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6月29日讯(记者 成孟琦)在券商林立的香港,中资、外资与港资各有风格,中资券商入场相对较晚,行事一向以稳健妥帖为上,推广方面也少见大张旗鼓。但是,由于香港投资者识别码制度即将于下半年开启,一人多户打新或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在此情况下,中资券商罕见大做开户推广,网站或是APP上集体“披红挂绿”。
近年来来,随着证券行业业务的多元化发展,经纪业务收入占比持续下滑。随着经纪业务收入贡献度的下滑,行业谋求经纪业务转型的马达也不断加速。
业内人士表示,在香港中资券商中,大型券商多以机构业务起家,近几年才发力零售业务,而中小型中资券商虽较早发力零售业务,但与线上相比,获客主力依然在线下网点。
恰逢香港回归25周年,部分中资券商进入香港市场也超过20年,在港中资券商这20多年里,从水土不服到找到自己的特点,从小心翼翼到自信满满,正发生鲜明变化。除中国企业香港上市与债券业务上中资券商熠熠闪光外,近期,依托金融科技优势,作为经纪业务的重要环节,中资券商在开户宣传上也渐渐走出拘谨,放下矜持地宣传开户优惠,有些宣传用语更是借鉴了香港特有的诙谐活泼,与往日相比似有新气象。
比如申万宏源香港的开户宣传语是“弹!弹!弹!史上最强福利!”开户送福特汽车股票,京东或Donki(日式连锁卖场)现金券。而美股交易则借用了来自美国的“超人”的形象,称“美股秘密武器即将登场”。
招证国际的新开户奖励,则为三个月的港股交易免佣金礼包;及价值500港元的红利基金礼包及港币融资年利率优惠礼包等。同时,基金认购也开展优惠活动,不但基金认购免费,还可领取500港元的基金抵用券,老客户更可享有八成融资及新股融资优惠利率。
中泰国际的福虎迎春开户优惠活动,则发生在盛夏的5月与6月,入金与转仓最高奖励价值1150港元。交银国际推广云端体验服务宝,下载可享佣金回赠及新股宝礼包。
国泰君安国际则大力推广港股融资业务。在全球加息利率提升背景下,7月底前在国泰君安国际开通或升级为个人保证金账户(融资账户),即可享有高达500万港元保证金特惠利率,回赠后实际利率低至2.5%。而一般互联网券商的港股融资利率为6.8%,本地券商利率则在4%-7%之间。
2022年,港股受到美国加息、美元走强、通胀、俄乌战局等诸多负面因素所影响,恒生指数由二月初的25051点跌至三月中旬的18235点,跌幅近三成。港股成交总额受大市影响,由2021年的日均成交逾1660亿港元,下跌逾一成。成交量下跌,包括佣金及利息收入在内的传统经纪业务必然受到牵连,这对券商的经纪业务收入造成影响。
港交所将六百多家在册券商分为前14名的A组,14至65名的B组,及排名65名后的C组券商,以C组券商数量最大,而A组头部券商交易量最多。
港场的每月总交易额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连续5个月出现低潮,这5个月的成交额均在2万亿与2.6万亿之间,大幅低于12个月总成交额平均值的2.7万亿。
寒冬之后,略显春意2022年3月,市场成交数据已有复苏迹象,成交额重回3.6万亿。然而,四月倒春寒杀回,大市成交额再次跌破2万亿,比十月至二月大市寒冬中的最低月交易总额还要更低。
同时,非头部的B组券商与C组券商的成交额占比也有收缩迹象。B组券商成交额占比从2021年11月的34%左右降低至4月的约31%;C组券商成交额占比也从11月的6.8%降至最新的5.2%,单家最高占比业从去年12月以来从0.18%下降至0.13%,即C组中交易量最大的单家券商,2021年7月成交额达58亿元,而在2022年4月成交额则为约32亿元,下降45%。
可见,除头部券商之外,香港六百多家券商的经纪业务近期收缩严重。市况加速了竞争,唯有夯实基本功与加大获客规模,方能助力券商抵御市场上的成交寒潮。
投资者识别码制度,要求相关受规管中介人必须逐一为现有参与港交所上市证券场内外交易的客户编配唯一的券商客户编码。每个券商客户编码应与该特定客户的客户识别信息配对,包括客户名称、身份证明文件的签发国家或司法管辖区、身份证明文件的类别及身份证明文件的号码。港交所曾要求所有相关受规管中介机构需在5月16日至7月15日之间参与香港投资者识别码制度的端对端测试。在完成端对端测试后,相关受规管中介机构需于7月15日之前分别向香港证监会及交易所提交相关成功测试确认表。
海通国际在首页弹窗处提醒客户,投资者识别码制度预计于2022第4季度生效,此前客户需要在海通手机系统提交同意书,及确保户口状态正常。否则,海通国际可能无法再(视情况而定)执行交易指示或向客户提供证券相关服务。
广发香港则向完成港股实名制认证的客户送免佣礼券。在2022年8月31日前,广发香港客户只需要打开易淘金国际APP或PC端,登录交易账号,没有完成实名制认证的用户,将会收到系统弹出的认证提示,接下来根据提示操作即可。
而较早发力费类业务转型的中资券商,已在收入结构上初见成效。据海通国际年报,其2021年费类业务收入达 32.57 亿港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海通国际表示,费类业务转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自2019年以来,海通国际向着提升费类业务的3.0发展模式转型,重点扩大费类业务收入,做大做强交易类、财富管理类和资产管理类业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