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一代人真正放弃

  • 2022-05-10
  • John Dowson

去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尽管经济总体处于复苏格局,但挑战重重,同时也不乏机遇。剧变、波动、分化、融合······持续充斥着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以及各行各业。 其中,素有“经百度seo建议

没有哪一代人真正放弃百度seo建议

今天是母亲节,这里先给广大的妈妈们一声祝福。

前两天正好是青年节,现在过了,激素散去,我们再来聊聊关于年轻人的话题。这想必也是妈妈们关心的事情。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今年五四青年节,莫言老师在B站上做的演讲。

莫言在短片里讲了在艰难时刻给到自己力量的两个故事:一本书,新华字典;一个人,我的爷爷。

谁曾想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曾是一个小学辍学,在极度孤独穷困环境中长大的人。在荒草滩放牛羊,靠着一本新华字典填补对知识的渴望,并于80年代写下一短篇,记录与爷爷割草的那段往事,题名《大风》。

“风越来越大,我被风刮倒在地。爷爷与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

各位或许也听自己的爷爷讲过,他们小时候光着屁股在山上跑,衣不蔽体,吃了上顿担心下顿吃不上。

我们难以想象老一辈吃不饱穿不暖,在物质极其匮乏年代的挣扎。

现在,我们好像什么都有了。

祖辈父辈们,总觉得我们的人生比他们容易:你们有的吃有的穿,为什么还不快乐呢?

这是一个误区。他们不知道,我们这一代人其实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精神上的重担。

好不容易从数百万考生中艰难上岸,几年后毕业进了个大厂,好家伙没干多久,又“被毕业”了。留下来的,又得在任上不断地卷,卷到三十五岁后,又有可能被“优化”掉。

对于大部分95后而言,从刚进入社会的那一刻起,就开启了困难副本。

01

松绑的门槛

一线城市放不下肉体,老家县城放不下灵魂,这是当代打工人的真实写照。

从恋爱到结婚,除了红玫瑰与荷尔蒙,大家不得不考虑一个现实问题:房子要不要买?

在知乎上也看到这么一个提问:2022年,房地产很难暴涨了,年轻人还要不要买房?

前段时间,#北大教授劝年轻人别太早买房#冲上热搜,但年轻人们却并不这么想。

也许教授的建议是基于理论分析,但大家的决策却基于赤裸的现实。

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房子承载了太多,它不仅是一处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庇护所,还可能是心灵的寄托、婚姻的保障、资产保值的经济规划,更是窘迫时的一条退路。

不过但凡提到房价,肯定有兄弟要开始骂人。

是的,这十多年来房价确实飞涨得离谱,而在最近的这波冲击下,一线城市的房价,几乎回到了两年前。

光是四月一个月,公开渠道能够看到的稳楼市政策已经超过30次。绵阳、兰州、大连、丽水、苏州、南宁、昆明诸多城市都在过去一个月内争先恐后地发布了楼市调控政策。

在一些二手房交易平台上,我们能容易看到动辄降价一两百万的房型。

即便这样,依旧很难卖出去。一套上千万的房子,降价一两百万,听起来多少有点凡尔赛。

二三四五线城市,更糟糕。

在搜索引擎上,我们随意搜索“二线城市、房子”之类的关键词,排在最前面的,肯定是“鲜有人买”、“卖不出”之类的结果。

这里似乎有点矛盾。

以前是因为房子涨价,大家才买不起房。这会房价降了点,怎么大家还是不愿意买?

比如前不久,重庆绝大多数银行将购房者首套房首付比例降低至百分之二十。

以之前的房价看,一套一百平的房子价格大约在一百二十万左右。首付30%,就是需要贷款84万,贷三十年,按照5.9%的利率算,连本带利需要还款月一百八十万元。

而首付降到20%,也就是说需要贷款96万,贷三十年,同样以5.9%的利率算,连本带利要还两百万多一点。

很容易就能看出,政策是松绑了,对这种松绑,对普通人来说并不那么友好。

再以笔者身处的深圳为例,算是被政策打击得很严厉的城市了。去年年初,深圳推出了全国第一个二手房指导价。而深圳的房子,在限价以后,无非也就是从一千万变成了八九百万,这听起来多少有点凡尔赛。

对大部分人来说,差的是这一两百万吗?

对于准备卖房的业主而言,这或多或少会影响到自己房子的价值;对持币准备入手房子的刚需来说,他们则不得不多拿真金白银来交首付。

总之,市面上几乎没有人是开心的。

说白了,年轻人买不起房的问题,根本不在这九牛一毛的让利上,问题还是归结在房价太贵。无关政策是否“松绑”,这代年轻人面对房子的压力,依旧是这么巨大。

所以当梦想照进现实,还是要稍稍打一点折扣。

此外还有一个扎心的真相,在买房这件事上,年轻人不得不啃老。据调查,年轻人买房首富的最大来源,近6成是父母支援,个人存款还不到3成。

在一二线城市想要买房上车,掏空了爹妈,凑齐首付的情况下,每个月都得还万把来两万块钱。

换句话说,能考虑买房这个苦恼的年轻人,其实在同龄人中已经算是比较优秀的了。

02

消失的冲动

人类有种很奇怪的爱好,总喜欢把事情上升到超出原有的层面。到现在,已经发展到恋爱结婚生子,也变成了公事儿。

这本无可厚非。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看,我们作为民族的一份子,确实应该从自身做起,为族群的存续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从心理感受来说,一切从立场出发,是典型的宏大叙事风格,代表了社会的主流共识。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支持共识没问题,要身体力行恐怕还是挺难。

