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强度,通常指一个区域建设用地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按照国际惯例,30%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国土开发强度的极限,超过该限度,人的生存环境将受到很大影响。东莞市的总面积为370万亩,据国土部门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全市的建设用地达161.8万亩,占到了43.8%,开发强度已远超警戒线。例如,厚街是东莞的中心镇之一,既是家具之都,又是鞋业名镇。该镇的建设用地总量早在2008年年底就已达到56.4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4.9%。
国土部门表示,“在32个镇街中,有十几个镇街的开发强度甚至超过了50%”。但当羊城晚报记者多次联系东莞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询问“十几个镇街”的具体名单时,该负责人表示,“具体超线镇街名单属于内部机密,不方便告诉记者”。该负责人还解释说:“现在东莞各镇街正在引进大项目、大的房地产,镇街都担心一旦公布出去后,让投资方产生‘这个镇没地’的印象,从而影响整体的招商质量。”
对于土地开发超警戒线的原因,国土部门并未给出详细说明。但东莞一镇街的宣传办负责人向记者坦承,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以前东莞的土地开发缺乏统一性,各个镇街都是各自为政,只要有企业愿意落户,当地就愿意给地盖厂房,土地手续办理也很便捷。此外,有些地方为了追求面子或政绩,兴建了不少形象工程,也占去了大量土地。再加上一些基层的村社区存在违法用地行为,“比如,虎门的怀德社区此前就非法占用了11亩土地开发停车场,今年还是在当地国土分局的介入下才被清理的”。
东莞严峻的土地形势远不止于此,除建设用地规模突破警戒线外,全市的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资源也很紧张。国土部门称,按照国家关于建设占用耕地要“占一补一”的规定,东莞本身无法实现占补平衡,耕地的占补平衡只能通过易地开发来实现,没有易地开发,东莞就会处于“有用地指标也使用不了”的尴尬境地。此外,省下达给东莞的用地指标相对较少,每年只有1万亩左右。
土地指标不够,对东莞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转型升级受阻。东莞市市委徐建华给东莞开出的转型升级药方是,以重大产业集聚区、重大项目、重大科技专项的“三重”建设,促进东莞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但如今,东莞的土地开发强度已超过40%,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已经不多,适合大项目的成片土地更是少之又少,这就使得东莞在与其他城市竞争项目时,往往会处于劣势一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0年东莞曾有机会争取到一汽大众项目落户,但最终因缺乏连片的地块供项目用地,败给了兄弟城市佛山。
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去年落户深圳观澜,今年年初,毗邻深圳的东莞凤岗就把“建设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配套工业园”定为了该镇今年产业发展的重头项目。这一项目涉及的11家零部件厂商,如洽谈成功将带动近300亿元的工业产值。为此,凤岗制定了发展方案,要求所需土地30万-40万平米。该镇试图通过“三旧”改造等方式来盘活土地,但政府在与各方进行长时间讨价还价后,只搞定了2万-3万平方米的用地。
“这一面积对汽配厂商来说根本派不上用场,而且这些厂房分散,达不到预期的集聚效果。所以目前落地投产建设的只有两家厂商。”据虎门镇外经办主任张建军介绍,“受金融危机影响,外资企业很难引进来,好不容易有企业想来,却没有土地指标,而这个问题又并不是虎门镇就能解决的。仅去年一年,因为土地的制约,就有8个相对比较大的项目与虎门失之交臂”。
“超过43%的开发强度,说明东莞过度开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东莞市特约研究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认为,解决用地难题,“三旧”改造是一条路子。这正是东莞盘活现有存量土地的方法之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