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消息是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捐赠给湖北高校的物资,引起国人注意的并不是物资本身,而是装着物资上的纸箱上写着8个汉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初次读到这句话,便觉一阵浩然之气,充满了禅意。细查之下发现,原来这句话的背后啊,还真的有段让人肃然起敬的历史故事。 这句线多年前中日友好往来的见证----一千件袈裟,当年是由日本长屋亲王写下并绣在袈裟上的,全诗16个字,原文如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字面意思是:尽管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是却共享同一片天空和月亮。寄言于诸位佛家,一同结下往后的缘分。
待到今日我们来读这简简单单的16个字,似乎无法丈量那首诗所代表的距离感。因为这16个字的背后,是一段漫长的时光。故事的开始,便是这位长屋王写下的这首小诗。长屋王出生于嗣圣元年(684),是日本天武天皇的孙子、高市皇子的长子。长屋王爱好文学和艺术,擅长诗词歌赋,也对佛法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因其念念不忘中国繁盛的佛教文化,便制造了一千件袈裟,同时在袈裟上写下了这首诗,赠送给中国僧人,希望有更多的僧人来日本传播佛法。 但长屋王作为皇子皇孙并不算幸运,开元十七年(729),长屋王遭人陷害,与妻子自尽而亡,史称“长屋王之变”。虽然长屋王早早的离开了人世,但他袈裟上的小诗却在中国流传了起来,这其中,也传到了高僧鉴真的耳朵里。这首诗对于鉴真的改变大概可以从那首小诗题注中的一句话来解释:真公(指鉴真)因泛海至彼国传法焉。可以说,鉴真东渡的念头大概就从此生成了。
开元二十一年(733)日本派遣僧人荣睿、普照随着遣唐使来到唐朝,希望能邀请到唐朝的高僧前往日本传播佛法,教授法戒。但是因为当时的航海技术并不发达,出海远行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他们邀请高僧屡屡碰壁。这时,鉴真站了出来,一句“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表明了自己传播佛法的决心。就这样,鉴真接受了日本僧人的邀请,决定东渡日本。
天宝二年(743),鉴真和他的祥彦、道兴等人开始打造船只,计划从扬州出发东渡日本。然而东渡之旅并不如想象中那样顺利。 海上天气多变、风浪巨大;触礁沉船,他们甚至还被当成海盗被当地政府抓起来······
天宝十二年(753),眼盲的鉴线多位,再次从扬州出发,去进行他的第六次东渡之旅。历史只告诉我们结果鉴真他成功了,却没有告诉我们那位老人是如何撑过漫长的路途到达了异国他乡。不知鉴真踏上日本国土的瞬间,会不会想起自己那敦厚的大,会不会想起几乎是20年前那位和自己有约定的日本僧人,会不会想起长屋王绣在袈裟上的十六字小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鉴真踏入日本,带来的不仅是佛法,还有唐朝先进的医学。这位高僧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不顾个人安危东渡六次,只为将佛教文化和技术传达到另一个国家。也正因如此,鉴真在日本被尊称为“日本神农”,在日本久负盛誉。日本天皇任命他为“大僧都”,统令日本所有的僧侣。后人因为鉴真在日本传播佛法,宣传文化而尊称他为“律宗之祖”、“文化之父”。
小诗背后的故事讲完,诸位是否更能深刻理解那首印在纸箱上,带着诚挚的祝福远道而来的小诗。穿越千年依然带着最初那份炽热而同感的心意,一次次跨越汪洋而传达到的心意。
虽然在近现代,我们部分国人与日本因为战争而筑起了“万米高的围墙,民族之痛永远无法忘记”。但是话说回来,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我们共同凝望着同一片天空和同一颗月亮。灾难看似降临在某一个国家,实则是降临在每一个人面前。千百年前的古人早已洞悉其中哲理,并作出了令人敬佩的选择。 如今,有英雄作为标杆,愿无人会迷路。也愿天佑中华,武汉早日度过难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