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促使当今社会迈入全媒体时代。本文在梳理科技传播历史演进的基础上,总结我国科技传播现状并提出创新对策,以期为充分发挥全媒体在科技传播上的潜力和优势提供借鉴参考。
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促使当今社会迈入了全媒体时代。正确合理地利用全媒体优势,大力推进科技传播创新,是全媒体时代的一道重要课题。“全媒体”(Omnimedia)概念可以溯源至20世纪末的美国,其最初的应用是在生活服务领域。我国早期“全媒体”是围绕其概念界定的抽象思辨,2008年后“全媒体”逐渐成为中国传媒界高频次出现的词汇,研究日渐丰富和具体化。本文在梳理科技传播历史演进的基础上,总结我国科技传播现状并提出创新对策,以期为充分发挥全媒体在科技传播上的潜力和优势提供借鉴参考。
原始社会阶段的主要科技传播。该阶段人类在实践中发明和使用了石器、火和弓箭,部落中的智士将发明创造的技术传授给同一部落族人,这实质上就是科技传播的萌芽。此时的科技传播对科技的发展衍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物质条件受到束缚、技术水平低和传播方式有限。
农业社会阶段的主要科技传播。该阶段人类使用金属工具进行农作物耕种,生产生活经验在探索中大量积累,科技水平明显提高,自然科学等学科初具雏形。加之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和文字符号的使用,更利于科技传播发展。但此时在科技传播过程中,人们普遍对实用技术比理论更加重视。
工业社会阶段的主要科技传播。该阶段随着新航道、文艺复兴和机械化科技的发展,科技媒介不断多样化,科技工作人员不断增加,科技信息不断扩散,科技教育不断结合,孕育出许多科学家、专业科学团体和企业试验室。但只是一种单向性的科技传播行为,忽视了科技与人文的和谐相处。
信息社会阶段的主要科技传播。该阶段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诞生发展,科技应用飞速进步,新兴学科不断涌现,促使科技传播理念、媒介、速度和互动性都有了新的提升。科技信息的单向传播逐渐转变为多向互动交流过程,政府、部分其他组织和公众意识到科技传播的重要性。如今,国内外科技传播领域的研究逐渐趋向融合,并呈现相似的研究规律,有望形成系统的科技传播体系,进而促进科技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现代科技的加速发展,推动新闻传播从“铅与火”“光与电”走到了“数与网”。当前,科技给传播带来了深刻变化。
科技传播主体向公众转变。全媒体时启了一场公众参与科技传播的狂欢,“人人都有麦克风”成为了传播系统重要的一环。在科技传播过程中,公众作为“传声筒”可以为多个机构、组织以及个人发声,但不同的是有的发出主旋律,有的发出噪音甚至是负能量。目前,面对量多且杂的科技信息,有少数公众因缺乏必要的科技素养而无法正确辨别谣言与伪科学,对科技精髓和真谛的把握有时不够全面,有时重点不够突出,有时表述不够精准,这无疑给科技传播带来不小的挑战。
科技传播渠道向媒介融合。全媒体时代发挥了多平台、多渠道的融合优势,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职能联动、纸质媒介与信息化手段相融合,拓宽了官方、商业组织和个人科技传播的渠道。但主流媒体对科技传播的主导力逐渐减弱,信源多样性还会消解科技传播者权威,分散公众对主流媒体的专注力。另外,科普类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还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导致新兴媒体与受众缺乏互动,无法有效的接收、反馈和再传递信息,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内容向多媒体呈现。全媒体时代通过传播形式的多组合应用,将科技信息多纬度的呈现出来,使科技专业术语和原理等相关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拉近了公众与科学之间的距离。但目前有些媒体在融合与创新后往往只遵循“流量思维”,忽视“质量思维”,科技传播做形式、渠道的团队越来越大,落入标题党、浮夸体的陷阱,甚至散布虚假和负面信息。应探索解决如何在传播正确和通俗易懂的科技内容之间找到平衡点。
科技传播受众向互联网迁移。全媒体时代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科技传播的受众面越来越广泛,各种知识信息更新频率越来越快,时效性也越来越强。随之导致受众养成获取信息较浅显和单次使用时间较短等习惯,进而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思考科技信息,无法及时反馈和再传播科技信息,从而影响科技传播的效果。另外,互联网受众群体更加年轻化,对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有针对性,但若受众一味地接收和接受自身偏爱的内容,必然导致其思想汲取的片面性和单一化,从而造成“信息茧房”效应,应考虑如何处理好受众个性化和传播大众化问题。
现代高新技术在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谁占有先进科学技术,谁就占有传播的制高点。
科技传播携手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传播效果。首先,相关部门应完善新兴媒体及网络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约束自媒体人在科技传播中的行为,极力科技传播的失范行为。其次,应建立多种形式的媒体科技传播创新联盟,不断吸引各界精英投入到科技传播中,也便于更多的科技传播者找到专业的组织。最后,不仅要促使媒体全方位发力,引导聚焦科技传播靶心,还要加强科技传播的组织培训,从而不断提升科技传播的影响力。
科技传播大力推进渠道融合,实现协同联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往的媒介渠道已经不能够适应公众对于科技信息的需求。因此,需要借力新兴媒体来改变较为滞后的传播方式。首先,传统媒体应抓住自己的核心优势,保持和深化以科技类期刊、图书等为载体的专业性传播方式,依托专家等社会知识生产系统,提供专业、权威的科技信息。其次,新兴媒体应注重引进专家队伍,对平台发布的科技信息进行严格把关审核,防止不实信息流入互联网,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信息传播主阵地的作用。最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应紧紧把握好当前科技传播的新形势,抢抓从中央到地方对科技传播空前重视的机遇,加强资源互换,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科技传播持续坚持内容为王,确保真实新颖。首先,科技传播者应确保各类媒体之间流动和转换的内容真实可信,切实提高科技传播权威性和指导性。其次,科技传播者应持续强化创新意识,保持足够的自信,做基于内容创新的各种探索。对于不同的宣传教育对象,要构建分众化、差异化的话语模式,在各种话语之间进行切换,引领公众关注、学习、接受和尊崇科技。最后,在议题设置过程中,要以公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关切,以美好生活需要为终极目标,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增进公众对科技的认知认同。
科技传播充分利用新技术,均衡技术发展。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网络等信息技术为全媒体科技传播形态提供了技术支撑。首先,科技传播者应把握新技术在加速重构媒体生态中的机遇,时刻关注和学习互联网新技术产品。其次,为更好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科技信息需求,可以通过大数据或者网络新闻基于用户兴趣的“算法分发”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政府应组织实施对网络布局滞后和媒体融合缓慢的地区予以政策上的倾斜,从制度层面筑牢科技传播的载体平台,使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科技活动中来。
科技传播强化全媒体思维,提高公众素养。充分发挥全媒体在科技传播上的潜力和优势,科技传播者还应具备适应全媒体发展的思维与素养。首先,科技传播者应确定以开放、融合、创新为特征的科技传播思维,着力打造合而为一、融为一体的媒体传播格局。其次,科技传播者应以理性的态度去对待科技信息,发现真科学,摒弃伪科学。秉承新闻传播的初衷,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他律与自律的双向进路净化媒体生态空间。最后,如果把科技知识比作清泉,传播比作运输管道,那么求知欲就是急待灌溉的土壤。全媒体时代公众应认为了解科技信息是时代发展之必须和富有意义的,持续增强科技求知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