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银保监:大步推进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统一监管!

  • 2022-12-28
  • John Dowson

央行、银保监:大步推进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统一监管!

  2020年11月6日,在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梁涛出席,并介绍了金融机构合理让利落实进展有关情况。会议释放大量重磅信号,以下为重点内容

  梁涛表示,推进减费让利是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重要一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银保监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六稳”“六保”要求,聚焦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借此机会,我先就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作一介绍。主要是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资产负债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14.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各项178.6万亿元,同比增长12.6%;总负债288.7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保险公司总资产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4%。

  二是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前三季度,人民币增加16.3万亿元,同比多增2.6万亿元,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超过8万亿元。民营企业增加5.4万亿元。制造业增加2万亿元,为去年全年增量2.6倍。保险业赔付9989亿元。

  三是风险抵御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前三季度,银行业新提取拨备1.5万亿元,同比多提取2068亿元。三季度末,拨备覆盖率177%。商业银行资本净额23.8万亿元,资本充足率14.41%。目前,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42.6%。

  四是主要经营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5万亿元,同比下降8.3%。银行业处置不良1.7万亿元,同比多处置3414亿元。三季度末,银行业不良余额3.7万亿元,不良率2.06%。银行保险机构流动性总体保持平稳。

  银保监会把推动减费让利作为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重要抓手。前三季度,21家全国性银行服务收费减费让利1873亿元,预计银行业今年全年可实现减费让利3600亿元左右。

  一是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目前已对超过3.7万亿元企业本息实施延期,有效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为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是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的支持力度。三季度末,普惠型小微企业同比增长30.5%。前三季度,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利率较去年全年下降0.82个百分点。21家全国性银行落实小微“两禁两限”政策减免212亿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个人抗疫减免233亿元,主动减免市场调节价服务费用316亿元。

  三是坚决清理规范减免银行保险机构收费。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取消信贷资金管理费、小微企业提前还款违约金等,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逐步缩减银行收费服务项目,近年来已陆续减免几十项收费项目。

  四是大力整治违规收费问题。开展违规涉企收费治理和小微企业融资收费检查。今年7月对6起违规涉企收费典型案例进行了公开通报。目前正在开展清理银行乱收费专项行动,始终保持严监管的高压态势。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近年来针对银行业保险业面临的金融风险,银保监会采取多方面措施,取得积极成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起集中整治不规范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目前,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

  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境内逾期90天以上与不良比为80.2%,部分银行逾期60天以上也全部纳入不良。

  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已由高峰时期约5000家压降到3家。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8个月下降。

  对高风险金融集团进行风险处置、资产清理、追赃挽损、风险隔离等工作扎实推进。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

  前三季度,新增房地产占比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近三年银行保险机构累计增持地方政府债券11万亿元。今年,面对疫情冲击,及时出台一系列纾困措施,应对风险反弹,严防外部风险冲击,有效防止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重大金融风险。

  刘福寿表示,当前,我国金融风险趋于收敛,整体可控。但受内外部因素影响,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必须充分重视、冷静研判。

  刘福寿介绍,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增强风险意识,坚持风险为本的监管原则,把风险估计得更全面,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充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是前瞻应对不良资产的反弹。督促银行做实资产分类,真实暴露不良,足额计提拨备,加快处置速度。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刘福寿称,银保监会很重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从2017年起,集中整治不规范的同业、理财、表外业务,目前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已经压降了约20万亿元,国际组织和专业机构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中国降低影子银行的风险,从根本上维护了金融体系的稳定。下一步,还是继续完善影子银行的监管制度和风险监测体系,持之以恒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严防反弹回潮。

  金融科技方面,我们一方面支持金融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创新,同时坚持创新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要为实体经济做贡献。我们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把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到统一的监管范围。

  刘国强也作出正面回答。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坚持总量政策适度、融资成本下降、支持实体经济三大确定性的方向,以制度和政策的确定性应对高度的不确定性。前期由于疫情原因,不确定性非常大,那怎么应对?就是政策要有确定性,货币政策主要是三个方面,首先是量上要有一定的数量,当然不能太多,不能溢出来。另外,资金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要有确定性的预期。还有,资金去哪里?要去实体经济,不要去玩“钱生钱”的游戏。

  让这三个确定性应对高度不确定性,效果是好的。当前国内经济复苏态势良好,央行的政策利率和市场报价利率(LPR)均保持稳定,企业利率持续下行,并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随着LPR改革,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顺畅,刚才说的1.5万亿元的让利目标今年是可以完成的,这些政策为“六稳”“六保”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看,国际上总体呈现出经济复苏的态势,虽然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即使疫情出现反复,也不大可能回到一季度的全面停摆状况,所以总体恢复的方向应该是确定的。这是国际经济的环境。这一段时间,国际上都在讨论未来应对措施退出的问题,特殊时期的政策也不能长期化,大家都在考虑这个问题。一致的意见是,退出是迟早的,也是必须的,但是退出的时机和方式需要进行认真评估,主要是根据经济恢复的状况进行评估。金融还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经济状况决定金融的政策应该怎么去适应。

  国际经济是总体复苏的,中国的总体状况好于国际,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经济恢复几个方面都是全球领先。最近我们做了一些调研,从趋势看我国经济比较强劲,政策效果正在发挥作用,市场信心在恢复。无论是出口、投资、消费,虽然有的还没有达到正常速度,但是它的边际变化,一个月比一个月的变化的趋势是非常强劲的,我相信中国经济明天会更好。从实体经济的三大需求、从供给、从金融角度判断,经济都是比较强劲的,动力比较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要考虑下一步的政策,总体上当然继续保持松紧适度,当然政策调整要基于对经济状况的准确评估,不能仓促、不能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效果,要把实体经济服务好。另外也不能出现“政策悬崖”,政策突然中断可能很多方面适应不了。所以调整政策要评估,要考虑这些因素。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会上介绍,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综合运用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再、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促进市场整体利率稳中有降。

  引导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下行0.3个百分点,带动LPR同步下降,推动企业利率明显下行。如期启动并于2020年8月末顺利完成存量浮动利率定价基准集中转换,降低企业存量利息支出。

  分三批次增加1.8万亿元再、再贴现额度并逐步发放到位。中小微企业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普惠小微信用支持政策加快落地,对小微企业直接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相当多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与银行、保险、信托机构协商,请求推迟、展期或重组债务,给予延期或减免一部分本息,一些特殊困难企业实施破产重整。

  刘国强表示,总的看,各项措施成效显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持续提升。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截至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10.9%和13.5%,明显高于上年。融资成本明显下降。9月企业利率为4.63%,同比下降0.61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截至9月末融资新增3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128万户,同比增长21.8%;9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平均利率为4.92%,较上年12月下降0.96个百分点。

  刘国强介绍,今年前10个月金融系统通过降低利率、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两项直达工具、减少收费、支持企业进行重组和债转股等渠道,已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

  刘国强表示,下阶段,人民银行将会同银保监会等有关部门,持续释放相关政策红利,继续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