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消费主义言行大赏

  • 2022-11-21
  • John Dowson

买买买!消费主义言行大赏

  于是就有了许多瞄准女性“萌点”与痛点的修饰词,很多本是寻常可见的产品,经过言辞包装让人顿生购买欲。

  2021年12月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绝绝子”位列其中。

  类似的这些叠词可能并没有实际意义,但当它们和产品,经由想要推销给用户的大数据推手之后,可能就会产生巨大的购买吸引力。

  虽然父母经常教育我们不要买不需要的东西,但不可否认的是,消费已经渐渐从为了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变成了彰显个性、寻找认同的方式。

  当朋友圈都在疯狂种草某个色号的口红,你也很难逃过这场洗礼,最后在铺天盖地的营销之下,代购吹响了“断货”的胜利号角,赚了个盆满钵满。

  消费逐渐从单纯地花钱买需求,演变成了一场“绑架”,束缚审美和消费观念等自由发展,甚至导致人的主体性丧失。

  女性喜欢通过“逛街”“淘宝”等方式来释放自我,想要赚钱也必须把握住女性群体这个大客户,单从满足生活基本需要这点上盈利肯定是不够的。

  在这种状态下,很多消费活动与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的关联不再那么密切,而开始“因为消费而消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不再是单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也会用来购买服务、体验,也慢慢成为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男生通过电子用品、球鞋、手表来打开话题拉近距离,女生通过口红色号、包包款式来结交好友,已经是年轻人屡见不鲜的社交方式。

  物质条件的丰富也确保了我们不像祖辈那样每一分钱都必须花在刀刃上,而是可以做更多更喜欢的事情。

  虽说“自己挣的钱,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但经济学早已告诉我们,消费带来的效用是呈边际递减的。

  从“这家××直接原地封神”的夸张种草文案,到莫名其妙刮起“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风气,最终目的都是迷惑消费者,促使购买膨胀。

  商品本身具有价值,但如果消费者被消费主义、绑架,购买本不需要又无法满足购买者真正需求的物品,反而造成金钱、物质浪费。

  超越自身经济条件和收入水平的消费、过度无节制的消费、挥洒个性的恣意消费等等,都会造成资源浪费,也让消费者在不正常的消费行为之中被物化、标签化。

  其实,你的帅气不一定需要一双限量款AJ来体现,你的美丽也不需要一件“yyds!糯叽叽质感,潮流克莱因蓝”的外套来衬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