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维稳,上海证券报称,大涨大跌、V型反转,戏剧化的场面今年以来在A场反复上演。在经历贪婪与恐惧间一轮暴烈的轮回之后,杠杆市的草莽时代正走向终盘,迈向它的2.0时代。证券日报称,中国遇到的狙击,是我们前进路上的必要一课,我们要勇敢的面对,齐心协力打赢这场“中国价值保卫战”。证券时报表示,推动中国树立价值投资风气,减少过度波动,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更好地发挥经济转型推进器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天四大证券报接连发表评论文章维稳。
大涨大跌、V型反转,戏剧化的场面今年以来在A场反复上演。在经历贪婪与恐惧间一轮暴烈的轮回之后,杠杆市的草莽时代正走向终盘,迈向它的2.0时代。
杠杆市的2.0时代,不应是轮回的简单重复,而是市场方方面面的升级和优化。它需要更加高效透明的监管,需要更加成熟专业的投资者,也需要更加包容开放的社会认知。
从上周五到本周二的中国,上演了一场现代金融战。6月30日,上证指数振幅达10.66%,为今年最大单日振幅;而此前的6月29日,上证指数振幅为9.8%,6月26日则单边下跌7.4%。大盘出现如此剧烈波动,是不正常的,背后是两种力量的大博弈,即坚定维护中国资产价值的力量和坚持做空中国资产价值的力量。
中国“杠杆资金”一直是做空中国力量的一个主要借口。挂牌于新加坡的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曾经数次利用监管层规范两融业务的消息做空中国,最为突出的是1月份和4月份。当关于场内两融的不实传言失去市场后,关于场外融资的不实传言就成为主要借口。昨天晚上,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和一家著名私募基金公司都针对其恶意做空的传言予以澄清,但事实如何需要调查。虽然现在还没有公布恶意做空中国的相关主体和案情,但预计终将水落石出。当然,做空是市场应有的功能,做空也是市场主体的权力,但当恶意做空伤害到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时,回击也是必须的。
中国仍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不论是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还是监管者,都不够成熟,市场出现大起大落有时是难免的。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投机盛行走向价值至上,从失信文化走向诚信文化,恐怕还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因此,我们既要总结此次应对市场巨震的经验,也要深刻反思这次大起大落背后的制度和文化根源,这样才不会好了伤疤忘了疼。既要从制度层面查缺补漏,降低与机构投资者相关的委托代理风险,真正发挥机构投资者稳定市场的作用,更要从投资文化层面正本清源,荡涤浊气,吹进清风。让制度和文化相互熏染,良性互动,最终推动中国树立价值投资风气,减少过度波动,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更好地发挥经济转型推进器的作用。
风雨之后是阳光。经历了这次罕见的行情大波动,及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中国就能够更加健康地昂首前行。
资本市场是各种信息发生综合反应的平台,预期和信心在这里得到充分表现。在经济基本面出现向好迹象、流动性充裕态势仍将持续的背景下,多位市场人士认为,市场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在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看来,支撑市场的宏观逻辑并没有改变。无论是对经济改革效果的预期,还是当前货币政策的延续,还有新兴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的快速成长,只要这些没有改变,市场的基础就在。
“资本市场是双重信心的表现,一方面资本市场自身就是信心的载体,另一方面,它又能够为整个经济提振信心。”中信证券证券金融业务线负责人房庆利认为。
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也表示,市场虽然在短期内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但改革开放红利释放、流动性总体充裕和居民资产配置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改变,经济企稳向好的趋势更加明显,各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措施的持续发力将进一步夯实市场基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不过,“之前持续数年的熊市让投资者压抑了太久,当看到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正在形成时,前期市场释放的热情过于强烈。”魏凤春说。
分析人士提醒,市场基础的夯实还需要未来经济改革效果的印证,在对长期总体态势持积极看法的同时,必须注意防范波动加大的风险。
房庆利表示,从国际经验上看,重大国家战略或新经济形成气候,都需要时间,例如美国在2000年时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到如今的互联网行业强盛也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这需要投资者的耐心和专注。
对于当前的资本市场,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在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股票筹码的供应没法完全恢复、资金面相对比较宽松的背景下,市场格局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
