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字的前沿科技创新创业趋势年度报告,以此鼓励创业者,在技术驱动创新的无尽前沿把握好机会。
人类发展经济三大体系,农业、工业化和数字化。数字化正以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速度驱动着经济发展的结构变化、速度变化。陆奇认为,技术驱动创业的前沿板块主阵地为新能源、新生命、新材料和新空间,为了拆解其中蕴含机遇,他充分分析了内在需求、外在技术推动,并阐述了各个技术创新节点上,代表型创新模式将如何体现。
技术如何驱动创新和经济发展,它的核心和结构是怎样的呢?技术驱动社会经济发展,它的结构是能源和信息的组合,它是核心生产力。任何一个经济时代最关键的是核心生产力。
过去40多年,中国基本上把工业发展阶段的大量基础课都补齐了,可以参与这一波新时代的主流创新,让技术成为直接的产能。
技术的本质是用信息去转化能源,改变自然现象,满足人的需求。技术的结构有两个组成部分:可编程,任何技术都有信息部分;可执行,有能源转化部分。
同时,技术的发展基于科学之上,科学是一个知识探索体系。由于技术和数字化的进展,科学发展的范式也在不断地演进。
分析完技术的本质和结构以后,我们来梳理“技术驱动创新”的宏观结构,这是一个更大的框架性结构,如下图:
首先我们来分析数字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是平台驱动的,随着数字化进展,平台的规模、能力都在成长。新的平台诞生速度也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多。数字化的平台,结构非常稳定。拆解数字化的平台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判断未来数字化的趋势和机会。
(1)底层是体验设备,设备当中有高度集成的芯片模组和操作系统。今天我们的设备有手机、电脑、眼镜、头显、手表、汽车、可穿戴、可植入等等一系列的设备。
(2)第二层我们称为体验容器。我们在数字化的过程当中到目前为止有三大类容器(Container)。
第一类容器是二维的。第二类容器是新一代的三维容器,人们称为元宇宙。第三类容器是脑机接口。它可以是穿戴设备,也可以是植入式设备。
(3)第三层是画布。今天二维的画布有文档、图像和视频。在元宇宙里,新产生的画布是空间,是世界,是人。容器和画布都是数字化前端的核心的组成部分。
(3)最上一层是能力的供给层。后端主流的能力供给是云、边缘和区块链,Web3是新一代的数字化的能力供给,有机地融入了信任和激励机制。
(2)在这之上是数字化的开发基础,包括一系列的开源软件,让我们能系统性地、有效地去开发前端、后端。
首先我们讲需求。C端需求包括人群、时长、频次等层次,也可以把它分成这几个大类,通讯、社交、内容、消费等等。
这里我们把一类特殊人群分了出来——P端(Producer),即创作者,这类人可以开发、设计、创作。创作可以是广义的,他们也可以是艺术家或者科学家。
截至目前,我们有6种不同的数字化的能力,可以系统性地满足长期越来越丰富的C端、P端和B端的需求(见下图)。
在上面的图中,我们用蓝色标注了技术满足需求的进展,比如二维信息,通过电脑和手机,基本上所有的C端和大部分的B端都局部地满足了人的需求,元宇宙和Web3才刚刚开始。
有了需求的结构和满足需求的数字化能力之后,接下来我们怎么来判断有哪些创新机会?建议大家看技术和需求的组合,技术发展开始商业化应用往往是这样几种情况:
新技术一般都是先单点切入需求。举个例子,元宇宙就在找一个方向突破,接着会往横向的应用场景拓宽,满足更多的需求,拓展到了一定的宽度之后,才能纵向渗透更深的需求。
为什么数字化会产生极高的商业价值和高速增长?它跟数字化产业生态的结构是分不开的。假如我们用数字化的能力去满足一类需求,一般都是这样三位一体的生态结构(如下图右上部所示)。
首先,人要去观察这类需求,要收集信息,有了信息之后,人会做一系列模型去指导决策,然后通过人和人之间的协作,用工具与流程去满足这些需求,这涉及到观察系统、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
有了数字化之后,上述人的行为变成数字化的行为,观察系统转变成软件定义,决策系统从软件定义开始变成数据驱动,执行系统也从人的行动变成软件驱动。一旦软件定义开始之后,就可以收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沉淀大量的知识,比起人自身的知识可以更好地满足着人的需求。
(1)数字化的产业是高度集成的。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摩尔定律决定了,同样性能的硬件,成本会越来越低。
(3)数据驱动,生态沉淀数据,数据就代表知识,所以软件生态会积累大量知识,远超人的经验和知识。
(4)协同效益非常强。今天的企业协同都是企业内部协同、上下游协同,数字化企业相当于是整个社会在协同。
上述这些原因会共同形成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价值很强的飞轮(见下图)。从长期发展的趋势来看,为什么数字化的蓝色曲线会越来越高?