近些年一直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生孩子,房价是罪魁祸首。

所以很多人言之凿凿,只要把房价打下来了,年轻人自然愿意生孩子,我们都担心的人口,自然而然也就解决了。

但一切真的这么简单?至少我觉得:这两者并非完全的因果关系。

从根源上说,影响一个国家人口生育率下滑的原因相当复杂,至少涉及到三个层面:人口结构,生育意愿,生育成本。

房价最多属于成本大头,仅为三要素之一。

众所周知,随着在计划生育政策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长大,相较之前几代人,育龄妇女人数也在逐渐减少。2021年,全国21-35岁之间的育龄妇女人数,相较于2020年就减少了300万。

育龄妇女人数少了,生育率自然也就下降了。这就跟老龄化问题一样,其实都是由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

当然这些都是客观因素,怪不到年轻人头上。更重要的还是生育意愿。

过去几十年,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的结婚率与离婚率分别处于下降和上升趋势。

比如去年,我国登记结婚对数为763.6万,连续八年下滑。离婚率却从2000年的0.96‰上升至2020年的3.1‰。

简单概括:现在的人没以前爱结婚了。

从本质上说,结婚是夫妻两人为了搭伙过日子,在以前物资紧缺的年代,一男一女想要保证一定的生活质量,就需要组成家庭。

而现代男女收入都有了显著提升,一个人过日子也有底气,就算过得不算太好,也不至于过不下去。

毕竟找个人搭伙过日子,找到一个好队友还好说,万一找到个拖后腿的,就真的一言难尽了。很多人在了解了周边或是周边的周边的婚姻状况,渐渐变得小心翼翼。

这一层面的变化,自然也会传导到生育率上。

同时,如今社会的养老机制渐渐完善,最近,国家还推出了个人养老金机制,年轻人边工作边存钱,还交着养老保险,“养儿防老”的担忧减轻了很多。

更何况,如今的生育不仅不能“养儿防老”,还要为此付出过高的生育成本。

据统计,我国0-17岁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高达63万元,像北京上海这样的超级大城市,平均养育成本更是高达100万。

所以很多年轻人只是简单算了算养孩子要花多少钱,就瞬间就打消了疯狂的念头。

诚然,结婚生育是有“收益”的。

但至少对当代人而言,结婚生子带来的快乐,仍不足以支撑为此付出的精力、时间以及金钱成本。说起来也许稍显冷漠,在不考虑各种责任的前提下,年轻人实在没理由要孩子。

“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

话糙理不糙,这就是大部分人的真实想法。

但不管怎么样,房子是生育成本的一道坎,是大头。如今的房价小幅下降,虽然短期内并不能显著提高生育率,至少还是开了个好头。

毕竟房价一头牵着生育率,一头又牵着地方经济。涨得太高了固然不行,急速下跌也不可取,正处于进退维谷之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压在年轻人身上的三座大山,房子、工作、婚育,房价下降只是第一步。

毕竟,让人看到希望,年轻人才能给紧张的生育率以希望,不是吗?

03

不被大风吹倒

历史上,青年这个意象曾以革新、进步、苦闷的面貌出现。到如今,他们却被不断拿来研究,你时不时就能看到,第一批 90 后怎么了,这届 95 后又怎么了,现在的 00 后都已经怎么了。

最近网络上更有一种论调:Z世代,即出生于1997-2012年间的人,是“中国最不走运的一代人”。

我们在享受时代发展的红利,也同样需要面临转型的阵痛。

尤其是,今年以来宏观态势较差,加之大学生毕业数量连创新高。没错,我们面临的时代环境,比10年前的那批人要差,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即便如此,对一个年轻人来说,习惯于拥有一种“受害者心态”仍然是危害无穷的陷阱。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时代在更迭,变化是永恒,但变中的不变才是真正的核心要义。

鲁迅的一番话,即便身处现世,也全未过时。

正像莫言所写《大风》里一般,在大风天里,我们作为局中人,无法掌控大环境,只能与风对峙,诉诸于己,寻求摆脱苦难、逃离动荡的方式。即便没有前进,即便粮食没了,不被大风吹倒,或许就是最大的胜利。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也如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一样,不屈服的韧性,不投降的精神,远比什么都珍贵。

生活总有许多困难,其目的究竟是把人打倒在地,看人笑话;还是像先人说的那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不必执着于对文字的理解,在我看来,他们说的就是一回事。

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考验人的成败,我们只关心一件事情:让人生的路,在脚下延伸。

此谓:行则将至。只要你肯前行便能到达,尽管很难。

比如买房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是一座大山,但是当有一天我们真正跨过这座山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曾经的山之于现在的我们早已不再那么神秘。

躺平?摆烂?

每一代人都同样经历着“艰难时刻”,可他们跨过去了。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父辈选择了躺平、摆烂,如今的我们,会过着怎样的生活?

没有哪一代人是容易的,也没有哪一代人真正放弃。

35亿韩元 http://www.webgnss.com/jiajuzhuangxiu/jiazhuangbaike/2442.html

百度seo建议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7月24日18时,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4097270例,死亡病例达145063例。从确诊300万例暴增至400万例,美国只用了16天。面对如此凶猛的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