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届全国一次会议开幕大会上,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预期目标。社会各界对此十分关注。经济增长率、物价涨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国际收支这四大宏观调控预期目标都是导向性的。解析它们传递的信息,代表们认为,它们体现了稳中求进,好字优先,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思想。
最近几年,我国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一直超过8%左右的预期目标。尤其是去年,更是达到11.4%。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仍然将预期目标定为8%左右,究竟有什么样的考虑?
全国代表、上海市社科院院长王荣华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面临着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一些地方仍有较强的投资冲动,提出8%左右的目标对于预防出现投资过热局面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目前还主要依赖物质资源的消耗实现经济增长。这种高消耗支撑高增长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王荣华代表说,目前最重要的并不是经济以多快的速度增长,而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转型。
8%左右,是一个留有余地的目标。全国代表、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毛伟明认为,一是为应对风险留有余地。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显而易见。国际油价高位震荡,会带来其他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有可能使企业、产业“洗牌”。防范风险的意识更强一点,才能使经济发展更平稳。二是为地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供了一个空间,不要使速度过热,而要在质量上做文章。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8%左右。这一预期目标高于去年的3%以内,但与去年的实际指标基本持平。
全球性物价上涨势必会引起国内部分行业、部分产品价格上涨。从国内来看,经济增速连续几年两位数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物价上涨的因素。成本推动的因素比较明显,由于传导效应,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其他相关产品价格上涨,波及面在增加。“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从往年3%提至4.8%左右,显然已经考虑了今年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因素。”毛伟明代表说。
但这种上涨必须得到有效控制,这主要考虑一是不能让广大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受到太大的影响;二是不能出现因物价的过快上涨,而导致成本大幅度增加,经济关系的局面紊乱。这种控制就体现在与去年的实际增长幅度持平。
毛伟明代表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控制物价涨幅的九条措施,就是一套组合拳。落实下来,应该能把物价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
政府对于物价调控还是有很好的驾驭能力。去年的一系列措施,加上今年的新措施,会逐渐发挥效应。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预计,2008年物价走势会“前高后低”。物价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在控制物价的同时,应该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切实帮助低收入群体克服价格上涨对他们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王荣华代表说。
经济增长速度与就业水平有很强的关联性。去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为900万。今年速度的预期目标维持不变,而城镇新增就业增加到1000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安民的关键。毛伟明代表说,城镇新增就业增加到1000万,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有活干,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营造更好的就业环境。这既是任务,也是导向,显示出重点关注民生的取向。
王荣华代表认为,按照联合国劳动年龄人口16岁至65岁的标准计算,我国2006年劳动人口达9.09亿。政府必须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相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来逐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
解决国际收支状况不平衡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功,也不能脱离出口是就业支柱这一国情,所以在改善收支状况的问题上用上了“有所”二字,是留有余地的。过大的外贸顺差不仅造成大量国际贸易摩擦,也使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加大,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王荣华代表说,从过去鼓励出口,多挣外汇,到强调外贸进出口平衡,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变化。必须更加强调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减少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出口加工型企业,扩大进口,实现外贸进出口的平衡。
目前,由于出口退税的减少,还有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于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带来的挑战更具不确定性。毛伟明代表认为,这恰恰提供了一个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机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