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喜欢讨论房价但宏观房价对微观购房没什么价值

  • 2022-09-17
  • John Dowson

大家喜欢讨论房价但宏观房价对微观购房没什么价值

  6月29日,人民银行发布了针对城镇储户、企业家、银行家等三份2022年二季度问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对下季度,物价预期指数为60.4%,比上季上升1.7个百分点;过半居民预期下季房价“基本不变”、居民倾向储蓄意愿上升。企业家和银行家则对宏观经济热度的判断都较一季度出现了下降。

  调查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8%,比上季增加0.1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比上季增加3.6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7.9%,比上季减少3.7个百分点。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基金信托产品”和“股票”,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45.1%、22.4%和15.5%。

  虽然说预期代表了各种人群、各种立场、各种思考的综合情绪,但预期(统计)不对最终结果负责,或者说——猜错了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特别是调查和统计范围过于宽泛的数据,其参考价值就要进一步被“仅供参考”了,因为涉及到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类型、不同供应周期,何况微观的消费者接受信息或多或少的刚性片面,所以站在购房者立场,站在“诚心诚意想购房”的立场,还是一对一研究某地某板块某个楼盘中的某个户型,是不是值得买。

  所以如果统计口径不能以“是否已买房”为调查人员界定标准,那么这个采样客群的兼容性里导致偏差导致“真心话和敷衍话”兼容也就不可避免。

  但是面对房价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价,大多数人受到压力也是事实,所以“不希望房价过高”甚至具备一定的普世属性,除了那些拿出场费的砖家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发言着则另当别论。

  相对已经分化的中国各城市楼市,目前的格局是二八属性,即20%的城市在上涨在热销(比如一线%的城市,房价涨不上去甚至在下跌,而销量也没有有效激发广大购房者的消费热忱。

  上述数据中:最有价值的数据其实不是房价预期的理想主义,而是“倾向于储蓄的居民占58.3%,比上季增加3.6个百分点”,毕竟这和中国老百姓的财务保守性格有关。

  当市场进入不确定性通道,“把钱拿在手里”的保守主义占据上风其实很容易理解,相对前几年某些专家“砸锅卖铁也要买房”的激进观点,想必大多数人在实际行动中还是有所保留有所降维有所清醒的。

  说到底,一线城市的房产特别是“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产”的确保值增值,但也不是绝对不可能动摇的真理,相对避险相对保值的最后一处相对安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