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家越来越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但是在提振消费需求的方面,更多的是采取减税减费或补贴等财政政策,缺乏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因为国内新冠疫情的多点爆发,以及国际经济通胀压力上升,今年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国家对提振消费需求更加重视。今年以来,扩大需求提振消费的政策持续加码。
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了5方面20项重点举措,其中大多是通过减税或补贴的财政政策工具来实施,只是提到了推动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要求,并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5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中,货币金融政策也是大多针对稳投资需求的加大小微企业、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只有要求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个人消费给予延期还本付息的纾困政策,至于如何落实并没有提出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
7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提出推动有效投资和增加消费的要求;8月18日的国务院会议,进一步提出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的要求,童颜也没有具体落实的货币政策工具。
之所以前面提出的各项提振消费需求的要求,无法提供具体落实的政策工具,是因为央行并没有调控消费信贷的货币政策工具。
第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并没有针对消费信贷支持工具。不论是长期性的支农、支小的再和再贴现,还是阶段性的普惠小微支持工具、抵押补充、碳减排、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等支持工具,既没有直接针对消费信贷的再支持,也没有直接针对专门的消费金融机构的政策工具。
第二,数量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也没有针对消费信贷的政策工具。不论是短期借贷便利(1-3个月的SLF,俗称酸辣粉),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3个月的MLF,俗称麻辣粉),还是长期性的抵押补充(3-5年的PSL),都是借助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等进行操作的。
第三,价格性的货币政策工具LPR,也只是针对企业(批量转换范围内的个人住房贷也按照LPR报价),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消费信贷利率,需要通过商业银行的同业利率,间接影响专业消费金融机构的消费信贷利率。
为了加强央行直接调控消费信贷的数量和利率,考虑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中增加针对消费信贷的专门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消费信贷支持消费需求的作用。
第一,增加针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现有商业银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增加阶段性的或者长期性的消费信贷再的支持工具,有利于直接调控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个人消费信贷的数量。
第二,将专门消费金融机构纳入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范围。比如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中专门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的机构,纳入到央行的再贴现以及短期和中长期借贷便利的支持范围,有利于直接调控专业消费金融机构的个人消费信贷数量。
第三,将个人消费信贷也参照个人住房,列入LPR利率报价,直接调节个人消费信贷利率,形成个人消费信贷利率的充分竞争机制,非常有利于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真正支持居民的消费需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