谈到未来的市场格局,高善文表示,未来,如果经济恢复的预期逐步兑现,大量中概股回归的影响逐步发酵,注册制能够顺利推出,整个市场所面临的宏观环境会逐步发生深刻变化,渐渐由博弈驱动向依靠基本面力量驱动演化。
央行上周末“双降”未能安抚市场惶恐的心。周一A场再现大跌,沪综指盘中杀破3900点整数关。一时间,关于“配资清盘”、“两融爆仓”的流言四起,市场情绪到了本轮牛市以来最为脆弱的时刻。
然而,权威机构和券商的反馈显示,杠杆资金的状况并不像市场中一些极端描述所形容得那样。巨大的抛售压力更多地来自投资者集体寻求避险所诱发的踩踏。
恐惧始于未知,未知止于公开。近期市场的大幅下跌给投资者和监管者都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投资者如何为自己的情绪“降杠杆”,监管层如何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及时明确预期,都是目前值得深思的问题。
应该严格厘清场外融资(即“影子融资”)与场内融资界限。“影子融资”不得介入证券公司系统,是对证券公司业务管理规范的完善,是为有效防止风险死角。在互联网金融与创新越来越发达的当下,对于那些场外以规范合同方式,且有规范风控体系的各种形态存在的影子融资,可以交给市场自我调节和约束;而对于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影子融资行为,应由相关监管部门尽快出台立法,并依法处理。
最近几天市场情绪不稳定,出现非理性下跌,其中的一个导火索就是误读监管政策,过分夸大杠杆资金的比重特别是违规资金的比重。矛头指向了无辜的场内两融,以为中国内部发生了很大的乱子。真实情况是,不但场内融资不存在大规模平仓之忧,“影子融资”也不存在大规模平仓压力。近期的暴跌,有合理调整的部分,但因融资问题的混淆和谣传,也导致了非理性调整。
在此,我们有必要说明的是,股指前期的持续攀升并非单靠杠杆资金独臂推高,而是有经济向好、改革深化的内在推动力使然。2014年沪深大盘上涨之前,主板市场已经经过了近7年低迷时期,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恢复性的。
再过3天,就是七一了,我们中国党成立94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华民族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习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答问指出,中国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带领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这一论断,已经为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实践所验证。站在当下,我们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继续验证这一论断:因为我们现在正站在一个新的黄金30年大幕开启的历史新起点上。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包括资本市场都将保持持续繁荣。按照巴菲特所指出的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1:1到1:2的对应关系,5年后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实现比2010年的397983亿元GDP翻一番即达到80万亿之际,我们的A股总市值应能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以上。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深化、结构优化等因素,A股总市值达到200亿元也不是不可能的。
古往今来,中国人民一直保持着节俭和储蓄的习惯。这种传统流传至今,为我们下一步的投资提供了雄厚的资本金。只要政策得当,措施稳妥,把这些储蓄分流、引导到投资项目上来,将有效地促进实体经济的繁荣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实体经济企业在直接融资平台上获得发展所需资金。
中国A股的实体基础是牢固的。在座各位所代表的上市公司,已经显示了蓬勃的生机,今后会继续保持旺盛的生机。这一生机始终是中国广大的市场容量所决定的。今后5年正逢我国的“十三五”规划时期。习总5月27日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强调,“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在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习总指出,要深入研究保持经济增长的举措和办法,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总量上台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凭借国内巨大的几亿人口的城镇化需求,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5年前就在一篇文章中比较过: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一般接近或高于80%,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的城市化率也在60%以上。我国的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空间。城镇人口的增加,可以带来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多方面投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上市公司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任重而道远。相信我们在座各位所代表的上市公司,一定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一定能够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祝愿大家心想事成!