数字化的内核结构就是围绕着人的需求做这6件事:获取信息、表达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最后把处理好的信息交付给人类使用。
过去经济发展主要的核心产能是劳动力、厂房和生产资料等。当今这个时代需要不同的生产力,核心产能变成了技术,并且技术成为越来越直接的生产力,这带来的经济规模和效益都会和过去完全不一样。
我们认为,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在早期阶段的要素之一就是创业。创业非常重要,它代表了这个时代创造价值的核心方式。
有了这个认知之后,我们可以解读这里的每一个大板块。首先我们来仔细拆解数字化和宏观板块所代表的机会。每个板块里的结构和趋势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机会?
(1)第一个大的板块是移动互联网和云。移动互联网和云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个创新平台,因为它触达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有手机),而且有足够多的内容营销手段,可以让任何产品很快触达目标用户,而且有完整的开发工具链。
(2)第二板块,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能够带来一系列新能力,可以嵌入现有前端和后端,开拓新的设备,它能进入任何一个现有的体验容器,也会创造出新的体验容器。(我们之后会仔细拆解人工智能,此处是一个概要)
(3)第三板块,元宇宙。今天人类用的都是二维容器基本上是纸张的延伸,无论是淘宝还是美团,本质上是在很快地写信(传输信息),元宇宙本质上是一个三维的、存在和具象的容器,“在一起,在那里”。
(4)第四板块,Web3。Web3其实是新一代的数字能力,它是信任、拥有、确权和激励的数字化,它用软件定义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5)第五板块,脑机可以把人内在感受数字化,它可以采集人类用文字和语音都表达不出来的感情和感受。
(6)第六板块,量子是一种全新的计算体系,它是基于新的计算基石(量子纠缠),带来极大的算力突破。
(1)第一是新能源科技,主要的驱动因素从需求端来讲是可持续、可再生,有大量的技术创新,包括光、风、氢能、可控核聚变等等。
(2)第二是新生命科技,数字化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模式,可以撬动大量新产品和新产业300832)。
首先,中国将必然进入技术驱动发展的历史阶段。我们在农业时代打下了非常强的基础,过去40年基本上把工业时代发展该补的课都补了。
第二,中国今天是一个拥有大规模驱动高科技创新研发能力的国家。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讲,技术驱动发展主流进步加速,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必然会以技术驱动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比如数字化成为社会基础,新生命科学打开了新的产业化前沿,可持续的新能源结构——这一切既是全球的趋势,也是中国的主流趋势。
第三,中国的宏观发展比其他国家经济地域结构上更丰富,有国家重大政策的导向。从需求上来讲,中国的双循环包括消费、基建和人口结构,当然也有一定程度上短期的疫情影响。
我们中国的创新进入了技术驱动发展的阶段。我们在宏观结构上要充分理解有这样一个的大格局,帮助我们找好和把握机会。
在确定新的机会前,我们先拆解技术创新前沿的活跃点,再从创业的角度看哪些领域是值得我们积极参与的。
(1)画布上最大的机会是视频,尤其是直屏的短视频,不管是抖音、快手,或者TikTok,这里都隐藏着大量机会。
后端相较前端而言机会更多一些,因为云的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开发和产业应用开发有几十年的机会窗口期。
移动互联网和云技术活跃的领域如何跟需求匹配?通过下图,我们能从C端和P端、B端来总结两大趋势。
在人类历史上,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核心创新机会就是能开发一个智能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从环境当中获得信息,从信息当中抽取知识,用这些知识去规划、去执行,去跟环境做交互。
前端设备有自动驾驶汽车,它是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做出来的软件定义的汽车;还有软件定义的机器人;更多的传感器;嵌入人工智能算法芯片的AIoT设备;前端的人工智能特殊芯片,尤其是低功耗的芯片等。同时,人工智能也带来了新一代操作系统的机会。
大算力芯片、大模型、开发平台,这“三驾马车”是目前人工智能新一代的前沿,可以撬动大量的产业创新、应用创新的机会。
在了解了人工智能前端后端的结构性能力之后,再来看需求。我们提到过,人工智能几乎可以进入现有的任何一个品类。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图中标黄的几个领域。
