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记:成都向东,重庆向西

  • 2020-09-11
  • John Dowson

以前上学的时候,我因为学习成绩好,和一帮学习差劲的总是玩不到一块去,而且其中有一个学习成绩特别差的总是爱欺负我,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就对他说:你小子给我等着,总有一天我会找你算账的男朋友那个在我那放了一晚上

成渝双城记:成都向东,重庆向西男朋友那个在我那放了一晚上

观势

王彩娜

按下“加速键”,高潮迭起的“双城记”戏码正在成渝地区持续上演。

聚焦制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建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成渝近日联合印发实施《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若干重大改革举措》,开创了全国省级层面跨区域全面深化改革合作的先河。

9月8日,2020成渝双城消费节热闹开启,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IP。同时,宣布成立成渝双城消费服务联盟,致力于推动两地“商旅文”联动,促进成渝城市群消费升级。

在即将启幕的2020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期间,将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国际门户枢纽研讨会。届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将进行现场和线上联合签约,共同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相向而行的愿景渐成风生水起的现实,一幅战略同频、产业同链、生活同城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图景在成渝地区徐徐展开。

战略同频:携手打开城市的边界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对成渝而言并非易事,亟须携手打开城市的边界,稳抓各自都市圈建设,补足成渝“中部塌陷”短板,加快形成双核驱动、全域共兴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为打破三千年城市格局,成都开始加速东进跨越龙泉山,逐步由“两山夹一城”的逼仄转变为“一山连两翼”的开阔。比如,今年5月,成都东部新区正式挂牌,此举将简阳纳入了成都版图,希望破除“点状扩散、圈层发展”的“摊大饼”模式,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空间格局。

几乎同时,重庆也颇具默契地开始向西推进,明确“主城都市区21个区”。从9到21,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都市区勾勒而出,尤其是渝西12区被纳入“主城都市区”,更有利于充分发挥“主城区承接传递中心城区功能的作用和引领效应”,带动重庆向西发展,与成都相向而行。

打开城市边界的步子并未就此停歇。仅隔一个多月后,通过新津撤县设区,成都再次实现扩容,在主城能量场不断做大的同时,探索推动经济关联度高、地域相连的区(市)县共同构建区域城市,提升各区域城市协同水平和能级层次。

至此,困扰成渝多年的“中部塌陷”问题也有了新的解题思路。

数据显示,2019年,重庆和成都的GDP已分别达到了2.36万亿元和1.7万亿元,而处于成渝中部地带的遂宁、资阳、内江、大足、永川、璧山、铜梁、荣昌、潼南9个区市的GDP合计仅为6940亿元。由此来看,成渝“东西对进”的意义不仅在于城市外延的扩张和强化中心城市,还在于推进成渝两个城市和川渝之间相向发展,破解“中部塌陷”。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成渝开始释放更为强烈的合作信号。此前召开的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与重庆共同打造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的重点方向,包括共建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在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论坛上表示,从今年来看,川渝两地经济增势比较强劲,相对地位有所提高,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达成了深度共识,值得赞许。

王一鸣建议,下一步,应努力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为“双循环”的核心枢纽区域。川渝两地应携手同行,深化分工合作,共建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平台,如西部金融中心、高水平汽车研发生产中心、中国西部科学城等,还可共同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通过共建推动生产要素深度融合,产业链深度匹配,增强全国竞争力。

相向而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带来无限机遇与可能。

产业同链:进击世界级产业集群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下,全球产业链加快重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产业链的站位决定了城市未来的发展高度。而成渝地区处于内陆,经济承载能力强,正是下一步我国产业链布局的重点区域。

数据显示,成都、重庆两地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达0.96,产业同质构成了成渝对外竞争的规模优势,使之具备了参与全球竞争、带动区域发展的实力。

比如,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规模呈持续增长趋势。2019年,成都市电子信息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00亿元,同比增长14.07%,有望在2020年底前后突破万亿元。再观重庆,2019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16.6%,增长贡献率达33.9%,是全市工业增长的第一动力。

计算机产品产量已占全球1/3、汽车整车产量已占全国18%……立足规模优势,成渝地区正全力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放眼未来,成渝如何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成都市发改委主任杨羽认为,一是要改变区域市场定位,放眼亚欧大市场,加强产业圈协作和产业链合作,以产能规模、庞大市场和创新能力为支撑形成比较竞争优势,全面增强重要经济中心核心功能支撑。二是要立足规模优势,以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和汽车制造、航空装备、能源装备、轨道交通为重点,深入推进两地产业链协同开放,以头部企业为引领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和产业集群发展,全力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三是要以后发赶超的勇气,坚定从产业前端创新破局,共同推动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高成长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看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应加快做大做强制造业,从降成本、推进转型升级、承接制造业转移、加强协同发展等方面发力。同时,要繁荣发展服务业,努力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提升商务物流水平,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此外,还应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化科技支撑,拓展农产品市场。

生活同城:无界生活成为新常态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程中,交通先行且步伐矫健,成渝同城化生活随之而来。

作为成渝间第四条直达高速大动脉,成资渝高速今年底将通车,眼下正是攻坚时期,现场一片火热建设之景。成渝间距离最短的高速铁路——成渝中线高铁,有望在今年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把成都至重庆的通勤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

利好消息仍在不断传来。交通运输部近日下发《关于重庆市开展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同意重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等5个方面先行先试。计划通过3—5年时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本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成渝两地主城都市区、成渝地区相邻城市基本实现1小时可达。

随着两地交通发展大提速,成渝两地的生产和生活要素将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共通融合。

更为欣喜的是,四川省政府办公厅与重庆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共同签署了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在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加强数据共享利用、推行线下异地办理、推进线上“一网通办”、加强跨区域协同监管等6个方面加强合作。

不止于此,川渝两地人社部门近日还签署了《加强川渝人社公共服务建设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于大数据,实现养老保险待遇、社保、人才信息等86项人社公共服务的两地互认。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自古以来,成渝地区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地理同域,巴与蜀的特色整合,也正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合作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定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预计到2035年,川渝两地文化旅游综合性总收入将突破5万亿元,文化旅游消费总人次突破15亿人次。

正如联合国全球城市竞争力项目主席、美国巴克内尔大学经济系教授彼得·卡尔·克罗索所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望成为与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相媲美的城市群,成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标志。

交相辉映的双子星,值得期待。

男朋友那个在我那放了一晚上 10月8日,中国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这是中国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履行自身承诺推动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一项重要举措,将为全球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