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量巨大!新年第一场关于科技的新闻发布会聊了这些大事

  • 2022-10-31
  • John Dowson

信息量巨大!新年第一场关于科技的新闻发布会聊了这些大事

  2月26日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科技工作进展与成就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我们提供更优质的创新源头的支持,更全面的技术转移机构的服务。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我们提供更优质的创新源头的支持,更全面的技术转移机构的服务。第一,要进一步加强各类政策的协同,打通各行业创新政策之间的壁垒。第二,我国有民营机构,尤其是大学的知识创造要纳入到国有资产管理,这块科技成果的评价未来如何解决仍需要研究。第三,怎么样让大学的创新资源开放,特别是基础研究、前沿探索的成果如何向市场和企业转移。第四,完善分类评价体制。因为科技成果转化不是研究的结束,往往是应用的开始,所以对于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来说,评价、评职称也要充分的考虑。最重要的是产学研怎么能够融合到一起,这一点我国家现有科技体制上还有障碍,需要我们的科技人员和各部门共同合作来打通这些障碍,使企业真正作为创新的主体,使我们的高校、研究院所成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提供的生力军。”

  作为一名企业的科技工作者,丁荣军表示,他最大的感受是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复兴号的整个研发过程,大概花了五年时间。五年以前科技部立项,组织了国内51个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1500多是高级技术人员参与咨询、研究、评审工作。经过两到三年的基础性课题研究,之后再由铁路总公司和国家铁路局从应用需求角度提出顶层的要求,相关的企业和高校,包括中科院很多院所都参与其中,再进行研究,无论从车本身的性能,到现在线公里运行,实际上做了很多的工作。

  “原创性研究和基础研究的特点决定了,我们要从政策上、从国家层面保证对基础研究的持续稳定支持。同时,改进学术评价,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宽容失败,使从事原创研究、基础研究的人潜心科研。此外,还要加强对高精尖先进试验技术的支持,对试验技术人员的支持,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仪器工具分辨率、灵敏度对原创性科研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科技强国的竞争中,由政府主导的、有组织的定向基础研究突破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因此我国应给予由其更多的重视,这也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

  “国家对于科技创新认识的高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国创新势头的大爆发并不是偶然,源于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包括顶层设计和创新文化的营造。”

  “中国学者应该有自信——借助于我们雄厚的文化支撑和哲学智慧,能够创建自己的技术体系进而开展工作。”

  曹雪涛还特别指出,在科学家层面上,“弯道超车”词语用得有些局限性。他认为“劈山建路架桥”比较合适,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制高点,在制高点上发出中国声音。徐其坤对此表示赞同,他说:“弯道超车有投机取巧的感觉。”薛其坤举例,在量子科学中,目前最重要的科学发现是量子反常霍耳效应,这因为我们有了别人没有的工具,发展了自己的工具,这靠弯道超车是超不上去的,投机取巧是做不到的,得靠原始创新能力,不能说是“弯道超车”,而是“另辟蹊径”。

  “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注意两点:一是避免盲目性,盲目的乐观和盲目的悲观。二是泡沫,什么都打算,因为政府有资金了,就都做人工智能。我们要踏踏实实、实实在在的做工作,实实在在的把智能科学的基础打扎实,这样才能使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万钢:人工智能规划落实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已有知识应用到社会需求的各方面去。要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科技基础,部署重大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第二是加快人工智能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第三是强化政策法规方面的研究,因为人工智能会涉及到现有的一些伦理、法规的限制,包括个人隐私的保护等等,这些我们要认真解决。第四是深化人工智能的国际合作交流。

  曹雪涛:“我国非常注重协同创新,十分重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层面上,围绕国家目标、国家利益构建一个国家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一个布局为未来的持续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以这样的国家体系作为着力点,我相信投进去的会有累加效应、裂变效应,将来对整个国家的支持体系是很关键的。”

  “汇聚力量。要主动融入国际创新高地。原始创新只有第一,高科技只有高地,制高点和新的生长点如何去抓?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是把国家优势力量与国际最高研究学府、研究机构对接,形成融合性的机构,而不是过去松散的模式。”

  万钢:“以来,围绕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科技体制改革是一个重点,改革的目标就是使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能够双轮驱动起来。主要的内容包括: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让科技成果能够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上,带动创新创业;整合过去分布在各个部门的近百项国家科技计划,建立一个多部门联合的国家科技计划和项目经费管理体制;制度创新;普惠性政策等。”

  “科技体制改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下一步要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目标来加强协同创新,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来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我们要融入到国际创新体系当中去,我们应该为国际的知识创造、技术创新、生态环境、健康、农业等各个方面的建设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我们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