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的全国在万众瞩目之下终于顺利召开,之前广为人们关注的诸多重要目标和重大政策已出炉。
政府工作报告中蕴含着丰富的政策信息,传递了诸多政策看点,这些都有助于我们观察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走向,理解宏观经济政策脉络。
考虑到今年的特殊性,既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更是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大考之年,今年最具悬念的一点无疑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何确定。
不同于以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特别提出“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同时,对就业目标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
这样重大的变化和调整,意味着今年乃至未来都将进一步淡化GDP增速目标,而更关注就业及其他民生指标,这既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又不至于不切实际,也预示着在百年一遇的疫情灾难面前,我们重新画出起跑线,重新锚定新形势下的新目标,接受和容忍较低的经济增速,把注意力和资源配置更集中于就业民生和脱贫攻坚,这是非常符合实际又切实可行的,也能得到全体民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之前中央局会议提出的“六稳”加“六保”的新政策框架,再次强调,“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将工作重心放在落实‘六保’任务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凸显了宏观调控的底线思维和更加重视风险管理的新思路,可见在疫情冲击和外部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形势之严峻,已经要到了我们可以容忍的底线。“六稳”偏经济发展,稳的是目标,“六保”偏社会稳定,保的是底线,共同构成了当前的基本政策框架。
“六保”的核心是“保就业”,也是唯一联系“六保”和“六稳”的交汇点。只有实现就业稳定,才有可能实现其他目标。因而就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工作的核心要素和重中之重,既是考量,也是经济目标,更是民生依托。
整体来看,政府工作报告立足于中国国情,珍惜正常的财政货币政策空间,保持战略定力,在为未来留有充分空间和余地的基础上,也推出了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大礼包”,以实现“留得青山,赢得未来”这样暖人心、鼓士气、提信心的目标。
这主要体现在:“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性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货币政策基本延续了之前的提法和要求,如“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推动利率持续下行”,显然,未来大规模货币刺激政策将会非常谨慎。“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
就三大政策而言,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灾后经济重启,预计都将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刺激和扩张的重点料将坚持民生导向、就业优先。
在扩大内需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也有诸多亮点:在消费方面,强调“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这抓住了问题的根本。
在投资方面,大幅增加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强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体现了以新经济推动经济复苏、以新基建助力产业升级的新思路。
此外,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被突出地强调,预计未来几年的投资力度都会加大,可以看作是棚改之后投资方面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在城镇化方面,要求“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这将是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扩大国内需求、实现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在房地产方面,强调“房住不炒”定位的同时,也再次要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意味深远,表明在下一步的经济复苏当中,房地产投资的重要作用只会迟到,不会缺席,未来还是需要通过稳定房地产市场、避免房价大起大落,通过稳房价来稳信心、稳消费。
在区域发展战略方面,首次完整提出六大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特别是黄河流域和成渝地区是最新的热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未来我国在区域发展和投资方面的重点,值得高度关注。
在生态环保方面,强调要“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领域中的风险挑战,最终将会向经济乃至社会领域传递和渗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健康,是从源头预防各类传染病疫情暴发与传播的根本之道。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构建人类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