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该会议基本延续了2022年12月局会议上提出的政策基调。
在宏观政策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受访经济界专家表示,2022年稳经济力度明显加大,各项政策纷纷出台,我国宏观政策呈现出力度大、支持面广、手段丰富等特点。预计2023年宏观政策将更加注重发挥好现有政策的效用,不断增强货币、财政、产业、科技、社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助力经济回升到潜在增长水平。
与2021年相比,在业界看来,2022年宏观政策稳经济力度明显加大,包括财政政策减税降费、扩大专项债结转额度、货币政策降息降准、推出直达工具、央行上缴利润、政策性金融工具大幅扩容等。
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日前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降准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手段,在支持实体经济、维持金融市场稳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2022年货币政策总体保持积极基调。首先,在价格方面,1月和8月两次降息,累计调降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20bp,引导1年期、5年期以上LPR(市场报价利率)报价分别下行15bp、35bp。前三季度,金融机构一般加权平均利率累计下行54bp,高于2020年年内48bp的最大降幅。
其次,在总量方面,2022年4月、11月两次降准,累计全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50bp。此外,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1.13万亿元,形成相应规模的基础货币投放。
最后,在结构性工具方面,一是再。央行新增2000亿元科技创新、400亿元普惠养老、1000亿元交通物流、2000亿元设备更新改造再,增加煤炭高效利用再额度1000亿元;二是普惠小微。完成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转换,并加大对银行投放普惠小微的资金支持力度(从1%增至2%);三是房地产领域。2022年5月中旬调降首套房利率下限,9月末对部分压力较大的城市阶段性放开首套房利率下限,同时下调公积金利率。
在财政政策方面,叶银丹对记者表示,总体坚持了“合理适度、不透支未来”的总基调,“财政前置” 和“准财政工具的大力使用”是主要特点。为刺激经济,还通过专项债额度增加、政策性银行发债等方式代替发行国债,这些反映了“不明显增加政府杠杆率”“政策可持续性”的政策取向。
温彬还指出,2022年,财政政策维持积极基调,进一步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一方面,聚焦中小微企业纾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税费支持力度,规模近4万亿元。另一方面,加快发行和使用专项债,并合理扩大其使用范围,同时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从而更好发挥对投资的拉动作用,有力托底经济。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表示,“2022年以来,我国经济内部有三重压力,外部受疫情冲击、美联储紧缩等影响,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但也要看到压力之下我国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财政政策工具箱打开,专项债、税收政策等多举措助力稳增长;与此同时,货币政策释放合理的流动性,充分发挥总量调节和结果调节的双重优势,我国2022年GDP增速仍可维持在3%以上。”
中国银行研究院近日发布研报也称,2022年,面对乌克兰局势、疫情多发散发等因素影响,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加大稳经济政策力度,经济增长触底回升,全年呈现“V”型走势。并预计2022年四季度增长3.8%左右,全年增长3.2%左右。
展望2023年宏观政策,叶银丹对记者表示,“首先,从宏观政策力度上来看,由于2022年宏观政策稳增长力度空前,预计2023年增量政策相对有限;其次,从政策空间上来看,2023年也比较难再出现2022这样空前的增量政策规模;最后,从政策实施节奏上来看,2023年宏观政策可能呈现前强后弱走势。2023年上半年为全力支持经济复苏,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将相对较大,下半年随着经济恢复,政策支持力度将进行相应调整,为未来处理各类挑战保留政策空间。”
具体到货币政策方面,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温彬认为,“精准”主要体现在“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对应的是结构性工具以及PSL(抵押补充)等。而“有力”则意味着央行将通过适时适度降准降息等方式,“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并适度提升杠杆率。2023年美联储将加息见顶,中美无风险利差将会收窄,同时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大,物价总体温和,货币政策宽松的掣肘将大为减弱。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还预计,央行不会降低政策利率,但得益于央行进一步降准、再等流动性支持,以及银行进一步下调存款利率,LPR有可能小幅下调5~10个基点。这应有助于推动2023年信贷稳健增长9.8%,略低于2022年的10%。
在财政政策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叶银丹认为,2023年财政政策仍将是政策发力重点。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优化组合各项工具值得期待。
在叶银丹看来,一是从赤字率来看,“加力提效”这一表述与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一致,2018年会议后次年财政赤字率上调了0.2个百分点。2023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需要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推动经济恢复增长,预计赤字率可能会提高至3%甚至以上。二是从专项债来看,2016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杠杆率持续上升。2023年从财政发力需要角度来看,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规模可能仍然较大,但专项债进一步扩大的空间有所不足,大幅增长的可能性较小。三是从其他财政或“准财政”工具来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有望继续加大力度,同时,按照会议指示精神,2023年可能会通过加大贴息支持来放大规模,从而撬动社会投资。
“从扩张方式来看,新一轮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使用仍将继续,财政直接支持消费的结构性工具也有望创设;从扩张节奏来看,财政支出继续前置的可能性较大;从扩张力度来看,预计2023 年财政预算赤字率会再度提高至 3%~3.2%左右,专项债规模可能会扩大至 3.8万亿~4万亿元,较2022 年提高 1500亿~3500 亿元,重新发行特别国债亦是可能选项。”王军认为。
展望2023年,温彬还预计,通过进一步减税降费、在预算安排上增强力度、改善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持续恢复和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同时,优化政策实施机制,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
在温彬看来,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适度上调赤字率,预计赤字率目标将比2022年预算调高0.2个百分点,为3.0%左右;二是加强支出力度;三是专项债规模适度调升,预计专项债发行规模约3.8万亿元,发行进度会继续前置;四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预计2023年将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3万亿元。
在王军看来, 2022 年底以来的以防疫和房地产为代表的若干重大政策调整和变化,为 2023年的复苏带来了更多的希望。预计财政、金融、产业等多个维度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提升经济需求,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供需两端的改善值得期待,市场主体的信心将渐次恢复,经济增长将实现一定程度的均值回归,逐步向潜在经济增速的合理区间靠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