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尼:未来三年全球经济走向

  • 2023-02-20
  • John Dowson

科尔尼:未来三年全球经济走向

  在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发、经济高度不确定性背景下,预测未来三年的经济前景几乎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但为未来的可能做好当下更好的准备,我们将尝试通过演绎多种可能情景,定性定量分析研判未来经济前景,为企业计划未来工作提供支持和建议。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极端气候事件、局部战争等一系列的黑天鹅事件给全球经济带来较大冲击。在当前的持续且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下,预测未来三年经济前景几乎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但我们依旧尝试分析未来经济前景,从而为未来的可能做好当下更好的准备。方而言,我们将识别未来经济走向的重要影响要素,排摸罗列多种可能经济情景,并逐一分析各情景下的经济前景,从而最终获得一个可信的未来经济区间。

  尽管影响经济走向的因素很多,但我们认为以下四大影响因素是未来经济走向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经济预测模型中,我们嵌入了该四大影响因素。它们将分别且共同决定短期至中期的经济走向。

  疫情发展轨迹:新冠病毒不会消失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一致共识。那这对经济、乃至整个社会意味着什么?会有哪些影响?这既取决于新变异病毒的感染性和致命性,也在于政府、企业和员工的应对举措。

  供应链恢复速度:过去几年已证明,旺盛消费需求叠加疫情导致的工人自然流失对供应链带来极大挑战。该情况何时会改善?为应对供应链中断风险,近几年部分企业已在执行或布局供应链转移,未来几年该转移趋势会持续还是回归日常?

  通胀水平及持续时间:通货膨胀创新高,消费者面临40年以来最高的价格水平。该通胀是暂时还是长期持续的?当下利率上升迫在眉睫,虽可能会降低通胀快速上升,但同时也会造成震荡,减少整体投资,从而放缓经济增长。

  中美关系走向: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关系走向将决定全球经济前景及结构。未来几年各大经济体会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或是挣脱保护主义,将自由贸易重新推回世界舞台?

  该四大影响因素由于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向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将会塑造出不同种经济情景。在此,我们归纳了四大可能全球未来经济情景。

  构成该情景体系有两大主要驱动因素。这两大驱动因素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它们具有高度的影响力和高度的不确定性,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独立性。

  第一个驱动因素是全球开放程度,它衡量全球本地化程度,其变动范围从适度的本地化到更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第二个驱动因素是疫情恢复速度,它衡量的是全球摆脱新冠疫情的速度,其变动范围从2022年疫情迅速结束,到新变种出现引发旷日持久的危机。

  伟大复苏:随着疫情消退,全球经济复苏迅速而显著。同时,全球贸易恢复和地缘风险下降共同推动了强于预期的经济增长。预计经济平均增长率为4.9%。

  顽强增长:尽管疫情持续,但全球经济顽强增长。同时,虽然地缘紧张局势,特别是中美间紧张局势持续发酵,但一些重要国家的政府仍在重申贸易自由化和加强供应链的承诺。预计经济平均增长率为4.3%,高于基线水平,但一些指标显示复苏脆弱。

  世界重构:由于疫情和大国地缘,全球经济将产生巨大变化。各国积极布局制造业回流,缩短供应链,重塑商业模式,从而在根本上重塑全球价值链。但改革并非没有阵痛,预测期内经济平均增长率为2.9%,低于基线水平;但数据也表明,随着价值链重构完成,到2024年经济将启动复苏。

  经济停滞:新冠疫情持续、地缘风险上升,全球艰难地从冲击中恢复。由于供应链频繁中断、大宗商品价格高企以及创纪录的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率将远低于基线预测,在预测期内平均增速为2.2%。

  研究这四种经济情景,将有助于我们确定一个可信的未来经济区间。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我们量化了每种情景对全球增长的影响。基准线预测显示,在预测期内全球平均增长率将为3.5%,但我们的情景分析发现,这一数字可能低至2.2%,或高至4.9%,取决于全球驾驭核心影响要素的能力。

  情景分析表明,失业率、出口和私人消费等关键指标也将因不同情景发展而发生巨大变化。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最乐观情况下的平均失业率为4.5%,而最差情况为5.9%。平均出口增长率从伟大复苏情景下的7.9%到经济停滞情景下的1.2%不等。私人消费方面,最乐观情况将达到5.4%的增速,而最差情况为2.8%。从一系列经济指标来看,不同情景走向将带来大不相同的经济结果,其利害关系显而易见,将对商业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在伟大复苏情景下,随着疫情消退,全球经济快速且显著复苏。2022年全球GDP增速将达到5.2%,2023年和2024年将分别保持5.1%和4.5%的增速。在该情景下,新冠疫情由全球性大流行疾病转变为地方性流行病,加之治疗能力提高、疫苗接种普及以及全球合作加强,使得病毒的管理更为容易。其结果是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一连串利好。消费者信心急剧反弹上升,人们相信经济停摆和工作中断已成为过去式,从而大幅提升消费支出。

  伴随广泛的经济复苏,企业将减少供应链转移,更多的,会将重点放在物流网络的加强,从而增强在外部冲击下的供应链韧性。在经济高增长下,通胀仍会在一定程度上持续,但随着供应链恢复和供需平衡,通胀的影响及破坏性较小。美国、欧洲和其他区域将减弱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力度。

  在该情景下,全球贸易将恢复如常。一方面,中美关系缓和、贸易战言论逐渐消失;另一方面,从全球整体来看,在更透明和有效的外交氛围中,全球地缘风险降低。

  除了持续的通货膨胀和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之外,全球在人才领域的竞争依旧激烈。尽管如此,建立在加强国际贸易基础上的全球经济复苏表明,经过多年的新冠疫情干扰后,经济前景正在恢复正常。

