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 译 • 视野

  • 2022-11-04
  • John Dowson

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 译 • 视野

  近代以来,中国人重在翻译世界,向先进国家学习。如今,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的文化、发展经验和全球治理观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习谈治国理政》、《三体》、《射雕英雄传》……一部部中国著作在海外走红,翻译中国、向世界介绍中国,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纵观中国的翻译史,有五次公认的翻译,分别是两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西学翻译、新中国成立初期到“”前的东西方文学翻译,以及改革开放至今各个领域全面开花的翻译。这五次翻译展现了一幅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的历史画卷,诠释了翻译作为跨越文化和语言障碍之桥,实现东西方思想与智慧互联互通的巨大作用。

  两汉至唐宋时期,由于佛经的大量翻译,佛教文化得以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相互碰撞,使得印度的哲学、文学、艺术、医学、天文、算术乃至语言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实现了中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融汇。这一时期的一批著名译者不仅留下了传世之作,还对后世的翻译理论产生了持久影响。例如,延续至今的直译意译方之争,在当时就分别有杰出的论断。释道安主张直译,强调译文不增不减,只是在词序上作些调整;鸠摩罗什则倾向意译,常对原文加以改动,以适应中国文体。

  明末清初,中国少数有识之士自觉睁眼看世界,积极加入由官方主导的科技翻译活动当中,从而开启了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接触。彼时,除李光藻、王征等中国有识之士外,西方传教士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譬如,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籍,清初的薛凤祚与传教士穆尼阁合作,翻译了一些天文和数学方面的书籍,使这些知识得以在民间传播。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西学翻译为中国文学、经济学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林纾和严复。林纾与一些英美人士合作,翻译欧美文学名著达160多部;严复更是在中国翻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等著作启智国人,其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至今仍为众多译者所推崇。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党宣言》、《经济学批判》、《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史》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搭载翻译之舟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在文学方面,随着白话文逐步替代文言文,东西方各国的优秀文学作品拥有了更多读者,为世界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一时期的译坛群星璀璨,陈望道、鲁迅、胡适、梁实秋、林语堂、茅盾、郭沫若、瞿秋白、朱生豪、朱光潜等,为进步文化的引进与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刻影响了中国、中国新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至“”前,中国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的翻译重点放在了翻译东西方文学作品上,译文质量普遍较高,涌现出一批翻译名家。

  改革开放至今,自然科技、文学、艺术、社科、军事、卫生等领域的先进理念,借助信息全球化和翻译事业勃兴的东风进入中国,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不断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丰富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在此期间,译者队伍增长至数十万人,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翻译大军,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堪称首屈一指。

  纵览翻译世界的全过程,中华文化展现出“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精神特质,通过不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持续孕育着中华文化的最新优秀成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翻译的任务有了新的变化,不但要译进来,还要译出去,把中国和建设的经验以及优秀文化介绍给外国人。

  改革开放以前,向世界翻译中国的最优秀成果是《选集》(以下简称《毛选》)的对外翻译。多语种版本的《毛选》开创了党和国家著作以及重要文献翻译的先河,被翻译界奉为圭臬,成为了向世界翻译中国的标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向世界翻译中国筑牢了强大的根基。

  以1978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全译本为代表,《诗经》、《楚辞》、《西厢记》、《史记》、《离骚》、《资治通鉴》、《长生殿》、《牡丹亭》、《老残游记》、《儒林外史》等中国经典文学作品陆续走向世界,向世人展示了东方古国的文化底蕴。其中,著名翻译家杨宪益与英国妻子戴乃迭的合作,不仅为后人留下了隽永清奇的翻译作品,也留下了感人至深的情感佳话。同时,在译者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国产电视剧开始走出国门,《包青天》、《还珠格格》、《孝庄秘史》、《甄嬛传》、《红高粱》、《媳妇的美好时代》等一批影视IP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和国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党的以来,中国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中国故事不仅是一国现代化发展的“励志剧”,更是解决全人类问题的“启示录”。国际社会迫切希望进一步了解、认知中国,这直接助推了向世界翻译中国的持续繁荣。《习谈治国理政》和《习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在海内外引发高度关注。这两部著作被认为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总汇”,是诠释中国道路最生动的“教科书”,是世界读懂中国的“总钥匙”。

  目前,世界翻译中国的题材和语种都在不断拓展。例如,中国的四大名著,除了英文版本,其他语种的版本也在陆续出版,未来还有可能翻译成不同语种的童书在世界传播。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幻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和网络文学作品,凭借外文译著的精彩演绎,受到了众多外国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向世界翻译中国,我们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世界倾听中国的时代已经来临。经过翻译从业者们的长期努力,向世界翻译中国已取得长足进展,未来,要向更加复杂多变的世界翻译好新时代的中国,需要更多有志之士的积极参与,以海外读者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对外翻译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才能向世界展示加真实、立体和全面的中国,更好地传播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