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颐海国际港股上市,彼时港场情绪异常低落,公开招股仅录得1.63倍合共898份有效申请,一手中签率100%。事后看,市场的愚蠢可想而知,
而当下的港股打新市场,似乎又出现了类似2016年的绝佳机会。眼下的港场,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情绪都异常低落,导致新场出现大面积的未足额认购。如果这个时候上市招股还能录得超额认购,市场显然是很看好其长远发展。
近期处于招股阶段的顺丰同城(9699.HK)就是如此。截至12月2日15点,顺丰同城的融资认购额已经达到4.24亿。而且,顺丰同城跟2016年的颐海国际上市时有点类似,身后都有一个很有实力的大股东,业务发展潜力都有很高的天花板,而上市时都恰好遇到市场情绪低迷。
不同的是,母公司顺丰在香港有非常好的口碑,而香港部分却买不了A股的顺丰。那么,顺丰同城上市后能否顺利复制颐海国际的股价走势,成为港股的“小顺丰”呢?
从2016年作为顺丰控股旗下独立业务部门低调问世,到2019年完成独立公司运作,同年上线“顺丰同城急送”品牌。短短五年间顺丰同城在群雄环伺中成功实现“三连跳”,展现出极强的爆发力,并以自身成长经历证明即时配送行业是门好生意。
在独立运营短短两年时间后,顺丰同城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根据公司招股书显示,到2021年5月31日,公司业务已覆盖全国超过1000个城市,惠及53万B端商家及1.26亿C端用户。
根据艾瑞咨询报告,于2020年、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十二个月及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内,按订单量计算,顺丰同城是最大的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分别为10.4%、10.9%及11.1%,逐年提升,在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提供商中率先建立了卓越的声誉及品牌知名度。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2020年,顺丰同城实现营收分别为9.93亿元、21.07亿元、48.4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20.8%。结构看,同城即时配送基本贡献了全部收入,其中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呈爆发性增长,从2018年仅有的2000万增长至2020年的16.22亿元。
在数字化趋势下,商家越来越多地寻求建立及加强专有获客渠道,这就需要像顺丰同城这样的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为他们的增长助力。在这一趋势之下,顺丰同城的活跃商家及活跃消费者数量以及订单量均录得增长,2018年至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258.3%、253.5%及208.7%。
与此同时,公司营收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毛损率从2018年的23.3%收窄至2020年的3.9%,并进一步收窄至截至2021年5月31日止五个月的0.9%,预计短期内可实现毛利转正,主要是由于每笔订单的平均履约成本下降。
而且,即时配送非常讲究规模效应,前期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和营销费用,在公司商业模式跑通后将产生非常大的运营杠杠,盈利曲线将呈非线性趋势。换言之,如果每笔订单平均履约成本进一步下降,顺丰同城将有可能随时产生巨额利润。
顺丰同城CEO孙海金也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即时配送行业前景的看好。他认为行业至少包含本地餐饮、同城零售、近场电商、近场服务四个场景,而顺丰同城将针对不同场景下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行业普遍认为,顺丰同城提供“全品类、全时段、全距离、全场景”的服务,满足丰富多样、且层出不穷的应用场景需求,是其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商户对单一平台依赖性强,就会出现平台佣金、服务费等成本上升、服务定义权下降的问题,所以第三方即时配送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如今具备同城即时配送能力的平台,要么是本身规模巨大,足以摊薄成本,要么是委托第三方完成。顺丰同城正是从中看到了市场机会,从成立起就坚持独立第三方,并将其逐渐发展成为该公司具备的独特优势。
作为独立第三方平台,顺丰同城最吸引商家的点是,与其他平台不存在流量竞争,这让它理所当然地成为其他平台和私域流量的首选。商家无论是想引向微信、抖音等流量平台,还是导流到商超到家、生鲜电商、社区团购平台,都能安心与顺丰同城进行合作,不用担心流量的转移。
独立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中立开放,也能将服务定义权交还给客户。对于希望打造品牌差异化的商家,顺丰同城可以提供更专业及定制化的配送服务,承接来自更多元渠道的订单,为商家提供规模化、开放式、全天候的基础设施支撑。
顺丰的品牌口碑早已深入人心,而作为顺丰控股旗下独立子公司的顺丰同城也传承了顺丰的品质服务基因。
