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理财概念的深入人心,许多高收入者不想只靠薪水来积累财富,而是更想做一名投资者,把现有财富不断“增厚”。因此,他们急需一种专业的中文财经资讯平台,它就像彭博社(Bloomberg)那样,既给用户提供大量即时的财经新闻,还能提供深入的分析报告和数据库。在香港上市的财华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华社)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余刚在接受《财富》(中文版)编辑李全伟采访时指出,财华社正是这么一家提供中文资讯的金融服务供应商,目标是成为中文在线财经媒体的领头羊。
余刚: 财华社主要是做财经资讯和媒体发布网络。这两方面的业务是互补的,一方面是财经数据行情分析,提供的是财华资讯技术解决方案、财华终端和财华网上资讯产品;另一方面是传播渠道,帮助企业发布信息。
答: 财华终端是特地为全球华人投资者研发的,提供的是集跨区财经新闻及数据分析工具于一身的集成服务解决方案,可以让使用者获取深度市场数据库、综合新闻、图表功能和上市公司的基本数据。用户下载终端后既可以在手机上使用,也可以在家里使用,是一个可以移动的终端。
目前,中国许多机构、专业投资者和企业高管都使用财华终端,这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中国的机构数量增加很快,比如以前只有二三十家基金,现在已有 100 多家,这些机构对提供高端数据库的财经终端需求比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全球经济是关联的,海外情况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中国。因此,中国投资机构都有很关注海外市场情况。他们习惯通过数据库的方式接受资讯服务,而海外很少直接提供这种服务。财华社根据中国用户的需求,设计了财华金融数据库,目前涵盖港股数据,今后还会延展到美国、新加坡、日本、伦敦等海外市场数据。
答: 是有这种情况,但只是针对一些同质化的内容。现在市场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随著的火暴,投资者对于有深度的资讯、能提高分析效率的工具的需求更大,也认同这些资讯是有价的,慢慢开始接受付费的形式。尤其是一些证券商、银行、基金经理及专业投资者觉得,花少许的钱购买一个资讯终端非常划算,对他们及时掌握信息、洞察市场很有帮助,可以说是花小钱办大事。
答: 财华终端是固定收费,每个终端每月收费 4,000 元,主要针对高端用户。虽然财华社的终端销售才刚起步,但这种业务模式“钱景”很大。像彭博社在全球有三四十万个终端,每个终端每月收费 1,750 美元以上,按 40 万台计算,每个月的销售收入很有可能就有 7 亿美元。
答: 它们的资讯量会更大一些,因为它们针对全球财经市场的资讯,但是缺少对华人市场的针对性,而财华社主要聚焦于华人投资者关心的市场。财华社跟路透社、彭博社是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因为每家公司不可能把世界上任何事情做完。财华社以中文形式集中了众多通讯社的资讯。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跟彭博社和路透社是相同的。我们既是一个生产者,也是一个整合者,包容性很强。
答: 那些更多的是针对大众投资者的财经网站,没有太多的数据挖掘和深度分析,实际上是一种行情和股评平台。而我们比较专业,是能够进行深度分析的资讯平台。还有一点不同是,财华社还是一家媒体发布平台。
答: 2006 年,我们收购了中国第一大在线媒体发布网络──中国商业电讯 50% 的股权,就是看好媒体发布这一新形式。中国有上百万家公司,它们需要接触市场、树立品牌、寻找风险投资,迫切需要一个跟外界沟通的平台来发布自己的信息。而中国商业电讯跟中国所有主流网络媒体都有联系,有 3,000 多位商业财经记者的数据库。通过这种方式发布信息,对用户而言,既省钱又省力,效果还不错,因此我们看好这一业务,会在中国强力推广。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