在C端标黄的是内容和出行(见上图)。在过去几年人工智能应用比较多的是内容推荐,这方面大厂相较创业公司会有更多机会,比方说字节、谷歌等。其次是出行,自动驾驶带来了大量的机会。
在B端生产端,人工智能在过去、今天、未来都有大量可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机会,包括质量检测、自动化、生产线等。
人工智能商业化在过去十年逐步渗透进入了大量的应用场景,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撬动很大的产业,但是离这个临界点越来越近了。
(1)第一,新一代软件定义的新能源汽车。软件定义的汽车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信息工业的母生态。而今天信息产业的母生态是手机。
(2)第二是机器人,比如说服务机器人和模块化机器人。据奇绩的观察,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了。
(3)人工智能在科学领域的运用,AI for Science,比如预测蛋白质结构的AlphaFold。
元宇宙这个领域比较特殊,它是跨平台的容器创新,在应用端给大家带来的更多是做流量平台的机会。如果想建大规模的新流量平台,元宇宙是有新机会的,因为它本质上是3D存在具象的新一代容器。
元宇宙在设备端很活跃,有眼镜、头显、光模组、外围设备、手套、专用芯片、操作系统等等。苹果已经在多个地区注册了RealityOS的商标,所以元宇宙设备端的创新是非常活跃的,创业机会也相当多。
画布这端,大家做应用的目前比较多的是做空间、展会等等,还有就是做开放世界、游戏、社区、虚拟人、虚拟服装等。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创业公司开始探索元宇宙前端机会。
后端比较多的创新在设备上是专用芯片。我们看好未来有单独的专用芯片去加速XR、MR、AR的创新。
从应用的角度来讲,要想产品跟需求匹配,早期要找到一点切入进去,但这个点必须足够宽,人群必须足够多,人群使用频次要比较高。(见下图的C端、P端和B端)
目前我们看到比较活跃的也相对比较看好的,在C端就是社交、内容、游戏三大类,这是我们认为早期元宇宙应用撬动概率比较高的三个领域;在B端,我们看到比较多的是员工相关的应用,尤其是协同,微软、Meta也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营销端也有一定的机会。
在元宇宙创新早期,很多设备还没做起来,所以在Web和手机端做AR的创业者比较多,当然做VR、MR设备的也有,但数量级都还不够。
在前端,Web3基本上使用的都是现有设施,当然在国外也有做手机的,大量的体验都基于浏览器,而画布上有钱包、NFT、Dapp、DID、DAO等等。
创业者尤其要注意相关政策和规定,因为这个领域里还是有一些目前不是非常明确的、仍需要探索的空间。
在后端,尤其是国外市场,Web3主要是通过主流的公链所带来的网络。Web3给我们提供的数字化能力包括智能合约、代币、确权等等,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领域上更多的、更活跃的是基础设施上的创新。国外过去几年在Web3上大量投入的都是底层技术创新。后端设备在芯片上也有局部的机会,但更多是在基础设施上的。
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Web3,尤其是海外创业团队做的比较多的是偏金融方向的应用,包括交易、早期游戏等等,同时在元宇宙和Web3结合的层面,数字资产、虚拟人、虚拟地产等等都是值得关注的创新领域。在创作端以内容为主,在B端也有机会,尤其是供应链——如何用区块链和Web3的技术降低交易成本,都很值得去探索。
这个领域还处在非常早的阶段,目前起步在康复、医疗和初步交互(P端设计、B 端动物)的阶段。长期来看,应用范围非常大,几乎所有的重大疾病,比如老年痴呆,长期来看脑机接口都有创新创业的机会(见下图中的表格)。
量子是计算体系加上计算基石的创新,核心是在量子纠缠状态时,通过一种特殊的机制来做计算。目前能够具体做的量子计算(实验状态)主要有四种:电子、光子、离子和原子。
量子计算是一种全新的计算体系。它所代表的是人类在算力上极大的突破。如果算力上有大量突破,那会有极强的商业化应用的前景,几乎可以用在所有需求端上。
特别需要关注的可能是量子优越或者量子霸权(学术上做得比较多),在哪些应用领域量子子算力比经典算力有结构性的优势。
量子计算是新兴赛道。量子领域的创业者比较多的是PQC——后量子时代的加密技术,量子混合云以及光量子。
下面这一页,我们梳理了针对开发者的创业创新机会有哪些,包括在中国如何自建生态,今天所有数字化的技术堆栈都在这一页上面。
因为数字化安全越来越重要,未来不光是要捍卫你的领土,更要捍卫数字空间,同时我们也关注开发者的工具、协同、基础设施和开源社区生态等。
(2)第二层,工艺/材料。有一些关键技术是需要时间积累的,需要一代一代人打磨核心工艺,比如说线宽多少,到底是硅基的还是用其他材料的。
(5)第五层,芯片种类,驱动创新的是大芯片(x86,ARM,RISC-V,chiplet 等),尤其是大算力芯片,集中度非常高。
(6)第六层是开发工具,芯片的集成度和工具是分不开的。既然中国要自建生态,一定需要把控所有关联的生态。
(8)操作系统里的应用提供反馈,使得芯片不停地迭代,只有形成闭环才能真正建立中国自己的生态。
自建生态在云和手机上有一些机会,汽车方面的机会某种意义上可能更多一点,有可能跑到第一梯队。另外,未来换道超车的机会也会有,但可能花的时间要更久一些。