在时效方面,相比其他物流细分赛道,“唯快不破”在同城即配赛道可说是演绎到了极致,顺丰同城依靠智能化调度系统实现订单匹配和骑士服务的高效,做到了平均一小时送全城,据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31日止年内,这一时效进一步缩短至30分钟左右;并且依托全场景和多元运力,实现了全品类全时段的覆盖。
而在履约方面,即使面对高峰时段、高峰期及恶劣天气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艰难状况时,公司仍坚持高效响应和稳定交付。同期,节假日的订单时效达成率波动小于2.5%,恶劣天气情况下的订单时效达成率波动小于3.5%。
综合看,凭借其深入的行业洞察力、执行力和庞大的配送网络,顺丰同城在即时配送领域已经形成了坚实的竞争壁垒。
与拼多多、美团类似,顺丰同城诞生仅五年能取得如此高速的发展,与新消费时代的大势密不可分。新消费时代下,人们越来越愿意为“省时、省事、省力”买单。于是消费升级驱动物流升级,以外卖为发端的即时配送行业,短短几年时间,便发展成为一个产值超千亿并向万亿市场规模迈进的产业。
艾瑞报告显示,中国本地消费市场的交易价值快速增长,2020年交易价值达23.8万亿元,有望于2025年达36.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
本地消费的发展,推动了多元化、个性化的全新消费模式不断产生,并催生出大量即时配送服务需求。无论是临时起意的奶茶、紧急时刻的药品、着急多方签署的文件,抑或是纯属懒得出门购物……总之,或救急、或享受下的种种场景均成为了即时配送行业发挥价值之处。
订单量直接反映了行业之兴盛。即时配送行业订单量已从2016年的46亿单增至2020年的210亿单,复合年增长率为46.0%。考虑到下沉市场的持续扩张和新服务场景的衍生,这个规模还将进一步增大。
而除了新增的需求场景,传统快递中的同城快递业务向即时配送的转化,也给这个行业留下了巨大的增长空间。申万宏源测算后指出,全国范围内,即时配送的物流形式远期替代全网同城快递的比例大约会在1%-25%之间,而在一二线城市,替代比例有望达到50%甚至更高。也就是说,行业订单量有望在十年内翻8-10倍,达到1500-2000亿单,并支撑起万亿左右的行业收入规模,成为物流行业重要的细分赛道。
另一方面,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行业凭借其公平、创新及开放的特点,尤其符合更多正在建立自己专有获客渠道的商家的需要,近年来发展迅速。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行业的年订单量从2016年的5亿单增至2020年的30亿单,复合年增长率为53.2%。此外,随着新消费的发展,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将覆盖更多的消费类别和场景,预计2025年第三方实时配送服务行业的年订单量将进一步增至163亿单,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0.1%。
并且,眼下政府扶植行业生态健康,监管对于互联网反垄断的关注正在持续加大。如今一家独大的商流平台已成为过去,商户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选择权,构建专属的配送闭环需求日益提升,独立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长远看,独立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的渗透率或许将远超艾瑞预期的20.5%。
今年3月,顺丰通过子公司泰森控股进一步对顺丰同城进行增资约4.09亿元,增资完成后,顺丰股对顺丰同城合计的持股比例提高至66.76%,进一步为顺丰同城的未来发展背书。除大股东增持外,在去年12月,顺丰同城完成B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高盛、中信资本、贝塔斯曼等长线机构。
另外,淘宝中国(阿里巴巴附属公司)和Hello Inc.(哈啰出行)为顺丰同城的基石投资者,总计认购8.9亿港元。其中,淘宝中国独家认购8.51亿港元。在已有自有即时配送物流体系的情况下,阿里仍选择成为顺丰同城此次上市的基石投资者,足见对顺丰同城服务品质和业务模式的充分认可,亦可见未来双方将在新消费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从筹码看,根据招股书披露,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顺丰同城本次发行股本比例仅有14.05%,其中包括基石投资者份额(5.31%)。同时,根据现在的市场认购热度,大概率机构投资者可以拿到发行股本数的90%,散户手上持有的股票数仅有10%,占总股本数1.4%左右。
简单讲,公司股价易涨难跌,更有可能重复微创机器人(2252.HK)的剧本,上市半个月涨幅接近100%。
此外,在行业亏损普遍加大的情况下,作为独立第三方即配平台代表的顺丰同城却能够逆势减亏,并以远超行业的高增速释放出强劲的成长潜力。从公司质量看,估值也应该有一定的溢价。并且,母公司顺丰作为综合物流龙头,能够跟顺丰同城产生更强的产业协同效应,公司业务的可持续性和可延展性也更高。
市场短期的股价涨跌难以预期,但行业趋势、管理层能力、公司文化能够把握。去年疫情来袭,顺丰凭借果断的战略调整,实现逆势增长,随时股价也是大涨,“顺丰”一直是超额收益的标签。
而眼下港场尽管面临诸多负面因素的困扰,但顺丰同城上市的估值结合其自身业务的发展潜力,毫无疑问给中长期投资者创造了更大赔率的买入机会。长期看,顺丰同城上市后,只要能够持续兑现业绩,股价长牛相信也是大概率事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