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宋教仁关于“间岛问题”两封信的真实面目(一)

  • 2022-09-12
  • John Dowson

实事求是:宋教仁关于“间岛问题”两封信的真实面目(一)

  1988年,拓晓堂在《文献》第4期上发表《宋教仁关于“间岛问题”的两封信》一文,辑录了1908年宋教仁致清政府驻日公使李家驹的两封信,受到学界的重视。但由于各种原因,该文所辑录的宋教仁的两封信错漏较多。因此,很有必要根据相关史料,对其进行勘误,恢复其真实的面目,以期对于广大读者正确阅读和使用此二信以及今后宋教仁文集的编辑和出版工作有所裨益。

  《间岛问题》是宋教仁作于1908年的一部重要著作,为挫败日本企图将“间岛”划入朝鲜的阴谋,捍卫中国领土主权发挥了重要作用。1988年,拓晓堂在《文献》第4期上发表《宋教仁关于“间岛问题”的两封信》(以下简称“拓文”)一文,辑录了1908年宋教仁关于“间岛问题”致清政府驻日公使李家驹的两封信,披露了宋教仁在“间岛问题”及相关事件上的新史料,对于研究宋教仁及中日“间岛问题”之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从而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但据笔者查考,“拓文”所辑录的宋教仁信札存在诸多的错漏。有鉴于此,笔者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与原件比对,对宋教仁此二信进行了校勘,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促进宋教仁及相关研究更加精准和完善。

  1905年9月,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战胜后,又趁势吞并朝鲜,并积极策划侵占我国东北三省。1907年8月,日本借口保护在“间岛”垦荒的朝鲜人,竟派兵侵占“间岛”,在该地设立所谓“间岛派出所”,并以该地属于朝鲜而向清政府提出保有领事裁判权和权等侵略要求,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清政府迫于广大人民的要求,拒绝了日本政府的无理要求,并派出代表与日本进行交涉,从而形成了中外瞩目的“间岛问题”。

  日本所称之“间岛”,实际上是指我国吉林省所属图们江以北广大地域的名称。这片广大地域,清初时属宁古塔辖地,光绪年间并入吉林省延吉厅,其地理范围大体相当今天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包括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县市在内的大部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此地原为满族聚居地,是清朝的“发祥地”。清朝入关后,就把这一带列为封禁要地,不准百姓开垦。但从19世纪开始,图们江对岸之朝鲜人因此地平坦、肥沃而纷纷越境开垦,并越聚越多,遂成村落集镇,居民逐步达10万余人之多,该地也就渐渐被越界的朝鲜人称为“垦土”或“垦岛”,又转音为“间岛”或“韩岛”。

  在中日“间岛问题”交涉期间,日本学者和报纸硬说“间岛”位于朝鲜一侧,大肆制造“间岛”非中国领土的,混淆黑白,颠倒是非。与之相呼应的是,隶属日本参谋本部的长白山会也乘机制造大量伪证,企图否认中国对该地区拥有的主权。

  1907年9月27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与日本驻奉天总领事荻原会商“间岛问题”时,要求日本将其驻“间岛”之宪兵及官署一律撤去,且声明中国现已派陈昭常为吉林边防督办、吴禄贞为帮办,率步兵二十队骑兵一中队至“间岛”。同年12月,日本驻华公使林权助行文清政府外务部辩论“间岛”界址,而外务部则汇集日人对于此事之详加辩驳。由于日方一味歪曲事实,志在必得,而清政府外务部对于吉林省边界向来没有详细的地图,加之又没掌握可以佐信的史籍,因而虽交涉数次,但双方始终僵持不下。

  中日“间岛问题”交涉,波及中国领土,因而引起了正在日本留学的宋教仁的高度关注。自幼就爱好史地的宋教仁于是开始注意搜集有关“间岛”的资料,并利用赴东北地区联络满洲“马侠”举行反清起义的机会,化名贞村,装扮成日本人,潜入“间岛”内的夹皮沟,混入日本参谋本部的长白山会,拍下了该会为“间岛问题”而制造的大量假证据后返回日本。

  通过这次亲历其境,宋教仁对于日本制造的所谓 “间岛问题”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因此,回到日本后,宋教仁决计撰写一篇文章,以历史事实来证明日本所谓之“间岛”自古以来就不属于朝鲜,而是中国的领土。于是,宋教仁几乎每天都去上野图书馆和帝国大学图书馆,查抄相关史料和书籍,回到家就进行紧张地写作。当时与宋教仁一同住在东京市郊新宿大久保的黄兴长子黄一欧“亲见宋教仁赶写《间岛问题》”,并说:“他有时埋头伏案,夜以继日,写个不停;有时跑帝大图书馆查找资料,几乎到了废寝忘餐的地步。……在我的记忆中,宋教仁撰写这部书花了一个多月时间。”

  经过艰苦的努力,宋教仁终于1908年初完成了《间岛问题》一书的写作。该书6万余字, 所引用各种古籍以及有关国际法方面的书籍多达90余种,其中大量是来自日本、朝鲜方面的资料,不仅叙述了“间岛”及“间岛问题”的来龙去脉,而且以大量历史文献、舆地图籍为证据,通过从地理、历史、、外交、国际法、语言学等诸多方面系统而详细的论证,证明日本所称之“间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驳斥了日本政府及日本关于“间岛”属于朝鲜的种种谬论,并为中国指明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方法和途径,是一部关于“间岛”及“间岛问题”的百科全书。

  《间岛问题》写成后,立即引起了日本有关方面的关注。日本外务省特派某大佐面晤宋教仁,表示愿以五千金购买此书,但宋教仁以此书关系至巨,岂能贪区区五千金而为由严辞拒绝,却托其同乡许孝绶以宋鍊的化名,将书稿转交清政府驻日公使李家驹。

  李家驹阅读宋教仁的《间岛问题》后,如获至宝,立即命人抄写一份,送交清政府外务部。时任外务部尚书的袁世凯得到此书后,高度重视,特于1908年6月18日(阴历五月二十日)致电李家驹云:

  李家驹接电后即传宋教仁至使馆,转达外务部指示,但宋教仁后来以所给川资太少和李家驹拒不接受宋教仁关于及早用重金收购某日人手上的重要证据的意见以及学业繁重为由,拒绝回国应召。1908年8月3日的《申报》曾以《留学生不愿应召》为题发布消息曰:

  湖南留学生宋鍊(即宋教仁)日前著一《间岛问题》呈送使署,深蒙李公使嘉许,当即转咨外务部。顷得外务部来电请李公使发给川资饬送宋鍊来京,听候差委。李公使得电后立传宋鍊至署,出示京电。宋即面稟云:今日为学生之求学时代,非做官时代。假我数年学业有成,再行到京听差未晚。务乞婉言致谢。李公使颇为动容,谓吾必以君之苦学热心转达外部。宋君叩谢而返。

  清政府外务部得到宋教仁所著《间岛问题》后,在与日本关于“间岛”问题的谈判上,据理力争,得以不败,使中国延吉地区与朝鲜隔图们江相望的十万余方里领土未被划入朝鲜。

  事后,袁世凯曾令驻日使官派人馈赠宋教仁两千元钱,宋教仁不受,来人一再强之,宋教仁才勉强收下,但一转身就发给贫困的留日学生,并说:“吾著此书,为中国一块土,非为个人赚几文钱也。”表现出一个爱国主义者的坦荡胸怀和情操。(未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