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天心区青园中信小学“信之光”科普e站建成投用,这也是湖南首个投用的航天主题类校园科普e站。徐运源 摄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日前,省纲要办赴长沙调研评估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时,点赞长沙的科学普及工作“有高度、有深度、有热度”。
长沙凭什么赢得点赞?笔者连日走访了解到,近年来,长沙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路径,借力新的表现形式和多元传播方式,以学校、村镇和社区为主阵地,建立参与式、体验式、沉浸式科学普及新模式,用科技的正能量之光照亮青少年成长之路。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市科协党组、李范坤表示,长沙以科普活动为载体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以选树榜样为导向引领青少年向阳成长,以全面覆盖为目标缩小城乡青少年科普教育差距,在全市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科学普及新格局。
今年9月,天心区青园中信小学“信之光”科普e站建成投用,这是湖南首个投用的航天主题类校园科普e站。在这里,通过墙面装饰的航天类精彩图文和科普e屏,孩子们可以学到看到听到各类航天航空知识,今年年底前还将增加VR教室等沉浸式体验设备。
“科普e站建在走廊,既在校园营造了浓厚的爱科学、学科学的氛围,又能让孩子在课间休息时,能随时学习科学知识。我们希望,在耳濡目染中,引导学生养成崇尚科学的精神。”青园中信小学校长张文介绍。
笔者了解到,近年来,市科协加快科普信息化建设,打破科普投入的局限性,引入市场机制,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建共享,目前全市共布点e屏181个,建成科普e站47个,科普信息、本地风采、科普画廊、科普微视频等40多个频道,采取文字、图片、视频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科学知识,介绍科技动态。
在内容精准推送和科学传播方面,市科协从整体上精心布局,以一个中心(长沙市科普信息化管理服务中心)、四大工程(长沙市科普微平台建设工程、科普信息化载体建设工程、科普信息化互联互通工程和热点应急科普网络体系建设工程)为引领,构建了以门户网站、科普e屏、手机客户端以及定制科普微信号、微网站融合发展互联互通的传播模式,强化“科普中国”“科普湖南”“科普长沙”的内容品牌带动作用,紧盯科技前沿,紧跟社会热点,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科学生活、创新创业、科技教育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服务。
目前,长沙科普信息化在青少年等群体中发挥着良好社会效应。各类科普e屏点击量超过50万次;新媒体等科普宣传综合点击量超过5000万次。
“这个‘窥视无穷’好神奇”“VR的世界线月,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在开福区凤羽小学举行,市科协科普大篷车载着VR眼镜、激光琴、滚出直线-磁力转盘等互动展品开进校园,孩子们排队体验完后,仍意犹未尽。现场,科普志愿者引导孩子们体验实验器材,帮助他们了解神奇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忙得不亦乐乎。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普大篷车的展出活动有一定科技含量,为了保证巡展质量和效果,会安排一名有多年工作经验且热心科普事业的人员专职负责科普大篷车的调配和随车活动。
说起科普大篷车,已跟随一年多的仰天湖小学科学教师张贝深有感触,“我做了18年科学老师,也一直在做科普志愿者,跟着长沙市科协的科普大篷车,更能深切感受到这个‘流动的科技馆’对孩子们的吸引力。每次演示,听到孩子们兴奋地惊呼,看到他们渴求的眼神,这一刻,我感到,不管怎么苦和累,都值了!”
如今,科普大篷车作为长沙市科普活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台套、展出各类配发和自制科普展板24块,深入校园、乡镇、社区,科普志愿者讲解科学知识、演示科学实验,青少年自己动手,体验科学原理,深受好评。自2014年以来,科普大篷车累计开展巡展活动近200场,行程23000多公里,参与者近20万人次。特别是“科普大篷车”巡展,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给82所乡村学校的3万余名青少年送去科普知识,推进科学普及城乡均衡发展,更是功不可没。2019年,长沙市科普大篷车志愿服务团队荣获市文明委“长沙市优秀文化志愿服务团队”荣誉称号。
为了带动科普工作创新发展,实现青少年科学素质的跨越提升,市科协自2014年起开展“长沙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认定工作,2019年起开展“长沙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并出台严格的考核标准。截至目前,共认定全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26家、首批全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10所。
2016年12月,周南梅溪湖中学创客工作室被认定为“长沙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2019年,学校被认定为“长沙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并获得了一定数额的奖励性补助款。在该校督导与特色建设中心主任秦有才看来,这些举措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师生,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让人更有动力和开展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也更丰硕。
以周南梅溪湖中学创客工作室为例,其5年共获得65件专利300多项奖励。作为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场所,该工作室组织10多个社团作为龙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科技创新“名学生工作室”——文加质观鸟护鸟工作室、温馨科技创新工作室和易佳星科技创新工作室,并以此为核心开展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精英学生,形成了学校科技创新特色。创客工作室不仅为文加质、温馨、易佳星和他们的科技创新团队专门开辟交流研讨空间,还有老师进行科技创新辅导。三名学生在校期间均取得突出的创新成果,其中,温馨获得7件国家专利、国际级和国家级等奖励28项。
笔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长沙加大了科普场馆建设力度,全市共建有街道(乡镇)科普活动中心144个,城区56个街道100%建立了科普活动中心,城区居民科普活动场地实现全覆盖。在社区标准化建设中,科普设施更是被作为“十个一”标准的一个方面内容进行全面配套,并按每个社区至少一名科普宣传员的标准进行配备。作为学校科普阵地的有益补充,这些科普阵地成为学生放假期间休闲学习的好去处。
今年5月,2020年第一季度“新时代湖南好少年”名单发布,全省10名优秀学子入选。其中,“长沙市优秀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蔡锦淮榜上有名。事迹介绍中说,他是爱创新的“小发明家”,发明的作品“高空作业自清新头盔”和“能构建清新环境的高空作业头盔”分别获得巴黎国际发明展铜奖和全国发明展“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
为高标准选树青少年科技创新榜样,市科协联合市教育局、市科技局,每两年开展一次长沙市优秀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评定,该奖项为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最高荣誉称号(前身为“长沙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坚持申请和推荐高门槛、严标准,将学生品德纳入考核范围,每届评定不超过10名人选。截至2019年,长沙市已评选出59名优秀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市科协举措连连:自2012年起,组织学生参与由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共同组织的高校科学营活动,7年共遴选近260名优秀高中生前往清华大学等名校,成为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渠道的有益探索;2016年以来,连续举办4期青少年科技辅导教师培训班,全市共有1040名教师参加,且每年组织选拔优秀教师骨干参加省科协、中国科协的业务培训。
与此同时,长沙多年以赛事活动为重点推进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市科协联合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每年组织举办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奇思妙想纸质模型承重竞赛、青少年创意编程比赛、创客节,各类赛事共2000多所学校、近2万人参加。组队参加全国、全省赛事,获省级奖项累计724项、国家奖项76项,竞赛成绩稳居全省第一。市科协组织全市中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每年几千人参与,竞赛成绩在全国领先。
“参与高层次青少年科普竞赛活动,已成为长沙市近年来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发力重点。”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