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对地产商出手!囤地的“李嘉诚们”要傻眼了

  • 2022-10-21
  • John Dowson

香港对地产商出手!囤地的“李嘉诚们”要傻眼了

  其实这是句广东话,意思是买的鱿鱼里掺了水,拿来形容地产商简直不要太贴切。为了钻空子、多卖钱,很多香港楼盘的公摊面积都相当夸张,

  当年香港有个楼面宽免措施,说白了就是给开发商让利、让他们认真搞建筑质量和社区环境。结果倒好,这群人拿着鸡毛当令箭,咔咔咔就把什么停车场、垃圾站、小花园给整进公摊面积里去了。

  好在开发商的心思也活,为了挣钱他们啥事干不出来?实用面积不够用,刚好可以拿阳台和窗户凑。。。在这方面,做得最绝的是李家的长实地产,有的时候伸出去的飘窗比卧室面积还大。

  有的给三居室配六个阳台,有的屋子阳台小得像棺材,总而言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节省空间、硬凑面积。至于买房的人住得好不好,那真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今年3月份,有机构发布了一份研究简报。他们发现香港首次置业的平均年龄已经涨到了44岁,而在在全港持有房产的业主中间,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仅占7.6%。。。

  只要你的总收入低于政策标准、名下又没房产,就可以申请香港房屋署安排的公屋。虽说房子质量一言难尽,但胜在租金低廉,总比住笼屋和劏房要好得多。

  不过等你申请的时候就知道了,这玩意的难度比在北京摇号还夸张。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们拿出来建公屋的地皮实在是太少了。。。

  当年董建华刚上任的时候,就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八万五计划。啥意思呢?按照他的想法,香港房屋署每年要建成八万五千个公屋套间,争取把“排队”的时限从七年缩短到三年;

  对于那些收入刚好超过申请标准、但又买不起私人住宅的家庭,他还针对性地出台了“居屋政策”,这玩意有点类似共有产权房,说白了也是个正儿八经的福利,只不过不能按市价交易。

  有了大量公屋入市的预期,当时的香港房价毫无悬念地开启了一轮暴跌;就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亚洲金融风暴又自东南亚席卷而来,双重打击之下、地产泡沫第一次破裂。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资产腰斩的市民阶层纷纷把怨气撒向了八万五计划,拉横幅的拉横幅、骂人的骂人,闹得别提多难看了。

  等到后来董先生提出振兴科技和制造业的数码港和硅港计划的时候,已成气候的几大家族不是兴趣缺缺就是假借科技之名大搞地产开发,最终错过了调整经济结构的最后一张“船票”。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初代话事人都做不到的事,你总不能指望后面的人能干出太多花样,很多问题一拖就容易拖成绝症。

  以香港为例,当年地产家族们的势力远称不上根深蒂固,他们对香港的掌控也不是无懈可击。真要论资排辈的话,董先生的父亲是一代船王、背后还站着不少大佬,说话的份量简直不要太足。

  最起码香港的富豪们心里都很清楚,与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如赚个金山银山盆满钵满,所以在他们看来,任何功在千秋的事情都是万万做不得的。

  凭借着早年搞地产积累的天量财富,这些地产商人们不断逆势收购,逐渐控制了包括地产、金融、物流、运输在内的各种带有垄断性质的行业。

  你仔细翻翻就会发现,电力是嘉道理家族和李嘉诚的,煤气是李兆基的,超市则是李嘉诚和怡和集团的,公共交通又被李兆基和郑裕彤悉数瓜分。。。

  差不多2012年刚上任的时候,梁振英就把房屋、住房问题当作自己未来的工作重心。可一直到他卸任,这个问题也没有任何改善的迹象。

  短视+逐利,这话说得一点都没错。每当有识之士提出要增加土地供应、改善基建设施的时候,就会有一大票人站出来反对,为啥?还不是因为房价已然是

  要知道,香港可不缺地啊!你从深圳向南看,刨开纵横交错的山峦不谈,好歹也有的平整土地,怎么看都不至于去干那个舍近求远、吃力不讨好的事。

  可事实往往就是这么魔幻,这么多年下来,人家硬是在珠三角东岸搞出来一片“城市”断裂带。说到底,还不就是盖房子的那群人在背后闹的。。。

  随着李超人从神坛上跌落,很多过去人们不敢想的事情都成为了现实。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前,再深谋远虑的谋算也都会落空。

  10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任内第五份施政报告,并提出建设香港北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占地达300平方公里,可容纳250万人居住。

  一方面,这么搞比填海造陆的“明日大屿”要划算得多得多;另一方面,北区紧邻深圳的罗湖、福田,从人口、产业和经济的角度来看也更为适宜。

  想拔地而起一座“新城”,不光要有地有钱、还得有人有产业,这对目前深陷“空心病”的香港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人的命运、总归还是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