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报道 不良资产处置渠道趋向多元化 商业银行一季度不良率再度下调

  • 2022-08-24
  • John Dowson

金融报道 不良资产处置渠道趋向多元化 商业银行一季度不良率再度下调

  近日,银保监会披露的2022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显示,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商业银行不良率较上季度末小幅下行。

  不过受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带来相关质量滞后曝露,以及部分银地产业务资产质量承压影响,有观点认为未来部分中小银行的不良率或将小幅上行,处置不良仍将是其短期内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指标之一,资产质量是银行风险防范的重要底线。近年来银行业通过核销、清收、定增搭售以及在市场间进行个贷不良转让试水等多种新旧手段持续压降不良资产规模,且成效显著。而银保监会负责人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银保监会将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深入推进农村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持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丰富不良处置渠道,落实好地方中小银行不良处置支持政策,加快化解不良资产。

  近日,银保监会披露的2022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显示,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2022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下同)不良余额2.9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65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率1.69%,较上季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针对此次监管层发布的数据,中信证券分析指出,商业银行账面风险指标稳中向好:2022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率环比再下降0.04pct至1.69%;关注率为2.31%,环比持平,整体资产质量保持稳中向好趋势。

  近年来,商业银行在清收、核销等传统手段的基础上,持续探讨不良资产处置新的可能性,目前在定增的同时搭售不良在部分中小银行中也成为常见的手段。多重手段并行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成效明显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13万亿再创历史新高,连续两年突破3万亿元。2017年至2021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11.9万亿,超过此前12年处置总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监管层放开国有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个贷不良转让试点闸门后,个贷不良处置渠道趋向成熟,未来试点范围或有望进一步放开。

  银登中心近期发布的《不良转让试点业务年度报告(2021年)》中披露,去年77家机构已在银登中心开立账户540个,当年已成交试点业务本息费合计186.48亿元,当年累计为商业银行处置7969户、2.8万笔不良。

  分类别来看,其中单户对公不良转让业务成交144单,对应不良144户475笔,未偿本金合计114.75亿元,本息费合计138.92亿元,转让价格合计80.30亿元,平均本金回收率69.98%,平均折扣率57.80%;批量个人业务成交45单,对应不良7825户2.7万笔,未偿本金合计17.73亿元,本息费合计47.56亿元,转让价格合计2.23亿元,平均本金回收率12.57%,平均折扣率4.68%。

  报告同时指出,未来政策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管理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放开参与试点的机构和不良范围,一些长期困扰市场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望得到缓解”报告称。

  “当前金融体系不良资产风险尚未完全暴露,银行业中小金融机构的不良率或将进一步上升,但上升幅度和空间相对有限。从不良资产的处置和风险化解的情况来看,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仍将持续大力推动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东方资产日前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指出。

  财经网金融统计企业预警通披露的数据发现,今年一季度有数据可对比的95家银行中,70家的不良率较去年末减少或者持平,而指标上行的银行中增长幅度也相对有限。不过值得一提的是,95家银行中有16家银行的不良率超2%,均为地方中小银行,包括14家农商行及2家城商行,其中榆次农商行一季度不良率高达16.95%,位居已披露数据的银行之首。

  光大银行宏观分析师周茂华表示,商业银行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之一,经营状况、资产质量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强。前两个月多点散发疫情对部分区域经济活动影响相对大。突发的散发疫情对一些区域生产生活造成阻滞,部分小微企业、家庭个人的收入下滑等,对部分中小银行经营与资产质量造成一定扰动。

  “国内及时遏制助疫情,经济活动加速恢复正常中,同时,我国及时出台一揽子纾困助企措施,并未出现大规模坏账情况,5月国内制造业PMI和服务业PMI大幅反弹,企业对经营预期继续保持扩张,显示我国经济韧性足”周茂华对财经网金融分析称:“同时,近年来中小银行不断完善内部治理,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增大资本补充力度,拨备维持高位,以及近两年国内银行经营状况持续改善,中小银行经营有望保持稳健。”

  财经网金融也注意到,年内上市城商行、农商行一度密集接受机构调研,而资产质量是调研中的重点问题之一。而多家上市银行在接受调研时表示,未来将在业务流程中及时监控、化解风险,提升风险管控水平。同时,加快风险资产处置,保证资产质量底线。

  张家港行便曾表示,2022年将“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提高新增准入质量,加强存量风险管控,加快不良清收处置力度,实现信贷业务稳健、高质量发展。”

  上海银行行长朱健也在近期的业绩发布上介绍,后续上海银行将建立并持续完善疫情应急保障机制,尽可能前移风险关口,强化到期、逾期管理,灵活运用无还本续贷、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大额风险业务管控。同时加快风险资产处置,抓牢风险化解的主导权,力争全年资产质量保持在总体可控、可接受的水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