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中国就有一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相信不用多说,此话指的就是了解对手,就能轻松取胜!不过空说还是很难理解,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故事,也正应证了“知己知本站
十问十答丨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对话之二:投资意愿不高 稳增长空间在哪儿本站
投资对经济发展起着“压舱石”作用。前5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浙江投资形势整体不错,固定投资增长比全国高近5个百分点,领先东部。
不过,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浙江投资增速趋稳,主体投资意愿不高,如何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空间在哪儿?本端记者就此专访了省政府咨询委员会首席专家、学术委副主任刘亭。
刘亭:提振投资主体信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的认识不动摇。民营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细胞,事关经济全局,如果他们的信心不足、预期弱化,甚至等待观望、消极退守,经济的活力就会受到影响。尤其是浙江。浙江经济的基本盘在民营经济,稳民营经济就是稳浙江经济大盘。
当前,从国家到浙江都相继出台了一揽子稳经济政策,这些都极具针对性。不过,要想给投资主体以信心,还要做出更切实际的努力。
首先,要切实扭转把疫情防控和稳经济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不正常做法,各级政府不能再做“层层加码、处处设卡,人人甩锅、个个自保”的“过头事”。其次,要充分信任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再者,要切实扭转一些不良工作作风,不能脱离实际简单化机械执行上级指令。唯有如此,方能止跌回升,并力争完成全年预期增长的奋斗目标。
刘亭: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拉动启动快、见效大,政府也便于操作。尽管自上世纪末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投资的实际效用在不断递减,但这一招当下还要用,力度还不能小。当然,也不能为了投资而投资,仓促上马、高估冒算、粗放建设,造成一大批“晒太阳”或“豆腐渣”工程。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其实是损失浪费、得不偿失。
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浙江每年都会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以高质量的投资项目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抓重大项目建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已经明确开工的项目,要在合理工期范围内,把防疫与正常施工统筹起来。建设跟生产是一样的,需要多方面、多环节的协同配合。工地上所需要的钢筋、水泥少了一样,就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第二,前期工作已经做到位的项目,要尽早创造条件开工建设。对于好的投资项目,相关部门要提高效率,简化审批程序,早日推动项目转化为拉动经济的实物工作量。
第三,谋划中的项目,要切实加大前期工作的力度,乘势而上一批新的项目。要抓紧做好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比如勘测设计、编制项目文件、组织报审等,切实发挥投资对拉动经济的关键作用。
刘亭:抓投资就是抓后劲,就是抓未来的经济增长。扩大有效投资,要风物长宜放眼量,既要看必需的基础设施是不是上去了,又要看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项目是不是上去了;既要看处于“短板”状态的社会事业项目有没有上去,又要看满足大众住房要求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是不是上去了等。
当下,浙江正在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扩大有效投资,要找准共同富裕与拉动经济增长之间的结合点。
比如,乡村的土地资源十分丰富,有大量的建设用地,但是利用率并不高,那么就可以发挥投资的作用,引入一些适宜产业,譬如休闲、度假和康养设施,并配备、完善相应的服务业态等,把乡村资源盘活。同时,产业的引入也能使传统的农民逐渐转业成为生态加工业、生态旅居业等二、三产业的就业者。
扩大有效投资,不仅要抓重大项目,也要着眼民生项目。在涉及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等基本民生问题上,要在确保和增加普惠优质的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如旧城改造和社区更新,这些技术改造型的投资项目一头拉动经济,一头改善民生,都是切实可行的投资,也是未来扩大有效投资的巨大空间。
本站 北京7月11日讯 据北京市卫健委网站消息,7月10日0时至24时,无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治愈出院病例12例;无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