另外,在人工智能时代,企业将会成为数字化生命体,针对每一个流程、每一个工种、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职能,专门负责数据获取、仿真模拟设备、做辅助决策系统和自动化等,这些都是机会。
另外,历史上大产业的核心驱动力有时会是政策。比如在美国历史上,大量的工业化设施都是二战时的国家政策驱动的。无论是中国、欧洲还是美洲,政府都出台了大量的政策去驱动新能源,所以从创业角度来讲,这条赛道有众多值得我们探索的机会。
首先,新生命科技有许多的模式创新。如果关注生命科学,可能都知道工程学(Engineering)和科学(Science)组合在一起形成了Engineering Science,几十年前兴起的合成生物学便是其中的代表。加上数字化的能力,生命科技形成了全新的创新模式,给大量的创业者带来系统性的机会。
(3)第三是“生物+”机器,也就是生物的机制加上自动化的设备,再加上接口(包括脑机接口)、微流控芯片等等,也形成了一个创新的平台。
我们判断未来10年、20年到30年,今天生活中所用的各种材料和设备设施将会通过生物合成的方法来制造,同时医疗、药物和设施也都会有系统性的机会。
如果是有抱负、有勇气的创业者,有机会用30年、40年来搭建新一代基于这种“生物基”算力的微软、英特尔和台积电等类似今天信息产业万亿价值的公司。
新材料科学的结构性趋势与新生命科技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太一样。新材料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由产业需求、材料本身研究以及数字化三个杠杆同时在驱动。
(1)陆地上比较踊跃的是自动驾驶,主要是感知层和决策层的创新。这方面经常会有一些好项目,也包括低空飞行、垂直起降的eVTOL。
物理空间是非常重要的稀缺资源,它需要时间去探索和发展,但是商业化的价值非常深远。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家商业化的公司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因为当时发现了新000997)。今天我们有类似的机会,需要时间,但是体量将会非常大。
在技术驱动创新作为直接产能的情况下,创新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机会非常多,这非常特殊,本质原因是范式变化。
我们对价值的定义是:现在和未来通过市场和社会环境来持续满足用户/客户需求的能力,简而言之,价值就是满足需求的能力,一切都是要创造价值。只有创造价值,才可以在市场和环境中推动社会经济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
一般的过程是,首先由大学、研究院做基础研究,然后推进应用研究。有了研究结果之后做技术研发,再用这些技术去做产品,最后把产品推向市场。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都是大学和科研机构,大厂和创业公司基本上是做产品和市场。
以信息科学领域为例,在美国引领信息科学前沿的早就不是大学了,而是谷歌、微软、Meta。在人工智能领域,走在更前面的是Open AI、DeepMind这些创业公司。
创业公司之所以去做研究,这是范式转变带来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认为创业者以及他们所创造的生态系统将会扮演越来越核心、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这个生态无处不在,可以系统性地、从0到1地把技术转化为价值。
(1)如果你是学生,你具备其他群体所没有的独特优势——足够年轻,离未来最近,对前沿有天然的敏锐直觉。尽管学生没有经验,有些甚至没有钱,但相对来说探索的机会成本很低,反而是一种优势。作为学生,关键要做的是打造核心能力(洞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考虑职业发展方向,果断地决定,快速地试错,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2)科研人员的机会和学生一样多,技术能力是最强的长板。这类创业者往往是愿景驱动,拿一个很大的榔头去找钉子。但要找到这个钉子,关键是要改变思路。创业归根结底是市场需求和自身能力的匹配,必须以需求为导向。有的时候科研创业者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一个匹配组合你技术能力的CEO。
(3)如果你在大厂,大厂充分锻炼了你的技术、产品及相关的业务经验,而且帮助你积累人脉和资源。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好的方向,找到你想做的事。大厂创业者遇到的常见问题是犹豫和观望。当你觉得有一个好idea的时候,别人可能也早就想到了,这个时候你要有绝对的勇气走出来。
(4)创业者也有特殊的优势。你已经踩过很多坑,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技术驱动和创业创新的浪潮下,你将有更大的概率找到一个想做并能做的方向,果断地走出第一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