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P行业洞察|2021年中国体育行业的PEST宏观环境分析

  • 2023-02-28
  • John Dowson

UNCP行业洞察|2021年中国体育行业的PEST宏观环境分析

  《2020-2026年中国体育服务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及投资前景趋势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产值不断增长,2016-2019年国内体育产业总产出(总规模)从1.9万亿增长至2.95万亿,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4%;相比于另一大热门的板块电子商务,其在十三五期间的增加值也仅仅是11.6%。

  同时,体育行业的投融资行为升温也较为明显,2016-2019年的体育行业投融资金额总计超过1384亿元,仅在2019年这一年,中国体育相关企业注册就超过156.6万家,呈爆发式增加趋势(见下图)。

  中研网的分析报告也指出,到2025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年复合增速将达8.8%左右。山西证券研究报告更是明确的指出,体育产业是万亿级消费蓝海,具备长期投资的高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体育相关企业的行业分布中,批发与零售业占比达到63%,这意味着,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体育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一定是离不开商业运营的融合的。

  为何体育行业有如此大的发展空间?这一定是政策,经济,社会,科技等因素共同助力的结果,普林斯特(UNCP)联合商学院将通过PEST分析,带领各位读者去解读,目前中国体育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因素,以及与商业融合时面临的机遇。

  国家体育总局也于近日提出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规模要达到5万亿元的目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要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公共健身设施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

  在倡导“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同样带来的是也是健身用品的需求量暴增,2020年中国训练健身器材行业销售收入为395.19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32.8%(东方财富网),但是中国的健身人口的渗透率目前仅仅只在百分之5的较低水平,随着政策的引导,中国的健身人口渗透率目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消费者对运动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化,这也就意味着,健身器材类体育用品需求尚存较大市场空间。

  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约40倍,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7%增长至17%,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

  根据毕马威的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的总体水平大幅提升,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增速始终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从2015年的1.7万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近3万亿元,5年内增长了将近一倍。包括了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产地设施建设等领域在内等体育产品发展势头良好。体育行业发展迅速,受到足够的关注,其产生的经济效应也很可观。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体育产业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京东大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人均体育消费金额持续提升,2020年同比增长超3成。2017-2019年,线上体育消费的用户渗透率持续提升,从年龄结构来看,最大的体育消费群体是26-35岁的青年人,占比超过4成,其次是36-45岁和16-25岁的群体,占比分别为26%和22%

  值得一提的是,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双减”政策就是做两大减法,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得以增加,这也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开发了新的蓝图,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体育培训相关企业28.8万家,其中24.4万家在2016年以后成立,仅2021年上半年注册的就有4.8万家。同时,“双减”政策颁布后,有91.8%的家长为孩子购买过儿童体育用品,其中,体育器材最受消费者青睐,70.4%的受访者表示在“双减”政策颁布后购买过此类产品。

  由此可推断,当习惯了运动的青少年阶段的消费者,拥有了更强的经济能力之后,必然会成为体育行业的消费主力群体;并且,当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减弱之后,脱离了集体性户外运动已久的消费者,极有可能爆发出一批“报复式的消费行为”,大量的增加户外集体运动,给体育行业创作出一个新的风口。

  体育用品需求量的增加,意味着供应商的也会随之增加,相比于适配性较强的商品,体育用品本身带有注重体验性、个性化以及差异化的属性;例如,同为41码的运动鞋,可能因为不同生产商精准化生产能力的不足,导致细小的差异性,从而影响了使用者的实际穿戴感受;所以,相比于去网上购买产品,很多消费者对于体育用品的选择,更喜欢去实体店“试一试”。

  这种属性,导致体育用品的供应商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线下运营的模式,所以,实体店铺的选择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商场里的不同位置,店铺的大小,店铺的展示,都直接影响着销售表现。

  同时,集运动、餐饮、社交娱乐、零售等为一体的一站式室内运动中心逐渐兴起。如刚拿下千亿级天使轮融资的BOMBOM SPACE弹力猩球,将室内运动场景赋予了更强的娱乐性,吸引年轻消费者和亲子家庭用户。今年6月获得千万元A轮融资的PARTY KING运动街区,将小酒馆融入运动场景,主攻有社交需求的年轻客群。在存量竞争时代,哪个购物中心能率先在优化顾客的社交体验上发力,谁就能够在竞争中占据先机。而娱乐性强、能融合餐饮、亲子主题的运动空间,正能为消费者带来更有社交氛围、更有趣、更人性化的“第三生活空间”,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示,近十年来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尽管增速放缓,但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10年间实现了13亿人到14亿人的跨越。当前我国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18%,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型,人们正步入休闲时代,闲暇时间正在迅速增加,人们价值观念深刻转变,对体育文化、体育休闲、体育健身的需求大大增强。类似于广场舞,暴走团等集体性运动的出现与普及,验证了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新理念,这种趋势也给了体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新的海域。

  另一方面,普林斯特商学院在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进程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对专业运动设施和专业运动指导的需求正在快速提升,而我国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依旧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体育专业人才管理和体育教育尚未满足市场的需求,还需持续发展,这也意味着专业运动培训机构的发展潜力较大。

  普林斯特商学院研究报告显示,近十年来我国体育用品的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快速提升,目前已是全球体育用品第一大技术来源国,2020年中国体育用品专利申请量超1万项,占全球体育用品专利总申请量的一半以上。

  中国体育制造业产品种类多、规模优势强,体育产品畅销世界。文化自信背景下,国内运动纷纷品牌升级,消费者对国货的认可度逐步提升。类似李宁、鸿星尔克的本土运动品牌发展势头强劲,受到越来越多年轻消费人群的青睐。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资本市场的进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培育数字体育、在线健身、智慧传媒新业态,支持线上培训、网络体育赛事活动等新业务逐渐兴起,这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与此同时,商场数字化升级已是必修课,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持下,商家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行为数据,更加精准的匹配消费者可能感兴趣的商品,大大的减少了消费者的考虑时间,提升购买效率。

  综上,在国家政策支持、国民经济水平提升、人口持续增长、科技进步等宏观环境的影响和推动下,我国体育产业正在快速重塑升级,进入新一轮蓬勃发展阶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