  尽管新冠疫情持续存在,但全球经济仍顽强恢复。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达到4.6%,2023年和2024年分别略有下降至4.5%和3.8%。虽然新冠病毒的变种继续出现并在世界蔓延,但它们的致命性将降低,对企业/工厂停业停产及供应链中断的影响减弱。一些经济体将通过推行促进劳动力、商品和服务等自由流动和供应链加强政策,实现经济快速增长。间歇性供应链中断仍在发生,但总体较2021年的严重中断有所改善。

  与此同时,随着贸易恢复和消费需求较为温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通胀水平将从2022年峰值降下来。在该环境下,企业的劳动力和其他成本会下降,但全球经济脆弱性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中美经济脱钩的风险日益上升,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升级,而主要经济体的保护主义情绪仍在潜伏,并有可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爆发。全球地缘风险仍然较高,但不会出现大国之间的直接冲突。全球经济将经历一场缓慢的复苏,且波动性持续存在。

  在世界重构情景下,由于疫情经历教训和大国地缘的回归,全球经济将发生深刻变化。2022年全球GDP增速将降至3.0%,2023年降至2.6%,2024年反弹至3.2%的3年高点。尽管随着Omicron变体的广泛传播,许多经济体已实现群体免疫,病毒威胁性在2022年有所减弱,但新冠病毒作为全球性大流行疾病的影响是深远的。新冠疫情推动了各国的产业保护政策,各国积极部署建立自足自给的本地供应链,力图不再让国家暴露在全球供应链风险中。

  因此,产业本地化成为了当务之急。各国政府战略性地投资重要产业并努力培养国内劳动力市场。但改革是不易的,往往会导致短期的经济放缓,并为消费者带来更高的价格水平。尽管如此,事实证明,更短的供应链一旦建立、且利用好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供应链的效率将会提高。同时,在低增长环境下,消费者需求减少,通货膨胀率将下降较快,最终减少企业的劳动力和投入成本。

  中美关系将反映这些经济转变:两国都注重加强各自在区域内的地缘和经济联系。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下降,但公开冲突的风险似乎将消退。到2024年,全球地缘风险水平将缓慢下降,与当下和短期内的高风险和波动性相比有所改善。总体而言,重构世界经济价值链是痛苦的,全球经济将受到了一系列严重打击。但,2023年的复苏迹象表明该种转变最终可能会带来光明的经济前景。

  在经济停滞情景下,全球经济艰难地从新冠疫情带来的破坏中回到正轨。2022年全球GDP增速降至2.4%,2023年降至1.9%,2024年略微回升至2.3%。世界各国仍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着疫情,且新变种会带来间歇性封锁和供应链中断,因此前途未卜的悲观气氛笼罩着全球市场。

  在中美关系恶化、全球局势动荡加剧、民粹主义反对一切外来事物的背景下,原本发展关键产业和缩短供应链以增强国内供应链自给自足性的动作,很快就转变为彻底的保护主义。这些事态发展,最终将导致石油、天然气和食品价格上涨,推动持续的通货膨胀,尽管在该环境下整体经济增长疲软。全球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将下降,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也将下降。

  为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经济体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虽提振了消费需求,但也加剧了通胀的负面影响,并且随着供应链中断再次发生,通胀将进一步恶化。虽然经济学家指出,周期性复苏可能即将到来,但多方负面因素夹杂在一起,将对未来几年全球经济造成危害。

  高度不确定性令人感到不安,但全球商业领袖已学会与其共存、并积极适应——特别是在过去两年的新冠疫情大流行情况下。虽然不可预测性仍然存在,但理解上述因素和情景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高管更好地预测和计划可能发生的未来,甚至可能激发谨慎的乐观情绪。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2022年至2024年GDP平均增速预计为2.2%,虽低于基线%的情况相距甚远。

  我们识别的四大因素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将改变全球经济结构。因此,为应对供应链中断、地缘摩擦、以及持续通胀和新冠疫情等全球经济冲击,制定风险防范计划将是关键。

  优先考虑风险防范。未来几年,弹性经营将是企业的主题。为将笼罩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降至最低,企业应确保他们有健全的风险防范和管理计划。比如,企业不仅要为新的大流行疾病或全面战争等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也要为船运延误时间等细琐的日常不便做好充分准备。

  提前做好加息准备。利率敏感的企业,如抵押行业,将面临需求减弱和运营成本上升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未来现实,战略性企业应积极寻求降低成本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加息对其负面影响。这可能包括几个关键举措,如明晰支出结构、寻找降本机会,提高自动化水平等。

  采取汇率应对措施。创纪录的通货膨胀将会影响汇率。过去10年,低通胀和低利率帮助遏制了汇率的波动,但随着消费价格和利率的上升,汇率波动可能会卷土重来。具有广泛国际业务的企业应该为更高的经营成本做好准备。为了降低此类风险,企业可以鼓励客户提前付款,并采用远期合同等措施。

  制定疫情管理计划。随着新冠疫情进入地方性流行病的可能性增加,企业将需要适应。这可能意味着企业需要制定远程工作计划,重新设计办公空间以减少病毒传播等。若新冠疫情长期常态化,公司可能需采取的其他举措,包括建立办公室疫苗接种促进计划、在病毒高发期要求在办公室佩戴口罩、以及要求员工生病时居家等。

  重估及优化供应链。从推动制造业本地化,到利用技术提高生产率,企业正在精简供应链,以缓解产品短缺,提高运营效率。未来几年,由于地缘和经济风险错综复杂,国际贸易和企业运营将面临更大压力,因此供应链的重估和优化将会变得极为紧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