最近两周,A场剧烈震荡,主要股指短时间内累计下跌了20%左右。即便是在以高波动性为特色的A场上,这样的波动幅度在历史上也不多见,应该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市场调整的背后,有多重力量在起作用。既有短期流动性冲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涨幅过快后市场自我纠正的内在需要。除此之外,融资杠杆作为一把“双刃剑”,在这次调整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巨大杀伤力,也不容忽视。
去年下半年以来,融资杠杆因素对A股走势的影响愈发明显。投资者利用场内合法渠道与场外灰色渠道的融资总量不断上升,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两融规模从2000多亿元迅速膨胀至2万多亿元。除了券商提供的融资服务外,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配资公司最高可达5到10倍杠杆的配资,此类社会配资游离于监管之外,门槛低、杠杆高、风险大。融资杠杆对股指持续快速上涨事实上扮演了牛市行情“加速器”的角色。融资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在上涨过程中,它可能加快行情的上涨速度,推动行情向非理性繁荣发展,而一旦市场在内外力量作用下出现调整时,融资杠杆又会转化为市场螺旋式下跌的压力,甚至导致“踩踏效应”。不论是上涨时的“加速器”作用,还是下跌时的“踩踏效应”,都会加剧波动,一旦这种波动达到一定程度,其自身就可能成为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个触发器。
客观地说,融资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资本市场一项基础业务,在成熟市场,其规模随着市场行情的上涨而增加是一种普遍现象,关键在于融资是否在法治、科学合理的轨道上,其规模变化是否与市场发展相适应。如何应对融资杠杆给带来的挑战,已成为摆在包括监管者、机构以及普通投资者等各方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对监管者来说,要密切关注杠杆因素对行情的影响以及对金融稳定的潜在冲击,处理好市场化与监管干预之间的关系,探索出一套合理、可预测的监管规则,规范市场融资行为,通过发挥市场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来维护市场长期稳健运行。同时,对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提高信息透明度,尽可能降低监管行为自身对市场的冲击。面对融资杠杆放大可能造成的市场冲击,监管者要心中有数,下好先手棋,做足预案。
要摆正市场化改革与监管干预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法治化、市场化改革大方向不动摇,依法、依规管理,同时让市场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减少各种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另一方面,一旦市场波动超出预期,出现了系统性风险苗头时,必须毫不迟疑地出手,善于作为,敢于作为。这种干预不是为了维护某个特定的市场参与者的利益,不是救市,而是为了维持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近期市场的剧烈波动,给所有参与各方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借钱买股本身就是有风险的投资,那些因波动而陷入窘境的投资者应该反思:在融资加杠杆博取高收益的同时,是否做好了承担高风险的准备?投资者应该具有这样的意识:市场上杠杆运用越便利,要在市场上生存下来,自己的投资行为就要越理性,就越需要关注经济基本面和上市公司基本面。脱离了基本面的投资行为在杠杆时代面临着比以往更高的风险,盲目跟风追涨杀跌,热衷于炒作概念和题材,无异于火中取栗。对于既缺乏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也缺乏足够精力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将自己的投资委托给专业机构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曾在5月5日的本报评论员文章中呼吁,市场参与各方都要汲取历史教训,稳健投资,避免重蹈大起大落的覆辙,呵护慢牛行情。一个多月下来,事与愿违,市场还是又坐了一回从过快上涨到恐慌下跌的过山车。不论是之前的股指狂热飙升,还是上周五的千股跌停,都带有很强的不理性色彩。市场各方需要尽快从这种不理性状态中走出来。应该看到,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需要发挥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一个稳健发展的有利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有利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对创业创新的激励作用、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拉动作用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当前,市场虽然出现了较大震荡,但中国经济基本面预期仍在改善中,经济企稳向好的趋势更加明显,各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措施的持续发力将进一步夯实市场基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改革开放红利继续释放、流动性总体充裕和居民资产配置的基本格局也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监管部门对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将更加有力,应对两融杠杆挑战的手段将更加丰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法治化、制度性建设也在持续推进之中。可以预料,历经波折的中国,未来的发展环境会更加优化,持续发展的基础将更加扎实,前景依然光明。
始于2014年7月下旬的“改革牛”行情,今年6月中旬以来遭遇重重一击,上证指数近两周累计下跌近1000点,6月26日还创出7.40%的年内第二大单日跌幅。有人认为下跌合乎逻辑,因为有涨就有跌,有暴涨就有暴跌;何况,上涨本来就是由资金多寡决定的,这一轮上涨是人为制造的牛市,没有牢靠的基础。
当前,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已很高,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程度也在继续提高,我们应当完善监测机制,提高监管水平,对于利用期货等工具,恶意制造中国金融市场动荡的机构,不但要保持必要的警惕,而且要依法予以查处。我们认为,依法查处恶意制造金融市场动荡的行为,恰恰是为了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对境外机构从事正当交易是一种保护。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尤其要清醒认识股票市场的基本属性、基本运行规律,一如既往地加强和夯实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要坚持公开透明原则,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案件,保护和激励合法合规投资行为。全体市场参与者都应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分享市场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参与市场。要敬畏法治,敬畏市场,敬畏风险,努力打造各方依法办事、规则透明有效、主体公平博弈的新生态!(董少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