财经大学人才招聘平台”报名,报名网址:。
Food Science of Animal Products(ISSN: 2958-4124, e-ISSN : 2958-3780)是一本国际同行评议、开放获取的期刊,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办,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编辑团队运营,属于食品科学与技术学科,旨在报道动物源食品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涉及肉、水产、乳、蛋、动物内脏、食用昆虫等原料,研究内容包括食物原料品质、加工特性,营养成分、活性物质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产品风味及感官特性,加工或烹饪中有害物质的控制,产品保鲜、贮藏与包装,微生物及发酵,非法药物残留及食品安全检测,真实性鉴别,细胞培育肉,法规标准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