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保持宏观政策稳健有效

  • 2022-11-03
  • John Dowson

报道|保持宏观政策稳健有效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两个数字引人关注。一个数字是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26.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万亿元以上,同比增长8.4%,比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速高2.9个百分点;另一个是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不断增强。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明确,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提出,要畅通财政政策直达机制,实施减费降税,降低企业负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2022年政策在一些具体领域加大了支持力度,如“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这些措施将能帮助市场主体顶住压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提出,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就要有效引导预期,从这个角度看,一揽子的财政政策方案将减税降费作为制度性安排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货币政策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跨周期设计,注重从供给侧发力提升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总量适度,促进结构优化,引导利率下行,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在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扩大新增规模,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在如何继续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方面,全国代表周振海建议,完善货币供应调节机制,根据形势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灵活调节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投放流动性;更加主动有为,加强窗口指导,持续缓解银行信贷供给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三大约束,培育和激发金融机构扩大对实体经济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全国代表、四川省政府参事、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原行长周晓强建议,加强前瞻性研判,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挖掘稳定信贷增长的着力点,政策要充分体现对金融机构的激励引导。全国代表、中原银行董事长徐诺金建议,信贷投放应该成为2022年总量工具的重要着力点,从信贷供给角度看,应该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加大对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的支持力度,以此来引导金融机构有效扩大信贷投放。在优化结构性工具引导作用方面,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建议,货币政策在前期降准、引导降息的基础上,结构性导向要为房地产软着陆和中长期平稳发展提供必要的流动性,同时重点支持城市化和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住房建设资金需求,如支持城市农民工安居工程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建议,构建对小微融资担保的奖补机制,增加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保费奖补,放宽可享受的奖补范围,在保费奖补基础上再给予增量奖励,从而进一步降低担保费率。

  2021年,人民银行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总额超过1万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这充分体现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联动。刘尚希委员认为,宏观政策协同发力,能产生“1+12”的效果。对于宏观政策之间的协调联动,委员建议,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要加强与产业、环保等政策间统筹协调,做好政策出台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充分考虑政策衔接和叠加效应,让政策实施效果更加精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