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记者潘亦纯)11月9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22)》。
蓝皮书指出,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财税政策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我国绿色转型仍然面临巨大压力,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依然漫长且艰巨。未来应进一步发挥财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作用,采用风险思维,识别成本约束带来的各种风险,通过财税政策分担绿色低碳转型成本,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妥善应对绿色低碳转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
蓝皮书指出,在政策思路上,应从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制定财税政策。其一,鼓励清洁能源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清洁低碳化进程不断加快,水电、风电、光伏、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等多项指标保持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清洁发电体系,成为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仍需加大对低碳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优化相关产业的税收政策,激励企业在低碳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其二,约束传统能源的生产消费。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仍然较高,对于“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要重点监控,从政策上提高相关企业的排放成本,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蓝皮书称,具体而言,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相关工作。首先,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合力;其次,投资与融资政策联动,优化绿色金融投融资体系,当前,我国绿色低碳产业投融资缺口仍然较大,因此,需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绿色投资的引导作用,构建与绿色低碳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比如合力发挥财政预算资金和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优化传统的财政补助、奖励等转移性投入方式,借助基金、开发性低息、融资担保等金融工具,以股权、永续债等投入方式,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高碳产业转型等。
第三,绿色低碳发展可能产生一系列风险与挑战,财税政策应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可能伴随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应正确认识和把握碳减排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避免运动式“减碳”。积极防控重点领域风险,尽快制订地区和行业低碳发展行动计划及路线图,形成负面清单,完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加强金融行业绿色投资能力,展开适度超前投资,加大新能源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此基础上,还应制定差异化的财税政策。
第四,财税政策应统筹考虑减污与降碳,加强财税政策协同效应。“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时期。为更好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减污与降碳财税政策协同,充分发挥税收、政府采购、绿色债券等机制的作用,尽量以低成本、低风险方式实现减排目标。如在新能源发展方面,通过中央财政资金对光伏、风电发电量予以补贴,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通过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充电桩基础设施奖励、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贴等手段,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