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经济发展基本面良好态势 充足的宏观政策工具有哪些

  • 2023-01-15
  • John Dowson

确保经济发展基本面良好态势 充足的宏观政策工具有哪些

  近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重庆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时表示,我们有充满活力的微观基础、充足的宏观政策工具,能够确保经济发展基本面的良好态势。

  其实,今年6月在日本福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也曾表示,中国宏观政策空间充足,政策工具箱丰富,有能力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宏观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7月30日召开的中央局会议明确,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营商环境中心主任刘哲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充足的宏观政策工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从调节的空间上,在常规的宏观政策调节工具方面还有进一步调节的空间,比如降准、降息、减税等。第二层,从工具数量上,除了常规的总量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调节外,还有更多的、可操作的其他政策调节工具和改革措施。

  除此之外,作为转型中的国家,我国还有独特的政策或者说是制度工具,即不断加快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步伐,努力改善民营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和消费条件,主动加快金融开放的一系列措施,加快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落地实施,自贸区扩围等。

  在财政政策方面,宏观政策工具主要是减收和增支两个方面。与减收有关的主要是减税降费;与增支有关的包括加快财政支出节奏、加大一般专项债规模等。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财政政策方面,今年2万亿元的减税降费力度超出市场预期,财政支出节奏也明显快于往年,基建投资对冲经济下行的扩张力度较强,地方政府拟发行的一般专项债新增规模明显超过去年,同时发行也在加快。

  对于减税降费,中央的决心坚定不移。过去两个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在重要场合予以重申。在6月底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他强调不管财政多困难,一定要保证减税降费落到位;7月26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确定了三大治理违规涉企收费的措施,防止出现冲抵效应。

  减税降费带来财政收入增速的减缓,这使得优化财政支出更为重要。8月23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向十三届全国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带头压减一般性支出,除刚性和重点项目外,其他项目支出平均压减幅度达到10%,“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把钱花在刀刃上”。

  虽然政府在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但与民生相关的支出仍力度不减。目前政府将把这笔省下来的资金,优先用于落实“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支出、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等重点事项。

  地方债的发行也比往年加快。截至8月22日,今年以来,全国发行地方债达37128.16亿元。根据财政部安排,全年新增地方债发行应在9月底前完成。目前,北京、广东、安徽等多个地区全年新增地方债额度已使用完毕。

  宏观政策工具在货币政策方面,表现为以扩张的信贷和社会融资为代表的宽信用政策,包括降准、定向降准、MLF(中期借贷便利)、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LPR(基础利率)机制的改革等。

  当前在货币政策方面,金融条件和融资环境改善明显,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较快。宽货币和宽信用政策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更趋活跃、盈利改善,也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前期“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颜色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货币政策不会为了维持高增长重回加杠杆的老路,货币政策的主线就是“结构性”,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甚至会创新出一些政策,来进行精准调控,使货币流动到亟须支持的领域,像是民营小微企业、制造业等。

  以往宏观政策调节是以总量调节为主,大规模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适时进行降准,释放流动性,进行逆周期调节。当前宏观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越来越注重结构的调整。比如当前正在推进的市场报价利率的形成机制,引导更有弹性的实际利率,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利率。

  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总裁丁化美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箱中,目前出现了许多新的持续升级的调控工具,比如市场报价利率(LPR)、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市场化债转股、建立市场化的金融资产二级市场、扩大金融开放等。

  8月20日,新改革的LPR机制开展首次报价,结果符合市场预期,LPR利率略微下行,1年与5年期利差与国开债期限利差相匹配,体现了市场化定价原则。

  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LPR的新机制提供了在当前政策权衡下,进行“结构性降息”的工具,塑造了引导风险溢价下行、缓和信用分层的新手段。但在利率市场化机制培育方面,还具有“过渡性”;在引导资金流向民营、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的过程中,还需协同推进更多的体制机制改革。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当前的重心仍是集中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确保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效降低。因此利率“两轨并一轨”是政策的必经之路,利率定价机制要进一步改革,参考MLF等一系列市场化利率,逐步由市场化报价利率来取代基准利率,推动利率市场化更进一步。

  宏观调控政策的灵活性、前瞻性在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具体实施也根据经济形势发展而因时制宜。除了稳增长有足够的政策工具保障,监管部门还将更多精力聚焦到国企、土地、服务业准入等重点领域改革上,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并着力加速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对内改革方面,民营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发展环境不断改善。鼓励居民消费的办法陆续出台,国务院接连印发《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

  对外开放方面,8月26日,国务院印发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由此,我国的自贸试验区布局,在前期“1+3+7+1”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容为“1+3+7+1+6”的新格局,覆盖全国18个省份,占全国省份数量过半。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说,此次中央决定在山东等6个省区设立新一批自贸试验区,目的是要通过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多层次差别化探索,开展对比试验、互补试验,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好服务于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

  王军强调,下一步要通过继续适当提高居民收入、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来鼓励消费,促进强大的国内市场建设。继续为企业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减税降费,重点是降低包括人工成本、环保成本、制度成本和物流成本等在内的四大成本,继续释放企业发展活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