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降维打击的直播路数,让业界看衰已久的新东方直播间粉丝量突破1000万,截至6月18号新东方在线万元。
今天看来直播带货仿佛让新东方取得巨大成功,但我们都知道,这只是新东方和英语老师们的一场自救运动。
2021年7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双减”。政策一出,热闹至极的教培行业一下子迎来凛冬,行业巨头新东方也不能幸免。
以出国留学业务起家的新东方,从2007年底进入K12领域,从英语覆盖全科,2020年底,K12业务占到新东方总营收的69%。停止小学和初中的线上线下培训,对新东方和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剧变之下,只能自救。当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出现在直播间里的时候,对于新东方的老师们来说,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新东方老师们不是唯一遭遇职业生涯冲击的群体,每一个在职场沉沦的打工人,都会面临职场转型的问题。职场转型,并不只是行业或岗位的转换,职业角色的每一次变更,都是职场转型的一部分。
2020年麦肯锡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有7500万至3.75亿人需要进行职场转型,中国占到1200万至1.02亿,其中大部分都是非主动转型。
我们无力改变潮水的方向,当巨浪向我们涌来的时候,我们只能先一步学会游泳。大环境驱动下,如何丝滑地进行职场转型,成为当代职场人的一项必修课。
主观原因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当前的职业发展状况与人生阶段性目标不匹配,还有一种是无法从当前的职业中获得快乐、满足和价值认同。
主观上的职业转型需求让人迷茫,而客观原因导致的职业转型则透露出许多成年人的无奈。宏观经济波动、行业发展的潮起潮落,以及公司本身的运营状况,都可能会让一个职场人离开安全区进行职业转型。
当你在吐槽四级作文的时候,董宇辉正在直播间里双语卖玉米;当你抱怨考公考编不易的时候,顿顿正在细心讲解牛排的写法顺便上个链接。
命运让他们从“挥舞双臂传递知识”的老师,变成了手机屏幕里“给大家推荐健康食物的餐桌设计师”。
成功的职业转型,实际上是合适岗位/行业与合适人选之间的相互成全,匹配度尤其关键。因此无论是主动转型还是被动转型,职场人转型的第一步,应该是认清自己,想明白再行动。
从古至今,自我认知向来很难,不过实践到职业转型这个层面,认识自己的角度可以被简化为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如果还是觉得非常抽象,我们可以再简单一点:
在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之后,选择与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高度匹配的工作,才能成就一次双赢的职业转型。
明确职业转型方向的第二步就是为成功起跳赋能。一个人的工作能力,通常可以被归纳为硬实力和软实力。所以决定职业转型以后的第一要务,就是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毕竟,职业转型的尽头是投简历,哪怕了解自己到细胞壁,没有装备岗位需要的核心技能,想要成功转型也只能是妄想。
除了要具备核心技能以外,尝试把自己打造成一个π型人才同样重要。π型人才,又叫复合型人才,不仅在专业技能上有所建树,还在领域深耕,实现“两条腿走路,多种能力兼备”。
对于成功的职业转型来说,软实力不仅包括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学习能力、谈判能力、自我管理、注意力管理等这些非业务型能力,也包括这些能力赋予你的时间、精力、人脉等无形资产。
理想状态下,在你决定转型的时候,有充裕的时间可以用来掌握相关技能,有足够支撑半年生活和交际的储备金来对冲职业转型的风险,也有能真诚为你提供帮助和机会的人脉资源。
很多时候,当职业转型迫在眉睫,而我们却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需要我们积极向外拓展,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特别是要进入新领域时,需要我们主动构建相关的人际关系网。
其实,行业才是个人发展的天花板。菲尔普斯也无法阻止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个人能力再强也很难从没落的行业中超速发展。选对赛道,抓住风口,相当于在职业转型中坐上了一艘快船。
要怎么判断一个行业是不是富有潜力,不仅需要具有全球化的视野,了解正在发生的变革和趋势,还需要深入行业内部,去了解收入增速和利润率。
但行业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行业自身会经历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以外,社会生活和政策变化也会影响到一个行业的发展。
有些时候,是不是需要职业转型,并不由我们的主观意愿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基于行业和企业发展状况的审视和观察。前有罗永浩告别社交转战AR,后有新东方双语带货全网出圈,机会来临的时候不会通知和预约,职场人唯有保持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每次职业转型中丝滑过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