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党的十九大以来,国资委认真学习领会习总关于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中央企业重组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围绕“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着力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并购、“两非”剥离和“两资”清退、“压减”五项重点任务狠抓落实,有力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中央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有效提升,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巩固。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企业集团层面战略性重组进入新的加速赛道,先后完成了一批资产规模大、影响深远的重组项目,共涉及6组12家中央企业。
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重组,是应对国际造船业整体产能过剩,提升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积极举措,对国际造船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两船”重组整合了行业优势资源,舰船研发制造进展大大加快,企业经营效益大幅提升。重组后的新集团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居世界造船集团第一,企业市场地位更加稳固、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通过重组实现强强联合,切实增强中央企业在种源、化工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重组后的中国中化加快资源整合、强化技术创新,“两化”农业种业板块整合已经完成,为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保利集团重组中丝集团、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有序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专业化整合有效推进专业化整合是从根本上减少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以来,国资委以相关领域行业体制改革为契机,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等方式,稳步推动中央企业之间的专业化整合,取得良好成效。2020年国家管网集团通过市场化方式收购三大石油公司相关管道资产,打破我国油气干线管道主要由三大石油公司实行上中下游业务一体化经营的传统格局,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X+1+X”油气市场运营机制和“全国一张网”新格局初步形成,有效保障了我国油气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这项专业化整合涉及4家上市公司,横跨上海、香港、纽约、伦敦4地资本市场,交易对价4061.8亿元,并同步完成了国家管网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引入资金2437亿元,创造了2020年全球规模最大交易、近5年全球油气行业最大交易、全球迄今为止最大市场化私募股权融资项目等多个“全球之最”。2021年4月,通过集中有关中央企业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力量,组建成立了中国星网集团,是立足国家战略全局、顺应科技产业变革大势的重大举措。中国星网集团作为第一家在雄安新区注册落地的中央企业,在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国家重大战略上起到良好标杆示范作用。并购工作稳步开展并购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九大以来,国资委指导中央企业围绕国家需要,围绕主责主业、重点关键领域,积极稳妥开展并购工作,有效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服务疫情防控开展并购。2020年,中央企业在医疗医药行业并购金额总计162.9亿元,同比增长2.4倍。国药集团积极并购传统疫苗生产线,并迅速改造为新冠肺炎疫苗原液生产车间和分包装车间,大大缩短了产能建设周期,提升了疫苗可及性。围绕深化央地合作开展并购。鞍钢与辽宁省最大国有企业本钢强强联合,粗钢产能达到6300万吨,营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成为真正的东北“钢铁航母”,推动形成“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钢铁产业新格局。在这一重组过程中,国资委会同各方打出了一套六措并举的改革“组合拳”,包括“推动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增资参与鞍钢股权多元化改革、辽宁省无偿划转51%股权给鞍钢、有序推进本钢债务重组、积极引入优秀民营企业参与本钢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钢铁板块和铁矿石板块整合运作、同步建立市场化机制工作方案”等,打造央地国企综合性改革示范。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开展并购。中国远洋海运通过收购秘鲁钱凯码头等项目,积极布局全球支点网络,强化产业链核心资源控制,促进中国与拉美地区之间互联互通与经贸往来。同时,通过整合辽宁等地物流企业,积极构建点、线、网立体层面全程物流与供应链综合能力,全力确保国际国内贸易物流“生命线”循环通畅。国有资本“有进有退”通过两个专项的开展,国有资本实现了“有进有退”。全面摸清底数。指导各中央企业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全面自查梳理现有业务板块及所属企业经营情况,并组织内部审计部门专项核实自查情况,确定2041户“僵困”企业名单,核定“两非”剥离任务共计1562项,涉及资产3160.7亿元。全流程监督确保完成质量。在“两非”剥离中,建立“每月一汇总、季度一报告”的跟踪督导机制;在“两资”清退中,开展全工作过程跟踪,组织专门力量分批对“僵困”企业开展专项核查。自去年9月启动“两非”剥离以来,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51家中央企业通过吸收合并、破产重整、对外转让等方式,剥离非主营业务252项,涉及资产共计495.7亿元。借助专业化平台精准施策。通过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成立专业化平台公司、发起设立相关基金等方式,帮助各中央企业完成好“两非”剥离、“两资”清退工作。国家能源集团牵头发起总规模100.2亿元的“北京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持续推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业务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中国宝武强化投融管退各环节体系能力,设立“退出资本资产办公室”,按照“应压尽压、应退尽退”原则,全面推进剥离工作,目前任务完成率已超过70%。“压减”工作持续推进截至2021年7月底,中央企业管理层级控制在5级以内,法人户数累计减少超过1.8万户,减少比例超过34%。管理层级明显压缩。通过“压减”,中央企业管理层级明显缩短,最长管理层级压缩至5级,61家企业管理层级低于5级,约占全部中央企业的63%。集团管控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压缩管理层级,集团总部指令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传导至基层单位“神经末梢”,对链条底端国有资产的监督监管能力不断增强。华润集团明确总部职能定位,赋予各区域公司管理职能,并上收生产经营单位投资管理权限,形成“总部-事业部-区域公司-生产单元”四级管理架构,实现一套管控体系对全集团2000余家法人单位全覆盖。管理效率不断提升。“压减”工作开展以来,中央企业累计减少人工成本402亿元,减少管理费用337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由44.6万元增加到59.3万元,提升比例超过30%。国投通过开展“压减”工作,累计减少法人145户,较“压减”开始时减少比例超过40%,回收资金超过109亿元,减少人工成本49.4亿元、管理费用17.1亿元。稳步推进中央企业集团重组下一步,国资委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工作上的安排上,将重点聚焦五个方面。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部署,稳步推进中央企业集团重组。将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作为中央企业集团重组的出发点、着力点,稳步推进物流、输配电装备制造等领域的资源整合,通过战略性重组着力解决企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关键技术“卡脖子”、核心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聚焦国有资本布局和产业发展需要,做好新央企组建和接收。根据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需要,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适时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集团,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计民生、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的行业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的要求,做好新央企接收等工作,在2022年底前完成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划转国资委管理。聚焦规范投资并购行为,有效提升中央企业并购工作质量。督促中央企业按照《关于规范中央企业并购的意见》要求,有效规范并购行为,克服盲目并购冲动,严格落实决策程序,加强并购前研究与审核,大力做好合规管理、应急预案制定等各项工作,提高决策质量、防止无效并购、防范滋生,确保并购不产生系统性风险。与此同时,加大对参股投资的监督力度,推动中央企业认真落实《关于中央企业加强参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严把主业方向,严格甄选合作对象,合理确定股权关系,完善审核决策机制,确保参股投资并购规范有序。聚焦主业实业,加大“两非”“两资”清退力度。按照国资委“两非”剥离、“两资”清退工作的整体部署,推动中央企业高效有序退出非主业,促进资源从非主业向主业集中,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针对中央企业在剥离“两非”“两资”业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企施策”予以指导支持,逐步建立“有进有退”的资源灵活配置机制。在退出过程中,注意规范决策程序,严格执行国有资产评估、国有产权进场交易、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等制度规定,确保国有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聚焦协同效应发挥,强化重组后的整合融合。指导中央企业在结构调整与重组中,建立健全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制定细致、合适的整合方案,加快同类业务横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纵向整合,并同步做好管理、技术、市场资源等整合协同。对重组企业开展专项调研督导,切实发挥协同效益,释放重组红利,实现“1+12”的重组目标。热文排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