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资被更多人知道是在2015年的那波“牛市”中。人们后来在总结那轮行情时发现,其间疯狂的场外配资成为了市场火爆的主要“助燃剂”之一,监管层也由此加强了对场外配资的管控和清理。
场外配资近几年实际上并未完全从市场根绝,5~10倍的杠杆配资行为一直存在。随着本轮上涨行情的到来,各种配资平台的揽客广告更是争相冒头,与日俱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投资者配资的保证金来自于从银行套取的信用,无异于风险的双重叠加。
股民配资是借鸡生蛋的心理,但多会忽视其中的巨大的风险,一是本身高杠杆带来的稳仓脆弱性,另一方面,是有些配资平台本身就是欺诈平台,会以虚拟盘卷款等恶劣的行径,侵吞配资股民的资金。
这种叠加杠杆的操作太脆弱了。许多投资者并非不知道其中的风险,但有的没有去仔细算账,“比如10倍杠杆的配资,不到一个跌停就会导致平仓,如果是叠加杠杆的情况,可能稍微有一个‘调头’就会爆仓。”但总会有人不顾一切投入其中,“一方面是被行情刺激的,另一方面是银行的钱太容易套出来了”。
近年来,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以及货币环境的变化,银行都在力推各种信用,有的银行还引进了外部平台。相对于传统的抵押,信用贷的放款流程更为简单,放款也更快,不少机构都实现了“秒批”“秒贷”,真正做到了“随借、随用、随还”。
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自身都很重视对信用贷的监控,主要会通过大数据分析申请者的适格性,同时对资金用途也有具体的要求。不过,对于用途的监管在很多情况下形同虚设。“一般就是采取借前告知、提问的方式,并且将这种告知与回答视同为确信行为。但事实上只要资金发放,就极少再会对具体的流向和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更多关注最终的还款情况。”
信用也由此被不少人用来“过桥”以作他用,转为配资的“保证金”实际上也只是各种“过桥”用途中的一种而已。
从目前的情况看,场外配资不会绝迹。人性的贪婪很难抑制,而现在的监管机制存在缺陷——配资平台的打击都无法做到干净、到位,更别说套取银行资金这些了——监管难度大。小编认为,应建立更全面的监管体系,不仅是对平台本身,还包括资金来源与流向的监管。
2019年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明确,将证券市场的信用交易纳入国家统一监管范围,未经依法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配资业务。该纪要显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场外配资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另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底,监管部门密集展开了一轮打击场外配资的行动,场外配资遭重拳围剿 ,183家黑平台被曝光。其中,5月21日,北京证监局发布了辖区证券期货市场“场外配资”事项的风险警示;5月27日,福建、天津、四川等多地证监局公布了一批场外配资机构名单。5月28日,深圳、上海、广东、青岛、厦门、宁夏、云南、贵州、重庆、吉林等多地证监局公示场外配资“黑名单”。今年6月,有多达220家场外配资平台“黑名单”被证监会曝光。
但随着这一轮上涨行情的到来,各路配资平台又粉墨登场了。在网络上打广告拉客的鱼龙混杂,有不少就是欺诈平台,这一块其实不难打击。那些‘低调’的平台,可能更难查处,否则这几年也不可能都一直活得那么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